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音乐的推广传播研究

2018-03-29

传媒论坛 2018年19期
关键词:混音电子音乐融合

(大连民族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0)

随着近代计算机以及电子技术的蓬勃发展,电子音乐应运而生,音乐产业发生巨变。音乐制作从传统的多方协作、烦琐复杂的制作模式逐渐演变成如今的简单直接、快捷有效的制作模式。电子音乐,是使用电子乐器以及电子音乐技术来制作的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它逐渐推广传播,并与各地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相结合,形成风格多样、各具特色的电子音乐文化。电子音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为传媒工作带来不一样的传播效果,使得一些文化产品具有非同凡响的艺术水准与欣赏价值。本文将对电子音乐的推广传播进行研究。

一、电子音乐及发展

电子音乐,泛指使用一切电子乐器以及电子音乐技术来制作的音乐。而创作或表演这类音乐的音乐家则称为电子音乐家。也就是说一切使用电子技术手段进行采样、编辑、缩混、修饰、母带处理等制作形成的音乐,其实都算是电子音乐。电子音乐是一门音乐艺术与电子技术高度融合的特殊的艺术,它不但为音乐制作提供了新的音源、新的音乐模式、新的音乐风格,同时也依托这些非常规的传统乐器,在创作和演奏上提供新的听觉体验,风格迥异,自由奔放,不同的音源、合成器、EQ效果器、母带各种参数的变化,使得电子音乐创作多变而自由,令人耳目一新。电子音乐随着时代的变化,内容也正在不断充实。电子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的阶段,分别是1876年起的早期的电子音乐试验阶段、1948年起的录音带阶段、1955年起的合成器音乐阶段和1957年起的计算机音乐阶段。

而随着电子音乐的兴起,电子技术与音乐艺术也在新的纪元上不断地发展创新,兴起了许许多多新兴的职业。职业DJ、录音师、混音师们在不断创新中,使得电子音乐渐渐与艺术生活融合,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艺术生活体验。

二、电子音乐与媒介的融合——电台DJ(Disc Jockey)

电子音乐与媒介的融合最突出的表现为电台DJ的出现。在许多俱乐部、舞会、派对、演出以及电台节目电视台节目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子音乐与媒介的融合,是一种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也是时代发展的标志。

电子音乐与媒介的融合使得音乐进入Live时代,也使得多轨录音等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传播文化产品中。电子音乐与其他风格音乐艺术互相借鉴,相互发展融合对于新闻媒介融合当下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与启示意义。

1907年前后,最早的电台DJ开始萌芽。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一些电台里才开始出现了专门放送音乐唱片的司仪,电台DJ一词逐渐形成。而现代舞会、派对、演出、俱乐部等DJ都是从20世纪60年代前后发展起来的,直到改革开放后80年代末职业DJ才开始进入中国。

DJ一词源于美国,是以唱片、音乐素材为媒介,使用专业DJ设备、硬件设备、PC软件等进行混音再创作与即兴表演、REMIX等工作的唱片司仪。简而言之,DJ就是放送音乐、播放唱片的主持人或司仪。电台、电视台主持音乐节目的主持人、幕后放BGM、俱乐部里现场演出、大型电音派对活动中放电子舞曲、掌控舞池气氛的都是DJ。如今,它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音乐的艺术,涵盖了专业技术、舞台表演、音乐制作技术等内容,很多电子音乐制作人也会被称为DJ,使其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贯穿音乐制作再创作的始终。

三、电子音乐在国内外的发展

电子音乐同电脑网络技术等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逐渐传入中国,冲击着中国的音乐文化市场。电子音乐在媒介的应用与传播促进着电子音乐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

港澳台地区最先接触相关技术并应用于文化产业中,随后东南沿海地区如上海出现了专业的Disco跳舞俱乐部,标志着DJ行业在中国大陆的伊始,随后迪吧、迪厅、dance俱乐部热潮席卷全国。

早期的电子音乐制作人大多数来自国外与香港地区,由于没有CD碟机,仅靠黑胶唱机和LP唱片,音乐资源更新较慢。1994年先锋公司推出一款DJ专用CD碟机CDJ-500,使得这个行业需求增加,发展迅速。接近20世纪开始有了专业的DJ培训俱乐部,这推动了早期电子音乐文化在国内的推广与传播。

电子音乐技术、设备以及硬件、软件发展迅速,功能也逐步完善。国内DJ文化,电音文化越来越成熟。而电子音乐的相关设备也在逐渐普及与发展,各类专业的培训班也为电子音乐推广传播贡献力量。

在国外,美国英国有着许多著名的电子音乐相关学校,开设了唱机技术课程、合成器课程等,台湾也紧随其后。现在,国内的各大高校们也逐渐重视电子音乐的教育与传播,纷纷开设相关专业及讲座,旨在培养国内制作型、全能型电子音乐技术人才。

可以看出,电子音乐源起于西方的技术,中国接触的时间尚短,对于中国大陆而言,直至21世纪初,电子音乐及音乐混音几乎都较为粗糙,虽然近些年逐渐发展普及,但对于国外来讲还是有所欠缺的。互联网在全世界的普及,带给了中国电子音乐爱好者更多的资源与学习资料,以及国内外交流的机会,使得中国电子音乐事业长足进步,中国电子音乐已经进入到了创作的时代。

四、电子音乐的发展趋势

现代电子音乐发展方向趋向于Production,即全能电子音乐制作人。现代职业DJ逐渐成为技术娴熟的音乐表演者而非单纯的音乐播放者。职业DJ可以通过个性化表演,掌控现场气氛,精准演绎唱机上的乐曲,把握电子音乐派对的主场。

与此同时,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专业制作领域的门槛降低了,据调查,模拟设备的时代,至少要100万才能做多轨录音;数字多轨机兴起的时候,也得有20万来做多轨录音;如今,2万就可以买到做多轨混音和录音的全部设备。

时代在发展,大量的模拟硬件厂商关门或者被收购,连国际顶级品牌SSL都没有幸免。整个电子音乐制作行业的利润变得更低了,竞争和生存压力剧增。

更多的人开始尝试自己来做音乐,去分辨音乐制作水平的高低,这提高了整个国内制作水平。

但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电脑软硬件的发展,后期处理的手段和余地大大增加,导致现在的一些作品不注意前期的录音质量,指望后期来弥补,甚至把工作都交给母带处理工程师去完成,认为母带处理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显然本末倒置。

而电子音乐的定义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也产生了些许变化。因为很多不同的风格的音乐都可以加入电子元素,大多数流行音乐、摇滚乐、古风乐曲、电影配乐、电视配音、广告配乐都使用了合成器。

五、电子音乐的推广

现如今,电子音乐的发展日益壮大,近几年来,电子音乐在我国的推广传播力度也越来越强。

自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的先锋音乐人开始尝试电脑音乐创作。1996年由张戈和张旭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电脑音乐的制作与技巧》是国内第一本普及电脑音乐制作的书籍,在音乐圈反响巨大,影响并带动了国内第一批电脑音乐制作人。随后,很多电脑音乐网站陆续建立起来,这些音频专业网站和论坛使电脑音乐及电子音乐得以发展与普及。

在电子音乐电脑制作技术方面,著名录音师混音师李金城先生在2006年推出了《混音探索》系列视频教程,这是国内首部推广混音技术的视频教程。2007年又开办混音教学培训班,着力于在线上线下培养优秀的音乐人。2014年又推出《混音全揭秘》来进一步推广混音技术,并在优酷和网易云课堂上持续更新。2017年又出版了《混音全揭秘——数字音乐混音实战宝典》与同时期DJ先锋袁立宾先生所著《DJ技术与电音制作》一书一起为电子音乐技术的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网络上,越来越多的音乐网站论坛也在逐渐兴起,国内外的论坛也为越来越多的电子音乐爱好者以及音乐艺术爱好者带来学习与交流进步的平台。网络视频课、网络直播课的出现也让我看到了这个时代独特的音乐教育推广模式。

在线下,我们也会更多地把目光投向这个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音乐艺术。越来越多的国际电音节的举办也使得神秘的电子音乐传向全国各地,相关混音赛事也促进了一些新兴设备的推广。在高校中,相关课程也在逐渐开设下来,电子音乐事业蒸蒸日上。

而像《中国有嘻哈》这样的文化推广节目,也使得电子音乐的推广传播走向高潮,人们在欣赏视听盛宴的同时,也激起了电音热潮。

这样看来,使用现有的传播技术手段,将线上的一些新媒体活动赛事同线下的教育教学实践交流结合起来,适当借助传统媒体广大的影响力能使电子音乐达到最大限度的推广。在推广的同时也要适当进行总结,以供新手以及爱好者更加系统地进行了解,这会推动电子音乐事业的发展。

六、电子音乐传播启示

如今越来越多风格迥异的电子音乐兴起,这种音乐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作为一种新兴音乐艺术流派,这种文化的传播依托大众媒介的同时,也对传媒文化带来影响。

在科学技术与某些艺术上来讲,是没有国界之分的,尽管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其情感的表达依旧会引起共鸣,体现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也对于其他领域有所启示。正所谓“音乐无国界”,电子音乐有着传统音乐无法替代的优势。以电子音乐作为载体,可以收录许多特殊人声或者传统中难以进入音乐里的声音。电子音乐通过电脑硬件软件以及一些辅助设备,创出新的音乐,使得音乐艺术更具多变性与想象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音乐及电子音乐元素也逐渐应用于各种音乐风格与文化产业中,令人耳目一新。电台DJ以及相关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电影广告中,往往能收获不同的传播效果。电子音乐艺术节奏感尤为强烈,节奏的变化与情绪的渲染往往令情感突出,记忆加深,有时一处音乐的处理远比语言表达强烈得多,相比议程设置效果要更显著一些,这一点在广告之中尤为明显。一些节目,若有职业DJ的加盟,对于整场节目气氛的把握要好很多。

而电子音乐元素也出现在一些流行歌、古风歌、戏曲以及音乐剧等不同的音乐中,这些元素不仅体现着时代的变化,也是艺术相融合创新的体现,就如媒介融合一般,音乐元素的融合具有着一定的时代特点,对于艺术本身与科学技术都有着一定的推进作用。就如同音乐剧《梦圆曹妃甸》一般,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其制作人杨洋直言:“我们有意展现我们新一代音乐制作人的风采,我们不是靠着传进来的模式中规中矩地模仿,我们要做出属于我们唐山人的骄傲!”任何两个事物的融合都是如此,有特色、有载体,扬长避短,方为正道。

电子音乐的推广与传播,也将成为每个文化艺术传播推广的范例,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含义会逐渐变化,而传播的方式也会愈加多样化,传播的同时是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发展。

猜你喜欢

混音电子音乐融合
浅谈电子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体现与运用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电子音乐信号辨识模型
《融合》
电子音乐视觉化分析的多元理论与视角
Allen&Heath dLive数字调音台新成员C Class
20世纪西方音乐概览(之十三)电子音乐
基于DSP的多方会议系统的混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