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样态发展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18期
关键词:演播室电视新闻主持人

(平潭广播电视台,福建 福州 350400)

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要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创新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创作样态,构建双向互动的信息平台,实现新旧媒体之间的有机融合,形成优势互补,营造具有互动性、个性化以及时效性的信息传播环境,以显著增强电视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一、新媒体技术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面临的挑战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融合所创造的多元化互动环境,在增加人民群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参与感和主动性的同时,也降低了对主流媒体的依赖性,导致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降低,间接对电视媒体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个性化的缺失和特征性的不足,也导致了电视新闻播报氛围的枯燥和乏味,导致大量青年观众的流失,难以维护自身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除此之外,播音主持形式的单一性和播报内容的滞后性,也造成了播音主持工作的边缘化危机,竞争力下滑。面对这样的客观条件,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要主动适应新媒体技术时代的发展趋势,转变传统的“信息传递者”理念,以新闻服务者、引导者和把关人的身份,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扩大二次创作的“内容”,充分发挥自身的内容制作优势。另外,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还要促进与观众群体的良性互动,强化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形成个性化的播报形式,促进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多元化发展,并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强大优势,形成对大众市场的合围,增强电视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二、新媒体技术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样态的发展

(一)现场直播报道的即时编排性

伴随着社交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传播速率和辐射范围得到了显著的增长,促进了电视主流媒体的资讯播报时效性和丰富性的提升。传统的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多为一地实况转播,需要新闻记者事先到达事件现场采集新闻信息,由采编人员将信息整合为新闻稿件,经过多方审核之后,由新闻主持人按照已经成型的稿件进行播报,其新闻事件的播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随着电视直播的发展,“现场直播”开始逐步向“现场直播报道”的方向转变,在原来的转播进程中,适时地引入记者连线报道当前最近的新闻发展态势,插播网络新媒体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反馈,这样的转变要求电视新闻播音播音员、主持人具备良好的编排素质、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组织能力,以合理把握主播进程,引导舆论方向,权衡各方的话语份额。例如,当演播现场出现偶发事件时,主持人要临场不慌、遇事不乱,从现场人员(主持人、观众、嘉宾)中寻找与栏目话题相符合的素材,或根据特定时间的背景,巧妙地将时间节点的内涵、意义以及相关经历融入节目中,在缓解尴尬气氛同时,达到凸显主题和渲染主题的目的。在新媒体技术时代,电视台新闻栏目要想在日趋激烈媒体竞争中始终保持自身的优势,必须转变传统的质保形式,由单点报道转向多点联动报道,促进信息的共享和同步接收,提高实时动态评论的深度、广度、速度,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全面立体地整合资讯,拉近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与观众群体的心理距离,增强其对信息的敏锐性和驾驭感,从而有效把控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的节奏,树立电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感染力、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交互式场域的主流引导性

“场域”理论是社会学领域的重要概念,指个体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其所在的物理环境、社会氛围、人际关系、他人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将场域理论应用到新闻传媒领域,就是指在新闻节目播出的过程中,新闻演播室的环境是由主播、嘉宾、评论员、多媒体信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被大量启用,新闻演播室已经由单纯的信息发布中心转变为网络枢纽和交流平台,多元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在此汇聚和碰撞,并相互影响动态发展。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的应用,具备360°的全景式布景,适应单人、多个主持人以及互动嘉宾访谈式布局,通过在线图文包装、互动点评、实时交通地理信息、新媒体接入和多屏互动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实现了高清、直播、多景区、全媒体内容的聚合。与此同时,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的职能也发生的相应的转变,其需要在综合的、多角度的、多景区的报道中心中,依据播报和交流的需要,灵活巧妙地调整自身的姿态和位置,增强与观众群体的全方位互动,引导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弘扬,帮助人民群众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谈话类新闻节目为例,对于某一社会问题,嘉宾和受众可能会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认识,进而产生矛盾和冲突,此时主持人要承担起疏导意见、缓和矛盾的责任,选择恰当的时机抛出一个具有启发性的建议,突出其中的价值取向,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给予社会舆论以正确的引导。

(三)虚拟演播环境的综合操控性

虚拟演播室是一种独特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其实质是将摄像机跟踪技术、计算机虚拟场景设计、色键技术、灯光技术等技术手段应用到演播室之中,模拟真实物理光源、投射倒影或影子仿真特效,形成虚拟的三维场景,将其与电视摄像机现场拍摄的人物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能够使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在视觉上完全沉浸于计算机所产生的三维虚拟场景中,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创造出逼真的、动态的、立体的电视演播室效果。与此同时,在虚拟演播环境中运用“大数据+虚拟”的新闻播报方式,能够有效增强新闻传播的趣味性、感染力和到达率,促进多元信息的融合。显然电视新闻数据化的尝试,也对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转变自身的传播理念和播报思维,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促进技术运用与思维运动的有机结合,在虚拟演播室的多重时空环境下,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动画模型的时空特征调整自身的站位、走位和动作,深化对新闻信息的理解和认知,形成个性化的语言逻辑,增强信息解读的可理解性,体现新媒体技术时代电视新闻报道的多感知性和超文本性,营造良好的传播效果。例如,在新闻播报过程中,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要注意走动和肢体语言的频次和节奏,避免走动幅度过大,步伐过快,特别是在新闻事件播报完毕之后,主持人要能够自然、流畅地回到原位,暗示观众群体该段信息已经播报结束,并在视觉上为其保留调整的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虚拟演播环境下播报新闻时,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要注重“画面感”的塑造,以“高速公路多起汽车连环相撞”的新闻为例,在虚拟演播室中只显示了一条高速公路上几辆汽车相撞的画面,但其中又涉及两辆车在刹车后,又继续滑动50米才相撞到一起,在相撞后又有发生爆炸的可能以及司机短时间内及时逃离现场的情形。此时,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要及时调整好自身的状态,以新闻事件的“参与者” “还原者”,帮助观众群体了解事件的前后始末、来龙去脉,通过有声语言,将事故现场的紧急、危难、急迫等各种情绪恰当地表现出来,避免“声画两张皮”的现象,提高新闻报道的感染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新媒体技术时代的到来是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电视新闻媒体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客观全面地认识到新媒体的优势和电视新闻的不足,以了解用户、增强服务为出发点,转变传统单向信息传播的模式。通过加强对新媒体终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即时编排性、主流引导性和综合操控性,全面提高提升新闻内容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电视新闻媒体“品牌效应”的提高。

猜你喜欢

演播室电视新闻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县级电视台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虚拟演播室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虚拟演播室系统在大同广播电视台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