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法环境和公共图书馆对全民阅读的作用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18期
关键词:国民全民图书馆

(唐山市古冶区图书馆,河北 唐山 063100)

阅读作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类传承知识和延续人类文明的重要手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将“走向阅读社会”推向世界,并于1995确定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通过赠书、读书等行为鼓励人们阅读,使阅读成为全世界的行为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曾说:“于个人,读书益智修身;于国家,读书富国强民;于社会读书构建秩序与和谐。”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中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与资源。而我国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中投入的经历和财力远不如西方国家,因此一个稳定的阅读法律环境和阅读氛围,对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全民阅读现状

2017年底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国2017年人均阅读量与前两年基本持平,约为4.66本,仍不及西方发达国家。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手机和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且接触时间都较2016年的各专项数据有所增加。

同时,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国民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阅读开始从传统的纸质阅读向电子书和有声阅读倾斜。截至2017年,我国有超过三百万的国民利用手机APP等媒介进行阅读。其中,成年国民的平均听书率较2016年提高了5.8%;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与成年国民基本持平。这说明听书并不是一个年代的特征,而是科技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的必然趋势。

我国地域广阔,造成各地区经济、教育、文化程度差异较大,导致各地区居民阅读率、阅读量和阅读媒介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经济发展和生活节奏截然不同的城镇和农村表现尤为明显。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升高了0.23本,农村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却下降了0.26本。与城镇不同,农村地区存在发展缓慢、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落后的现象,农村阅读状况的改善不仅有利于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和乡村文明,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目前我国必须加大农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等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的作用。在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时,重点向农村转移和倾斜,同时要培养农村居民良好的阅读习惯、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扎根农村的阅读推广人,使阅读在农村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二、全民阅读的立法环境

我国自2006年中央宣传部等十七个部门联合倡议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政府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民阅读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成为“十三五”期间重大文化工程之一。有效提高阅读效率,是提高国民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为有效配合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我国需在立法的角度,为阅读提供良好的法律支撑和阅读环境。

2017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将“全民阅读”收录在册。该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实现了我国文化立法的重大突破,在文化法治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公益性/经营性文化单位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应当利用自身资源,为公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支持,促进“全民阅读”。同时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公布复合本行政区域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并组织实施。

2017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办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并于同年6月起实施。该提案以“全民阅读”立法,首次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推进国民阅读。

2017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正式颁布,并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承载着文化遗产、提升国民素质、传承文献资源的职责,《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弥补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界的立法空白,加强了政府、法律对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有利于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而较好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读书阅览权利。2018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提交《关于建立国家阅读节,深化全民阅读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建议把全民阅读提升为国家战略。

自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全民阅读的工作,目前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提案,旨在推动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

三、公共图书馆为促进全民阅读的作用

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是向社会公众免费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是人类知识的载体和传承机构,是全民阅读推广的主要阵地,公共图书馆一直努力追随时代和民众的需求变化做出调整和优化,促使“全民阅读”纵向深入发展。据相关测算表明,全国公共图书馆仅用了6%的经费,便获得了全社会1/3的阅读量,足以看出公共图书馆在社会阅读推广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着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以政府作为主导、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要求,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53个,比2012年末增加了77个,有利于降低我国城乡居民阅读量差异,使得阅读更加普及。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加强自身建设,优化馆舍布局,扩张馆藏量,截至2016年我国图书馆馆藏总量超过90000万册,为民众对知识的不同需求提供了物质保障。

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结合信息发展,开通了网上图书馆、智能APP等附加服务,使随时随地阅读成为可能。同时,图书馆利用大数据,分析读者需求,能更有针对性地对不同读者进行服务。

图书馆在针对老年人、青少年、残障人士和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阅读推广上做了大量工作。这不仅是维护读者平等获取阅读的权利,更是对弱势群体阅读权利的一个保障,能帮助该群体走出自己的障碍,实现其人生价值。

公共图书馆可以为全民提供公正、公平等多样性的阅读环境,作为在满足时代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民众,随着我国文化界立法的逐渐完善,我国公共图书馆为提高全民阅读能力,培养全民积极主动的阅读动机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者的阅读热情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四、结语

随着我国文化方面立法的不断完善,为全民阅读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同时,公共图书馆自身的不断进步,为全民阅读提供了良好的阅读和普及环境。

猜你喜欢

国民全民图书馆
全民·爱·阅读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高地
图书馆
可持续全民医保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去图书馆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