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探究

2018-03-29孙成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商务英语师资

孙成统

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统称”“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王宗炎,1998)。简言之,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所有生活、生产的场景,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历史传统、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可以用“表”“里”二字进行总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既具备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熟悉欧美历史与文化,又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备较好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因此,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在强调英语语言知识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出口来看,学生毕业后大多供职于国际贸易、国际营销等领域的企业或机构,从事外贸、国际市场营销、商务翻译等工作,工作内容及性质决定了他们需要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交际能力,这就要求熟悉西方社会、文化、科技、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担负着输出、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专业教学更多地强调西方文化的学习,忽视中国传统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许多商务英语人才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较强,用中文进行写作或翻译时,却常存在种种用词不当、语法、语义甚至逻辑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翻译时,更是力不从心。传统文化蕴含于中华文明中的道德传承、各家文化思想体系及精神观念形态,涵盖了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传承嬗变的政治、经济、艺术、思想等各类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知识结构来讲,这些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

二、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之初就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并在后期修订过程中一直处于缺位状态。当前国内高校所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中,大部分并没有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偶有个别高校在任选课部分有所提及,但最终是否能够开课仍是疑问。商务英语专业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外贸及国际市场营销等领域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新兴专业,对大部分院校而言,一般脱胎于传统英语专业或师范英语专业。传统英语专业或师范英语专业的人才出口一般是语言教育、语言培训、翻译等领域,行业需求决定了其一般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而转型为商务英语专业时,势必增加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跨国公司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等商务英语类课程。目前各高校均已实行学分制,文科专业的总学分均在160分左右,学分与学时直接挂钩,在这种情况下,商务类课程的开设必然对其他课程的学时学分进行压缩或删减,于是一些非核心类的英语专业课程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往往最先被列入删减的范围。

第二,从师资的角度讲,英语专业教师一般为传统英语、师范英语专业出身,由于商务英语的专业性较强,大多数教师是商务英语专业出身。上述三类教师均可作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他们的英语专业知识、能力足以胜任教学工作。但他们对传统文化往往只停留在零星的、非系统性的认知,知识积累不足以胜任专门的传统文化类课程。即使在所授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传统文化知识也是蜻蜓点水,很少会与学生深入探讨。

第三,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而言,第一课堂之内不能获取足够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一直以来,第二课堂活动设置一般为商务活动居多,主要是针对商务素质及能力提升而设计,如POCIB大赛(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等,涉及传统文化知识的活动或赛事少之又少,极少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传统文化相关的项目。

三、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建议

首先,要提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针对性的修订,解决源头上存在的问题,改变传统文化类课程始终缺位或被忽略的现状。将传统文化类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或学科基础课,提高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以此彰显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调整学时,根据授课内容作出合理设置,以免因课时量不饱满而无法系统讲授传统文化知识。

第二,引入专业师资,鼓励现有教师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保证传统文化类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在当前高校师资编制数量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从校外引入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的专业师资需要经过高校人事处等部门层层审批,程序较为复杂、耗时较多。另一方面,由于该类教师所授课程范围有限,不能人尽其用,因而引入专业师资的难度较大、可操作性不强。针对这一情况,较为合理的解决策略是,一方面,在校内从人文学院等部门聘请教师,既能大幅降低师资成本,也能较好地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商务英语专业现有教师通过校内外旁听、网络课程进修、自学等多种渠道辅修传统文化类课程,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素养。通过上述两种途径的结合,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文化类课程的师资问题。

第三,教师对传统文化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或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时,可将其与西方文化体系中的对应部分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的学习,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辩证思考、分析、综合等能力。不能一味强调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忽略二者之间的共性,应该重视两种文化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趋势。

第四,进一步拓宽渠道,深化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的教材建设。目前,这类课程使用的多为通用性教材,编写体例基本是依据传统文化体系展开,针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旨在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材尚不多见,一般只是在跨文化商务交际类教材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提及,但相关论述多为介绍性,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因此,教材建设迫在眉睫。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不仅要重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商务能力的提高,还要进行全面、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商务英语师资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