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传统媒体话语权回归再思考
2018-03-29
(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后真相”(Post-truth)①最早是在美国《国家》杂志1992年一篇针对海湾战争的文章中使用,并赋予“情绪的影响力超过事实”的语义,2016年美国大选以及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出乎大多主流媒体预判后,“后真相政治”使用频度急速增长。2016年“post-truth”被《牛津词典》评为年度新词,并定义为“对客观事实的陈述,不如诉诸情感更容易影响公众意见。”中国学者将“后真相政治”简化为“后真相时代”,指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对新闻的追求发生变化,人们只相信感觉,觉得“耳听、眼见、想象为实”,人们关注的并非新闻事件本身,而是自己的情感、情绪能否在网上找到共鸣,正如李良荣教授总结的“后真相”时代基本特征:“情绪在前,真相在后;认知在前,真相在后;成见在前,真相在后。”
一、“后真相”时代特征
(一)真相让步情感:情绪在前,真相在后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但“后真相”却改变了新闻与真实之间的联系,自媒体平台,人人都有话语权的信息传播特征滋生了“二次解读”的快速传播。“陕西榆林孕妇坠楼”事件传到网上后,被多家媒体转载,引发网民热议,各方负责机构先后做出回应,仅半个月,“婆媳关系” “医患关系” “女性自身权益”等多个话题不断升温,引发网民议论热潮。这个新闻事件极大表现出“情感与真相”在互联网时代的不平等,真实让位于情感、意见和立场,不再是新闻报道的核心,比起新闻真实,网民的个人情绪诉求更能推动舆论发展,网民更关注自身情感宣泄的需求,更关注寻求所谓的“情感共鸣”,而这种情绪共鸣往往在网络媒介中产生病毒式、扩散式传播,极易引起社会危机。
(二)真相慢于速度:认知在前,真相在后
美国新闻人界有这样的说法:“无论新闻事件多么显著,与多么知名的人士相关,新闻价值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锐减。”新媒体的发展,使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急速增长,抢夺第一发言权和热点报道成为“流量时代”大众媒体传播信息的准则之一。
2016年,“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火爆网络,文章被多家媒体转发,网民就“东西部发展不平衡” “地域歧视”“贫富差距”等热门话题展开激烈讨论,而半个月后事件出现反转,此事被曝是一则虚假新闻,发帖人徐某某并不是上海人,而是某省的一名已婚妇女,她因与丈夫吵架心情郁闷,通过发帖来宣泄情绪。而之后在网上自称“江西男友”的网友“风的世界伊不懂”也给予回应,自己和徐某某素不相识。在这个新闻事件中,部分媒体为抢发新闻没有及时联系发帖人确认事情真伪,丢掉尊重事实的原则,真相让步速度。
(三)真相让步营销:成见在前,真相在后
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环境中,媒体争夺的是人们的注意力,为获得更多资源,抓住受众眼球,一些媒体甚至不顾职业道德传播各种虚假消息,娴熟地引导舆论,获取大量注意力,得到丰厚利润。可以说,膨胀的信息在缺乏把关人的网络媒体中畅行无阻,真相销声匿迹,从而引起网民情绪的观点被传播和放大。
2016年关注度最高的热点新闻之一“罗尔事件”中,真相与营销之间的关系显得扑朔迷离。罗尔的一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火爆朋友圈,为生病的女儿筹得捐助达几百万。但不久事件反转,有网友披露,罗尔一家承担的医疗费用并不像文中所说那么高,此外他还有三套房产,这引起全网对罗尔的声讨。而在这场风波前,深圳晚报就已整版报道罗尔事件并将罗一笑生病前后的对比照与募捐信息放在了一起,这种通过选题和细节的操控引导舆论的做法,丧失了媒体基本的新闻原则,不把控源头只追求利益,为博取点击量,刻意制造“标签化”文章,使真相让步用营销。
二、传统媒体如何回归话语权
前任香港立法会主席曾钰成曾指出:“以往人们相信‘事实胜于雄辩’;‘后真相政治’却把这个道理反转,认为‘雄辩胜于事实’。”对于传统媒体,在新闻后真相时代,要如何回归话语权,有效引导舆论,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后发制人,严格把关重塑公信力
追求新闻的真实性是传统媒体安身立命之本,对真相挖掘是传统媒体的使命。在这样一个遍地是新闻的时代,传统媒体更要发挥专业素养精神,及时准确地挖掘新闻背后的真相,做好新闻报道与评论,重塑媒体公信力。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应更加注意选择,客观严谨地查验事件的来龙去脉,注意发挥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多方了解信息,担好“把关人”职责,不盲目跟风,真实、全面、公正地做好报道,帮助受众在众说纷纭的舆论场看清真相,对事件进行准确解读。另外要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健全新闻媒体机制,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主动上网听取民意,运用“两微一端”等新渠道发布客观、权威和可靠的信息,减少虚假新闻传播的可能。
(二)创新发展,融合新媒体提升时效
“后真相”时代,新闻事件能被网民广泛接收并参与评论,是由于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且互动性强的优势,可以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积极与受众互动,及时收集受众的意见建议。再看传统媒体,与受众互动普遍滞后,部分传统媒体甚至没有互动环节。传统媒体必须做好与新媒体的有机接轨,使用新媒体技术,增强与受众的交流互动,提高受众在传统媒体的参与度,准确把握舆论,另外还要提高媒体人的综合能力与专业能力,在面临新媒体的挑战与压力时,传统媒体工作者能够充分应对。
(三)强化主体,做好舆论引导把握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国网民有近7亿人,很多人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传统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扮演着“无所不知”的上帝角色,而现在,人人都是新闻的发布者,传统媒体的霸主地位已经被撼动,角色扮演也随之变化,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而非事件的真相。所以记者应该从更专业的角度筛选、分析和整理大量信息,通过正式渠道发出权威性的声音,通过客观、公正、细致的报道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有效维护传统媒体的公信力。要在“议程设置”中,不断引导群众舆论意识,做好舆情观察,挖掘真相,击破谎言,正确引导舆论,把握话语主动权,及时辟谣,对错误的舆论和价值观,及时澄清,让真相不再“迟到”。
三、结语
后真相时代,传播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对后真相的“反转”事件,除了批评和遏制,重要的是有效疏导,及时澄清,这就要求传统媒体应该积极作为,充分考虑到新闻事实背后的舆论环境,做好舆论引导,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坚持新闻职业道德,积极转型,提升影响力、公信力,增强传播效力,此外,我国也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运营机制,创建良好的网络社会环境并加强全民媒介素养教育。
注释:
①“后真相”一词最早出现在美籍塞尔维亚剧作家史蒂夫•特西奇(Steve Tesich) 1992 年发表在美国《国家》 杂志上的《政府的谎言》(“A Government of Lies”)一文。 见Tesich,S.“A Government ofLies”.,The Nation,January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