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乡土资源”开启“课堂智慧”

2018-03-28李现银

关键词:乡土资源核心素养

李现银

【摘要】 乡土资源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力,通过明确的主题、思维的碰撞、实践的体验等,利用已知的资源探究未知的知识,有效解决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锻炼学生思考创新能力,培养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 主题明确 思维碰撞 以行促学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037-02

0

基于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校从具体的地域特点、学校特点、教师特点、学生特点出发,发挥各自优势,使课程资源开发呈现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有效实现特色开发。”为此合理利用乡土资源,使学生置身于熟悉而亲切的乡土资源中,在无形之中把握教学内容,有利于打造生活化的课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一、引入乡土,培养核心素养

乡土资源是属于课程资源的一种。相比较于其他离学生较远的课程资源来说,乡土资源更具有亲切感和感染力,更加贴近学生、地方和学校实际,更易于学生和教师接受,刚好可以弥补资源与学生脱节的问题。随着学科核心素养从理念提升到实践的层面,在课堂教学中必然会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学科核心素养其实是很抽象的,看不到摸不着;加上学生自身生活体验和社会经历不足,这就决定了“填鸭式”的封闭、单向教学是不可能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它必然会导致教育的形式化、学生的逆反化、知识的考试化,这与核心素养提出的初衷完全是相违背的。因此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教师和学生在交往与互动、体验与合作、对话与沟通中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寻求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努力改变僵化被动的教学课堂。要达到这个效果,合适的资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把乡土资源引入课堂能够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与教师形成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探究中产生思维碰撞、在碰撞中激发知识思考、在思考中理解课本知识,使整个教学的过程真正变得生动而真实、人本而有趣。

二、主题明确,紧扣课堂定位

使用乡土资源是情景教学的一种模式。使用乡土资源并不仅仅是举个例子、找个故事让学生思考、然后引出知识点,这种情景的设置最终都是流于形式化的。鄉土资源内容的选择和使用应该坚持三个原则:优先性、适应性和知识性。优先性原则,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优先,素材要体现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念,对学生要起到正面影响作用,或激励或启迪或感悟;适应性原则,要考虑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具体特殊情况,如学生需求、学生兴趣、学生生活,乡土情景的选取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不是随处可见或是内容单一的的陈词滥调;知识性原则,就是在整合乡土资源、教材资源、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的基础上,紧扣三维目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因为乡土资源毕竟不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对乡土资源的使用决不能喧宾夺主,抢占了原本知识点的重要性。总之教师需要对乡土资源和教材内容、三维目标加以修正融合,使之围绕着课堂三维目标展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肇庆高要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文化,比如红木文化经济、端砚文化经济、编织文化经济、裹蒸粽产业、麦溪鲤产业等就可以很好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红木文化经济探究供求与价格的关系;可以通过端砚文化经济探究品牌建设对于公司经营和发展的意义;可以通过裹蒸粽产业发展探寻公司经营和发展的途径;可以通过编织产业发展探究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结构性改革的途径和措施;可以通过探究发展麦溪鲤养殖业推动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围绕着某个知识点展开乡土资源的使用,要坚持的就是利用乡土资源探究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生“我要到哪里”、“我如何到那里”、“我下一步要去哪里”(约翰·哈迪《可见的学习》)。

三、激趣动情,引发思维碰撞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应该是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与意义。这个过程是展示具体而真实的情景,从而营造解决问题的环境,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活化知识的过程。乡土资源的使用应该通过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自身生活实际和社会体验的感悟,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教师、学生、课堂等的自有对话真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发展、自我提高。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肇庆的“裹蒸粽”这一资源展开相关教学活动,课前可以让学生查找裹蒸粽的相关历史典例、制作的工艺、食用的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可以了解裹蒸粽给肇庆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文化吸引力等事例。教师通过一系列直观的数据,辅之以相关的图片信息或者当地宣传资料等,学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品牌建设对于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性。到这里,我们只是利用了裹蒸粽进行导入,接下来更重要的是通过裹蒸粽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教师可以引用肇庆著名裹蒸粽品牌——皇中皇裹蒸粽有限公司所以成功的例子,选取该公司生产的粽子口味地道纯正、拥有现代化设备、严格的质量管理体制、完善的产品质量检验室及合资格的质检人员等因素的探究,理解公司的经营和发展的途径。

然后教师还可以分析裹蒸粽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和过程,随着肇庆旅游业发展,带动了裹蒸粽产业的发展,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接下来,教师还可以在文化思想上作一个升华“裹蒸粽产业的发展是不是仅仅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吗?”,以此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文化对于一个城市、一个群体的作用,比如由裹蒸粽带来的游子的乡愁、裹蒸粽文化在肇庆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这样,学生在情景中感受了经济的魅力,树立了乡土文化的自信。

四、以行促学,内化经济意识

把乡土资源引入课堂给提高学生学习吸引力带来了新契机,我们的教育可以一改以往“老生常谈”的话题、一改以往“老师讲学生记”和“板着面孔说教”的方法。 把乡土资源融入课堂应该体现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是一种从形式到内容、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型升级,最终的目的是要把对乡土资源的自豪感深刻印记在学生的行为实践中。

比如,我校开展了一次以“寻找身边的本土文化经济”摄影比赛活动,让学生收集乡土资源中关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内容。在收集的过程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之美与经济发展的腾飞之美,把自我的感受与地方特色交融起来,绘出地方发展的绚烂色彩,形成认同感;在调查与写作的过程中加深对地方资源的理解,形成自觉,培养公共参与意识。还让学生撰写一篇小论文介绍地方特有经济资源,很多同学在这个过程中都能发现以前自己和身边人没有发现的经济现象,或者能从其他新的视度重新理解熟悉的地方资源。有条件的话,我们还通过微信等大众网络工具,收集并探索地方经济文化,不断交流学习心得,传播主流声音,增强学生参与的使命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参与中提升知识素养。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利用乡土资源来自于学生日常生活,有效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发现问题、探究知识,正是符合了这种理念要求,它应该内化为我们教学的一种常态。使用乡土资源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明确的定位、巧妙的设计、周密的思维、探究的启示,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充满智慧,教育变得更加生动和美好。

[ 参 考 文 献 ]

[1]张妤.教学中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G].南京师范大学2015.

[2]甘华.岑溪乡土文化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研究[G].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猜你喜欢

乡土资源核心素养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