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数学“懂而不会”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2018-03-28张爱社赵久梅
张爱社 赵久梅
摘 要:数学在中职公共基础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既是理工类专业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石,又在技能高考文综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懂而不会”现象是制约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因素,分析成因并提出消除途径是本文的核心。
关键词:中职数学;“懂而不会”;消除途径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如何才能让自己成为高技术人才?作为中职生,通过技能高考圆大学梦已是大多数中职生的首选。但中职生基础差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在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中“懂而不会”的学生占很大比例。笔者就“懂而不会”现象的成因及消除途径谈几点看法。
一、数学课中“懂而不会”现象的成因
(一)自信心不足
近年来,随着学生生源的减少,学校之间招生的相互竞争,高等院校扩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技校在招生时几乎不设门槛,只要报名就可以入学。生源质量良莠不齐,导致了大部分技校生文化基础薄弱,自信心不足,心理上进行排斥,总认为自己数学是不可能学好的。
(二)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习惯未养成
一是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就不怎么学习,作业要么抄,要么不做;二是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从心理上认为学生基础差,独立完成作业的可能性小,学生的事教师代劳,一般采取“课堂灌输式”,给学生自主训练的时间太少,慢慢的学生形成一种依赖思想。
二、数学课上“懂而不会”现象的消除几种途径探索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把好入门关
新章节入门时,慢讲多练,确保所有学生完全掌握知识要领才能向后推进,为学生学好本章节树立信心,切不可因为教学计划而赶进度。基本功扎实了学习后面的章节就会事半功倍,否则复习前面的知识点后再讲新知识点反而进度更慢。
案例1:在教学“三角函数”时,入门知识点必须吃透,否则后面的知识点很难掌握。
例如,“任意角的终边、正角、负角、一至四四个象限角、界限角、终边相同的角”这些看似很简单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让学生自学或者讲完后没有真正落实,过高估计了我们的学生,结果学生好像懂了,其实没吃透,在后面讲本章的难点“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时学生就会“象限不分,正负不分”,越学越没有信心。
2.训练学生胆量
让学生在讲台上演练习题,将分析题意、解题思路、解题技巧大胆的讲出来,既能提升自信心,又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分层教学,不好高骛远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获,增强了学习信心。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改善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計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案例2:在教学“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两个层次的学生理解公式的要求不同。
基础差,只准备考专科的学生为第一层次,只掌握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Sn=n(a1+an)2];基础好,准备考本科的学生为第二层次,既要求掌握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Sn=n(a1+an)2],还要求掌握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的另一公式[Sn=na1+n(n-1)2]d。
例:求等差数列1,3,5,7,……的前10项和。
解法一:
求得d=3-1=2。
再求出第10项a10=a1+(n-1)=1+(10-1)×2=19。
代入公式:[Sn=n(a1+an)2]得[S10=10(1+19)2]=100。
解法二:
求得d=3-1=2。
代入公式:[Sn=na1+n(n-1)2d]=10×1+[10(10-1)2]×2=100。
第一层次学生的掌握解法一,虽然多一步,但公式容易理解,第二层次学生能轻松理解第二个公式,掌握解法二,解题花的时间少,为考高分腾出时间,这样充分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要求,体现了分层次教学的特点。
(三)学生分组,互帮互学,各取所需
数学教学中进行相应的分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作为学习小集体。
1.分组要领
一是每组安排四人为合理人数,如果班级人数较多,也可安排六人为一组;二是小组成员之间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能够实现互补;三是制定小组考核办法,不考核个人,让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只有组长和组员通力合作才能取得好的排名。
2.分组优势
一是组长给组员讲解习题时,首先要将知识点理解透,然后才能去给较差的学生讲;二是组员之间相互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随时解决。
(四)善于提炼,将知识点总结成朗朗上口的口诀
数学向来是大多数人害怕的,它没有华丽的语言,也缺少生动有趣的故事,更没有立竿见影的实验成果,因此很难学好,而“口诀”具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容易记忆等优点,如果把它运用在数学教学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3:利用“口诀记忆”解决“三角函数”章节中的重难点。
“三角函数”章节中的重难点是“诱导公式”很难记住,可先记住下面几个口诀。
第一,三角函数在平面坐标四个象限内的函数值为正值的记忆口诀:一二正弦、一三正切、一四余弦(口诀1)。
说明:正弦[sinα]在平面坐标第一、二两个象限内的函数值为正值,正切[tanα]在平面坐标第一、三两个象限内的函数值为正值,余弦[cosα]在平面坐标第一、四两个象限内的函数值为正值。
第二,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记忆口诀:①关于-α,180°±α,k×360°±α的诱导公式口诀:函数名不变,符号看限(口诀2);②关于90°±α,270°±α的诱导公式口诀:函数名改变,符号看限(口诀3)。
说明:①不管是什么角,都把它看作锐角来确定诱导公式中角所在的象限,从而确定它的符号;②符號的确定,是由原来函数的角所在的象限决定的;③函数名改变是指正弦变成余弦等。
例如,2015年中职高考题。
已知[sin(2π-α)]=[35],且角α=([3π2],2π),求[sin(-α+3π)tan2(π+α)]+[cos(2π-α)]的值。
分析:据诱导公式口诀1[得sin(2π-α)]=[sin(-α)]=-[sinα];[sin(-α+3π)=sin(π-α)]=[sinαtan2(π+α)=tan2α;cos(2π-α)=cos(-α)]=[cosα]。
解题:[sin(2π-α)]=[sin(-α)]=-[sinα]=[35]得[sinα]=-[35]。
∵角α=([3π2],2π)
∴[cosα]=[45],[tanα]=-[34]。
原式=[sin(π-α)tan2α]+[cos(-α)]
=[sinαtan2α]+[cosα]
=-[35]/(-[34])2+[45]
=-[415]。
顺口溜口诀朗朗上口,简明易记,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小结
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中职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查找“懂而不会”现象的成因,不断地去消除“懂而不会”的现象,让学生能听懂老师的讲解,进而能独立做习题,最后能融会贯通,保证学生不断进阶数学学习的四个层次——听、懂、会、融,从而有效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学好数学这门学科,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任曼.技工院校语文教学途径初探[J].职业,2017(08).
[2]彭华.高考一轮物理复习全攻略:不放过细微知识点[J].教育,2017(07).
作者简介
张爱社(1970.10—),男,湖北省荆门市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发展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