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途径
2018-03-29李宗岩
李宗岩
(长春财经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先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历史的精华沉淀,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现代中国人的意识与精神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传统文化是一种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其中透射出的人文思想和哲学智慧在人心浮躁的当代中国社会特别具有启发意义。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好这一优质资源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形成并稳定延续至现在的、能够展现中华民族风貌与特色的优质文化。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元、混合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不仅体现在民族文化内部的碰撞融合,更表现在对优秀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正是因为这种“海纳百川”的特性,传统文化得以源远流传、生生不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流传至今,是人类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一个从未中断延续的文明。传统文化在发展延续的历史中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在不断吸收新鲜血液的同时顺应时代与历史的发展潮流。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放性、多样性决定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与凝聚力。它指引着当代中华儿女排除万难,在困境中自强不息,在拼搏中勇往直前。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
(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在于提升育人质量,培养“三观”健康、道德品质突出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但实际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效用与预期相差甚远,大学生群体中依然不乏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薄弱,缺乏远大理想和长远视野,长此以往必定难以实现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是中华先民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高洁的人个情操和高深的哲学智慧,具有极高的启迪人心的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强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共鸣,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成效、稳定教育成果的目的。
(二)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行性
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具有高度的可行性。首先,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近似的目标。传统文化强化个人修为和爱国意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品德发展和集体意识的教育侧重不谋而合。其次,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是相辅相承的,前者强调爱国情怀和做人的道德修养,后者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和引导学生,二者有共同的指向和互补的内容。此外,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相似的教育方法,二者都看重言传身教,认为理论灌输和身体力行缺一不可,只有“正其身、令其行”、知行合一才能够避免教育的形式化。
(三)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资源。传统文化中的无数事例证明,一个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发展,爱国主义能够将全体国人坚强团结起来。实现民族兴旺、国家兴盛的不二法门是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和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此外,传统文化极为重视思考的力量,认为在建设个人修为时要“日三省吾身”,在从事教育工作时要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为人处事时要做到“知行合一”。这些深刻的思想为高校和学生的行为活动提供了优质的方法论。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具体途径
(一)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首先要提升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和传统文化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中都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校应从课程体系的调整入手,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中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扩大学生与传统文化的接触面。此外,教师和学生分别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深化两者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结合。高校要有意识地向教师和学生灌输重视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整个校园中树立尊重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契合性,高校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是要提升课堂教育质量,引导学生利用观影、阅读、写作等方式进行自我教育,提升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二是要加强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提升传统文化课程的数量与质量,增加组织传统文化讲座和论坛的频率,强化大学生的传统文化内涵;三是要丰富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活动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比重,避免纯粹的理论说教。
(二)以教学为主渠道,以网络平台建设为载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推动力
要确定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育有实时互动的优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平台之一。高校和教师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快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创新,让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真正走入学生内心。
当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习惯较为固定,对网络及相关产品的依赖性较大。以网络平台建设为载体,加强传统文化宣传,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高校应拓展自身互联网资源,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督、管理与利用,扩展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高校可通过组织网上社区活动、网页设计大赛等彰显传统文化主题,在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同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文明的象征,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为促进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结合,高校可在校园基础设施中加入中国元素,充分发挥人文环境的育人功能。同时,要加强学风、校风建设,以奋发向上的学风和严谨求实的校风感染人,更多地在学风、校风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精神。
(三)建设优质传统文化课程,强化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系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的最有效途径。高校应当重视课程在促进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的重要作用。各院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增加传统文化课程的数量并提升教学品质。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穿插传统文化内容,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审视解读当今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传统文化的力量感染大学生,引导其提升鉴别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也可以在专业课中通过讲解专业发展史的方式承担起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高校在引导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做到“知”“情”“意”“信”。所谓“知”,就是要教导学生更多、更深入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增加相关知识储备;所谓“情”,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建立爱国情怀,从传统文化中体会对家国的热爱;所谓“意”,就是要坚定学习传统文化的信心,发挥奋发向上、吃苦耐劳的精神,切不可三心二意、半途而废;所谓“信”,就是要坚定对传统文化的信心,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树立民族自豪感。
(四)丰富传统文化教育途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
传统文化教育要立足于课堂,但不能局限于课堂。在课堂教育之外,高校还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形式来巩固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加快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间的融合进程。尤其要加大实践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比重,将枯燥的理论转化为眼可见的文物、耳可闻的艺术,从而提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文化见识和看待问题的视角,帮助学生养成多学、多思、勤问、善问的习惯。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相关工作者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钻研,提升自身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特别要注意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找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做到以文化涵育人。通过强化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及相关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必然得到提升,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也会逐步扩大。这不但与传统文化中的“言传身教”“知行合一”思想不谋而合,更在现实中不知不觉地加快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进程。
四、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但高校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利用还不够深入,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还远远没有实现。对此,高校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互渗是一项长远的工作。这项工作既涉及传统文化教育,也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改革创新密不可分。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发扬创新精神,以积极的姿态和奋发的精神推动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