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英雄主义在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差异体现
2018-03-28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8)
随着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已经全面渗入到日常生活的文化成为不同国家之间能够顺利沟通的重要保障。作为文化传播的方式之一的电影不仅扮演着丰富大众精神文化的角色,在每个故事展开的背后更多是在传递该民族广阔的文化积淀和人文底蕴。
一、“英雄”观念的不同
在西方,英雄形象往往更多的是极具强烈个人主义色彩的人物,如蜘蛛侠、超人等,英雄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以普通人物的形象出现,而一旦国家陷于危难或出现犯罪行为时,他们总是能及时现身去维护正义甚至在紧要关头担负着拯救地球的重大使命;当一切归于平静时,他们又会卸下英雄的光环,再次做回普通人,他们是隐藏在平凡人中的救世英雄,即平民英雄。
虽然美国仅仅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缔造历史的都是平凡人,正是凭着他们这些开拓者的创新精神,强调成功以及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美国才会拥有当前超强的经济实力和地位。人们对于英雄的认同并不在于人物本身,而是对其背后的创造能力和开拓能力的钦佩,英雄并没有腾空出世,而是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每个平凡人都有成为英雄的可能性,是通过个人努力和奋斗并被世人所认可的个体。因此美国英雄角色观念指的是每个美国人都渴望成为最好的那一个,成为人群的焦点或是受到大众钦佩的人物,正是因为其个人独特的气质和技能才会让他人印象深刻。
而中国文化自古以来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忠”“孝” “义” “信”在英雄人物上所体现的则是强调集体主义精神或是秉持民族气节的个体,忠孝往往也是必备的品德之一。从古至今,英雄的身影在影视作品中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英雄人物从神话当中的女娲到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再到现实题材的长征,无一不在印证着这几点。忠孝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主人公总为了国家而将个人利益抛掷于脑后,舍身为国战死沙场的镜头总会成为影片描述的重点。除此以外,中国式的英雄很少孤军奋斗,胜利的获取是源于大家的智慧和力量,齐心协力共同拼搏的结果。在近代题材的革命英雄事迹中,正是因为出现了许多持有共同理想以致为国捐躯的革命者,我们才能换来今天幸福的生活。所以近代的英雄是指那些为了革命的利益和理想勇于奋斗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革命者。中国英雄角色观念是一个集体化的概念,处处体现着“忠” “义”,将个人的功绩通过集体运作的方式凸显出来,一旦被世人认可便不会再出现任何身份的转换并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二、“英雄”表现形式的不同
正是因为中西英雄所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滋润和影响,所以在表现“英雄”这一角色上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花木兰》是中西制片方都曾拍摄过的素材,在片中,女主角花木兰都是女英雄,但两个版本在人物形象塑造的差异反映出中西文化所折射出的不同英雄价值观。
迪士尼影片中的花木兰是个独立、有主见、有毅力的追求男女平等的西方女性形象。表现出为自己而活的精彩,是个人价值追求的实现。片中弱化了“代父从军”这一环节,即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对“孝”的重视,显然,我们引以为豪的“孝道”在西方文化中并不被给予关注。而就从军的出发点来说,西方的木兰是为了追求和男子同等的权力去为国效力。即使女子身份暴露,依然不愿被世俗观念打倒,靠着自己坚韧的毅力,最终实现了保家卫国的愿望并且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爱情,整个影片的节奏是欢快的,片中的国家命运只是作为一个木兰想要追求男女平等并实现自我理想的平台,影片更多地是想要表达作为普通人的木兰,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达成愿望的过程。
而中国电影中的《花木兰》则是把木兰形象的塑造点放在“忠”和“孝”的打造上。出于“孝”,女主木兰乔装打扮,替父从军,在那一刻,木兰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命运而是父亲的安危,在这里,传统文化中的“孝道”通过这一环节体现了出来,而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木兰的个人情感在需要她的国家和将士们面前,再一次做出了退让。为了尽“忠”,女主没有顾及个人的情感幸福,而是毅然选择和将士们一同出生入死,在国家和人民面前,个人利益随时可以做出让步甚至是牺牲,而这一切,都在体现着对国家和人民尽“忠”的奉行和倡导。木兰在中方塑造的形象中,是一个孝顺、忠心、刚毅的女子,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了国家和民族愿意牺牲自我的角色,和迪士尼的木兰相比,中方的女主少了些个人色彩却平添了因为顾全大局而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及为了家人甘愿和世俗偏见抗衡的闪光点。
三、结语
不同的文化底蕴导致了文化差异,英雄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的折射,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观。西方国家的英雄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独立自主,个性色彩浓烈,而中国的英雄多以国家和人民为重,不在乎个人得失。文化的差异使得不同国家之间交流的必要性大大增加,只有获得彼此的认同,消除文化差异的障碍,交际活动也才能更顺利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