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径探析

2018-03-29李娟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校本核心素养

李娟娟

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公布,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等六大素养。[2]核心素养给课程建设提供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我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落脚点。而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中的重要一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校本课程的内涵解读

新的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丰富、扩展了校本课程新的内涵,立足学校开展各种课程,表现为课程选择、改编、整合等一系列实践,是较为独立意义上的课程创新。[3]核心素养是课程发展的DNA,[4]而不是各门学科的简单相加,它塑造有教养的公民,是精神支柱。[5]可见,校本课程是本着满足学生需要和学校办学特色的目标,遵循一定的课程编制程序,坚持核心素养的导向,由本校领导和教师自主开发、编制、实施和评价,供学生自由选择的各种学校课程。

(一)核心素养指引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方向

未来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我国课程改革与发展必须探讨的目标指向。而核心素养正是有力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国家课程强调学习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的重要性,涉及范围广,坚持知识本位的价值观,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很好,但缺乏一定的责任意识或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实践创新能力不高;校本课程注重综合的实践活动,力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增进社会参与意识,使学生人格更加健全。在坚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前提下,以核心素养贯彻学校课程建设全过程,才能实现各级课程功能的互补,以求设计出更能符合时代需求的课程。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特殊品格和关键能力,以满足未来社会需要,才能提升整个民族素质,进而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同时,校本课程的设计不仅要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出发,立足学生现实基础,而且要关注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文化氛围,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核心素养昭示着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应坚持学生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将关注“人”的存在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核心素养不能脱离学生个体而存在,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的知识和能力,这并不是一场机械刻板的改造。二是核心素养来自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旨在要让学生能更好地生活,要防止学生“人之为人”的本性在淹没在精致的谎言或口号中。三是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学校的管理制度更加民主化、开放化、人性化,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校园氛围,这会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教师、学生、家长、校外专家以及社区人士共同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才是理想的。[6]不同主体相互的学习和支持,力求使校本课程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突出学生的核心地位,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出发,尊重学生主体权利,是其他主体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观念,认识到学生是能接受教育、自我教育,进行自我品德建构的独立个体,防止出现教师主宰一切,学生被迫接受的现象,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三)核心素养规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范畴

学生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为发展核心素养,校本课程首先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年龄与生活体验来设置课程内容。尽量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进而挖掘课程内涵、拓展课程外延,坚持古今中外、传统与现代、人文与科技结合,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与国家和地方课程紧密衔接。[7]围绕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思想品德类,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基石的德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意识,践行社会责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二是文化传承类,我国是一个有深刻文化底蕴的国家,这些课程涉及了解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和不同地区风土人情,并能欣赏、弘扬,培养学生对国家文化的自信与认同感;三是科学探究类,好奇心驱动人去探究和认知,科学活动也通过探究来实现。这培养了学生崇尚真知,热爱真理的科学精神,用理性思维勇于探究的能力;四是尚美健体类,叶圣陶先生曾经也指出美育促进学生的美好天性的自然生长、生命质量的自然形成和提高。这类课程使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提高了感悟鉴赏、创意表达的能力,来推进个体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体育锻炼增强了学生体质,是实现全面发展保障;五是生活技能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更是强调了教育要结合实际生活,而“学会生活”也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这些课程为学生呈现了一个贴近学生真实学习社会的生活世界,他们能够热爱生活积极勇敢应对挑战,实现勤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核心素养目标。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一)基本要求与个性需求相统一的原则

核心素养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核心”指学生发展需要的所有素养的核心,强调了共性;第二,指每个学生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因为任何一种核心素养的形成基础、过程、方式及其对个人发展的意义都是与学生个体情况相符合的,这是个性特征。核心素养是确保学生充分展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双向性,必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基本素养,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校本课程是在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所进行的一种课程开发形式,满足学校或学生个性差异的需求。那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促进课程建设的完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课程类型与学生素养相统一的原则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在三级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有所增加,这是促进我国课程理论完善与实践发展的需要。在倡导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我们面临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发展核心素养怎样与学校的课程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这并不是简单地与课程开发形式一一对应,也不能把核心素养归类于单一的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更不能把校本课程当作只是培养学生一些非核心的素养的课程。因为,课程开发形式的差异反映了课程资源组织方式的不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虽然课程形式、途径不同,但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同时,校本课程开发更能使学生的自主发展方面的素养得到有效培养。随着科技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课程改革也取得一定成效,这吸引了更多的教育专家研究课程,并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贯穿到课程改革中,注重开发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促进作用的校本课程,这顺应了时代需求,提升了国民的素质。如果校本课程只是局限于一些活动课、选修课和学校固定的教材,就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为了促进校本课程建设的完善和进步,必须立足学生核心素养进行一定的创新和升华。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相统一的原则

校本课程建设是学校依托校情、师情、生情,自主研发、实施并进行评价管理的过程。[8]一方面,我国的以国家课程为主导,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配合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以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价值追求,其中,校本课程功不可没;另一方面,校本课程需要学生自主参与的精神,深入了解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这既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又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素养。因此,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学生自主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系列的活动不是一种纯粹的放任学生自由自在的过程,而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自主开发才能顺利完成的。在实践中尝试、提炼,才能总结出可行性创造的观点,这也突出了校本课程开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特征。另外,校内人员和校外相关人员都需要积极参加到开发的实践中,各位主体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想象力、锻炼创新的能力。可见,校本课程开发旨在以大量外来优秀文化资源为载体,在批判或继承传统文化中不断地实现创新、创造。这样的校本课程才能充满现实的生命力和朝气蓬勃的活力,与时俱进,具有实在意义。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径

(一)立足“校本”,基于学校特色办学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是立足教育目标,坚持开放民主的原则,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其落脚点是“以校为本”,强调学校的整体性、主体性。是多个教育主体为满足学生整体的学习需求在学校这个教育现场的一种开发行为,这是对国家课程的一种校本化实施。这表现了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尊重,维护了教师权利、发展了学生个性,又凸显了学校的整体性和主体性,协调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使校本课程更具特色。共同的发展愿景是专业学习共同体也很重视的一个因素,当全校师生心中都有共同的发展蓝图时,就会形成强大的向心力。要立足国际竞争和教育改革的背景,把校本课程开发提升到新的认识高度。先做人后做事的育人观、安全第一的生命观、教育公平观等是学校要坚持的先进理念,搞好本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尤其要从国家课程入手,促进“校本课程”建设的差异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展现自我的空间,培养学生与时俱进,探索创新等基本能力素养。以期开发出的课程在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上都能充分体现学校环境的独特性和师生的差异性,在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基础上又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这是校本课程能够保持鲜活生命力的所在,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二)体现“人本”,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观的基石,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这是每个教育者都该遵循的教育原则,既要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另外,教育要兼顾学生们的知识需求和心理发展需求。知识需求是指学生对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渴望,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探索之心;心理发展需求是指学生对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健全完善人格,身心和谐发展的内在需求。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价值是为学生的完满生活做准备,提供给他们生活、学习、以及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课程,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一是校本课程建设旨在发展所有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校本课程应突出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校本课程还应关注学校的追求和符合国家的要求。二是要对校本课程作出整合与调整,实现校内外多元优质课程资源的整合与融合,这样所构成的课程格局,能够推进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另外,也鼓励教师运用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这不仅丰富了学校内涵,让学校在课程发展中彰显特色,而且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实现跨越式发展,让教师在课程研发中收获职业幸福感。

(三)关注“师本”,促进教师专业自我发展

教师作为课程建设的主体,关系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效,更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随着教育改革实践的推进,对教师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上必修课又要上选修课、既是专业课教师又要完成班主任工作、既要进行课程教学又要参与课程开发。为引领学生走全面发展之路,教师要注意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积极参与实践。[9]另外,教师在平常上课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技能外,他们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人生观世界观等内生性的资源都可以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利用自身具有创造性的智慧为课程不断发展提供动力。每一个教师都有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想法,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支柱,意味着教师要不断突破,以创造来面对自己的职业生活,而不是对工作产生倦怠。因此,教师要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专业素养,才能依据课程标准,展现出人格魅力,进行独特的教学;另外,教师主动投身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一系列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配合领导和同事,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拓展其深层次价值,力求使校本课程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既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一次理性定位,重塑了学校的形象;又是一个自我设计的过程,这为校本课程育人价值的实现指明了方向,而且促进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校本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