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教学中如何贯彻德育理念

2018-03-28陈丽嫦

关键词:贯彻小学教学德育

陈丽嫦

【摘要】 德育要从孩子做起,小学教学是学生学习人生中的基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我国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新课改的推进,更是将小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摆在了教学重心位置。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在小学教学中如何贯彻德育理念。

【关键词】 小学教学 贯彻 德育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155-01

0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家、社会、人民的教育理念也随之不断革新,社会上普遍产生了强调素质教育的呼声,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即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将德育理念贯彻到小学教学工作中。

一、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

受新课改中德育理念的影响,当前绝大部分小学都认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尝试着通过各种手段开展德育工作。很多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将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当作一个重要任务。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因为经验不足、理解偏差等原因,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 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小学教师固然了解德育教育的理念,但脑海中传统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根深蒂固,一时半会转变不过来,认为德育教育随便教教一些道德知识就够了,最后还是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这些教师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上,忽视了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2. 形式化倾向严重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就是过于形式化。很多教师仅仅只是把德育工作当作上级安排下来的任务,没有在内心深处形成对德育教育的认同感。所以他们开展德育工作的形式就是要求学生背誦一些道德守则之类,草草应付,敷衍了事。这种形式化的倾向只会让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同样地随意学学,敷衍教师。

3. 学生抵制力差

小学生还处于思想启蒙阶段,身心发育都还不成熟,偏偏又充满了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面对外界事物的诱惑时,他们缺乏抵制力,往往容易走上歪路。再加上当前处于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发达,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小学生极其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这些都对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和困扰。

二、如何在小学教学中贯彻德育理念

小学生可以说是国家、社会的未来,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反映着国家、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小学教学中贯彻德育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那么,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贯彻德育理念呢?

1. 尊重学生因材施教

想要得到他人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管是在日常教学中,还是在课下交流中,小学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地姿态对待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被人尊重的感受。这样,学生才会反过来尊重教师,明白尊师重道的道理。此外,小学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小学生身上的差异性和可塑性。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不同形式的德育教育,而不能采取“一锅端”式教学方法,扼杀学生的个性。这样,学生才能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不断完善自身,塑造优秀的人格品质。

2. 抓好契机重视积累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小学教学中贯彻德育理念,也要注重一个“细”字,教师如果刻意地去对学生进行道德灌输,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教师一定要细心观察,善于抓好契机,在一些细微之处渗透德育教育。比如说,简单的师生问好,学生遇见教师要主动问好,但现在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学生只会向自己的教学老师问好,对于其他不认识的教师则会选择忽略。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不管认不认识,遇见教师都应该问一声好。长此以往,学生才会养成礼貌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要求学生整理好自己的书桌,培养学生爱劳动、讲卫生的品质等。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长久积累下来,也可以发挥出强烈的效果,潜移默化地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 营造氛围熏陶感染

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应为小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有效的德育氛围,不断熏陶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比如,学校可以每周组织升旗仪式,规范升旗礼仪,营造一种爱国氛围。校园中还可以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在班级教学中,可以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有关思想品德的名言警句,也可以通过树立榜样等方式为学生营造浓郁的德育氛围。

4. 组织实践深化理念

小学教学的德育工作如果仅仅只有理论的教导,那么学生对思想品德的理解只会停留在表层阶段。只有结合相关的实践活动,德育理念才能得到深化,学生才能最终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教师可以在课外时间组织小学生去老年人社区看望孤寡老人,培养学生尊敬长辈的品质;可以在父亲节、母亲节时组织小学生亲手为父母制作节日礼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品质;还可以在世界地球日时组织小学生去街道当环保志愿者,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等等。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育教育。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教学中贯彻德育理念是我国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任务,对于小学生的品德树立和国家、社会的长远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关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家长的责任,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相信在各方的携手努力下,小学教学的德育工作将取得更加卓越的成效。

[ 参 考 文 献 ]

[1]朱晓曼.中小学德育专题[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仁真古.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9):225-225.

猜你喜欢

贯彻小学教学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贯彻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初中物理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浅析民族声乐教育中民族性的价值与贯彻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