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校园电影院线生存策略探析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18期
关键词:电影院线校园大学生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一、引言

根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影院观众的年龄划分为6个阶段,按年龄依次为19岁及以下、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及以上。调研结果显示,年龄在19岁及以下的观众占整个调查人群的28.3%,20~29岁占37.3%,30~39岁占到19.9%,40岁及以上的人群所占比率较少,占14.4%。从年龄上看,29岁以下青年观众占观影人数的65.56%,成为中国影院观众的主要群体。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已经成长为电影票房的主要消费群体。

多年来,校园院线都处在“小曲好唱口难开”的状态,其生存模式究竟如何打造并无定论,笔者将结合自身在高校的工作经验,探讨当下校园院线的生存策略。

二、当下校园院线的生存现状

2005年,著名导演田壮壮就开始着手开发校园院线,但由于资金和院线定位的问题未能成型。如今在市场上,很多的校园院线已经难觅踪迹。目前尚存的有三条院线,分别是二十一世纪校园院线、太阳花校园院线和中新青年电影院线。刚刚成立的中教华影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校园院线的项目运营方刚刚组建,还没有形成规模。

(一)北京二十一世纪校园电影院线

该院线成立于2007年,是由共青团中央直属、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主办的北京二十一世纪影音公司申请,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建立的全国首条高校数字电影院线。目前已有自己的网站和线上购票系统,采用二轮放映模式。虽然较为活跃但是由于前期投入太大,资金回笼速度较慢,直接制约了其后续的发展和扩张。

(二)中新青年电影院线

中新青年电影院线是2014年8月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特批成立的一家全国性的校园数字电影院线。2015年中新青年电影院线与团中央直属的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共同启动“光华大学生影院”项目,在全国高校内开展数字影院建设及放映活动。虽然其初衷也是想打造艺术和商业相结合的校园院线,但是受制于资金、经营模式、扩张速度等因素,距离其在2016年提出要覆盖全国70%高校的目标相去甚远。

(三)太阳花校园院线

“太阳花”全国校园院线是继商业院线、农村院线以外的中国第三条主流电影院线。该院线意在发挥电影的教育功能,因此片源在风格和渠道上都与商业院线完全不同,主要选取文艺影片、纪录影片、主流影片以及学生比较爱看的新锐影片。该院线并不具备盈利模式,是更类似于公益性质的组织,以完成送电影进校园活动。

(四)中教华影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全国校园电影院线”建设的通知》。响应号召,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教育电视台、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起成立中教华影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校园院线的项目试点实施单位,公司负责对品牌标识、建设标准、片源调度、内容播出、运营管理进行统一规划。这标志着校园院线在国家层面由指导进入到具体的实施环节。

目前,校园院线与主流商业48条院线的数量比起来存在明显差距,总体而言校园院线的生存现状举步维艰。

三、校园院线生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校园院线的生存机遇

1.国家政策支持

电影具有商业性、艺术性、意识形态属性。一部好电影会对人产生重大影响,对于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定型的大学生人群来说,一部好的电影更是意义非凡。2014年11月18日,教育部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京签署《关于“全国校园电影院线”会商备忘录》,启动建造全国校园电影院线。这些利好政策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校园院线的重视,也预示了校园院线未来将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2.高校办学需要

首先,电影具有教育的功能,而这一功能与我国高校的办学理念高度契合。其次,经典电影作品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对于高校来说,校园院线相当于开辟了教室之外的第二课堂,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3.学生具备观影条件

首先,学生的时间较为充裕。除课堂学习以外,学生可自主支配大量的业余时间。其次,电影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数据显示,大学生是当今票房的中坚力量。同时,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今年,以慰安妇为主题的电影《二十二》在校园巡展过程中,就受到了大学生们的热烈追捧和肯定。此外纪录电影《冈仁波齐》在大学生中也引起了不错的反响。

(二)校园院线的生存挑战

1.资方和校方的诉求难以达成一致

目前,校园院线的运行核心模式是以商业资本撬动校园资源,将高校内使用效率不高的礼堂、报告厅进行升级改造,建立起学生身边的电影院。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商业资本逐利的本质,与高校的自身属性有着天然抵触性。高校本身是学生高度聚集的场所,任何一次大型活动的举行都是在学校后勤、保卫、学工、院系的共同配合下完成的,而如此复杂的操作流程不符合商业资本追求简单高效盈利模式的诉求。

2.盈利模式过于单一

以现在最大的校园院线二十一世纪青年电影院线为例,目前票房仍然是其主要的利润增长点。二十一世纪校园院线采用单场买断放映权的方式,获得热门商业影片的二轮放映权。以中影集团拥有的进口分账大片的单场放映价格为例,通常单场买断价格在5000元左右。而校园院线的票价通常在20元左右,理想状态下每场保持400人左右的观众群体,除去与学校的分成部分,每场结余在1500元左右。再除去运行成本,也仅仅能维持运行,想要收回升级影院的成本恐怕遥遥无期。

四、当下校园院线生存策略

(一)院线应当明确定位

一方面,校园院线应该是区别于主流商业院线的二级院线,它与主流院线不构成竞争关系。另一方面,校园院线的建设与我国几千万大学生群体息息相关,肩负着教育学生的重要任务,因此建立校园院线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参考法国的艺术电影扶持基金模式,国家应设立相应的扶持基金,从国家层面上予以一定力度的扶持,这样才能确保校园院线的良性生存和长久发展。

(二)实行以点带面的推广方式

校园院线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更不能急功近利。在推广方式上,应当采用以点带面、逐级覆盖的模式。例如,在推广地点上,可以优先选择“北上广”这些大学较为集中的地区。同时,在合作高校的类型上,尽量选取特色鲜明的文科类、艺术类高校作为试点。

(三)降低成本是当务之急

目前,校园院线扩展的最大阻碍是成本高居不下,要在降低运营成本上多下功夫。我国高校分布广、数量多,一旦院线形成规模,其运营成本不容小觑。因此,应当发挥高校的特色,与校园内的学生会、团委、社团等组织建立起联系,发动学生成立学校自身的放映团队,再以其他形式对校园放映团体给予适当补贴。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校园院线的成本,进而为校园院线的良性生存和发展铺平道路。

(四)多元盈利模式并举

仅仅依靠票房为继的经营模式已经不符合今天市场对于校园院线的要求。对于校园院线而言,会员准入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学生是最大的互联网使用群体,如何做好线上的推广宣传至关重要。通过对会员信息的导流,建立起全国大学生的观影群,随后进行大数据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新片推介或其他产品推介,力求从广告收益上平衡院线的运营成本。

五、结束语

总之,2016年起,我国电影产业开始进行深度调整,这是我国电影化改革十余年后第一次增速放缓。从全国院线发展来看,现阶段银幕数量与票房增长不成比例,影院市场供大于求。同时这也预示着商业院线马太效应凸显,竞争趋于饱和。而相对于饱和的一级院线,二级、三级院线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我国,校园院线建设的话题几乎是伴随着中国电影产业改革同步进行的。但此前由于定位不准、成本过高、高校自身制约等因素,校园院线并没有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深感校园院线建设的意义重大,也希望通过本文为校园院线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猜你喜欢

电影院线校园大学生
《囧妈》动了谁的奶酪?——兼论数字创意时代我国电影院线的发展格局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国电影院线的新媒体营销对策
蕙质兰心人最美扶贫帮弱几十春——记河北省人大代表、保定市锦秀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董事长邝秀兰
欧美经验对中国创建艺术电影院线的启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