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团学工作实践探析

2018-03-28李艳萍廖利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团学大学生工作

李艳萍,廖利明

(1.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2.闽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青少年是网络新媒体使用的主要群体,也是受其影响较深的群体。最新数据显示,中国18岁以下青少年网民已达1.7亿,其中10岁以下网民占2300万之多。[1]当前,网络新媒体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教育模式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高等院校团学工作一般是指校内共青团和学生会的工作,其承载着思想引领、政策落实、宣传教育和素质育人等根本任务。在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团学部门要合理运用网络新媒体,积极应对挑战,及时抓住机遇,认真研究网络新媒体背景下的团学工作实践,并提出提升团学工作实效性的新举措,使团学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新媒体时代,网络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影响范围广的优势,已逐渐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为大学生提供信息获取、信息交流、娱乐休闲等便利,对高校团学工作的开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网络新媒体也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弱化了传统高校团学工作的可控性与权威性,给高校团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方式与技术方面的挑战。

一、网络新媒体背景下团学工作开展现状

(一)网络新媒体发展已成趋势,团学工作面临挑战

网络新媒体具有便捷性、开放性的特点,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许多大学生基本不看或者很少使用传统媒介,而更多地关注微信、微博、QQ、飞信、博客、BBS等网络新媒体载体。网络新媒体传播信息的碎片化,使大学生虽然能够获得鸡汤文的信息知识,却忽视了经典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网络新媒体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受到冲击,共产主义信仰受到动摇;网络新媒体交互方式的虚拟性,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受到影响;网络新媒体网络应用的隐蔽性,使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道德修养受到影响;网络新媒体网络环境的时空化,使大学生的自律行为、判断能力、素质能力受到影响。[2]网络新媒体可以传播真、善、美,也可以传播假、恶、丑。可以说,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团学工作开展中的一把双刃剑。在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团学工作面临严峻形势。

(二)网络新媒体促进传统媒体模式转型,团学工作迎来机遇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缺乏创新性、灵活性,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网络新媒体创新教育模式,打破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实现多个感官的媒介触觉,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有了量和质的提升,所选择信息的方式有了创新。此外,网络新媒体营造平等互动的交流氛围,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尊重和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网络新媒体的教育功能得到聚集放大,从而形成了全新的教育模式。网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配合,促进教育模式的转型,为团学工作带来了机遇。

二、网络新媒体背景下提升高校团学工作育人实效的举措

(一)以媒体运用促进团学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新媒体技术已广泛地运用到高校团学工作实践中。高校应加强对网络新媒体运用的引导和管理,保证教育效果的顺利实现。

首先,重视网络新媒体教育的正确运用。网络新媒体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虚拟性特点,这些特点使传播信息的来源多元化、结构复杂化。大学生容易在思想上迷失方向,受到低俗信息的侵蚀。因此,高校在团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正确利用网络新媒体,使其发挥积极的思想引导和教育作用;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适应网络新媒体信息传播模式和接收模式,打破传统教育的思维模式和时空概念;要对网络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内容进行甄别,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加强网络舆论动态监督,提高网络教育宣传力度。

其次,明确网络新媒体服务的根本目的。高校在团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团结带领大学生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团学工作应用网络新媒体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正确的思想育人途径,防止出现苗头性和倾向性教育问题;不断拓展教育实践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增强团学工作与学生和社会之间的联系。

再次,注重网络新媒体宣传教育的方式与内容。高校团学工作采用网络新媒体宣传手段,主动掌握网络话语权,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时尚、新颖、活泼的教育内容,主动服务大学生的需求,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弥补传统媒体模式的不足。例如:福建师范大学团委品牌形象代言人“小葵”,以网络卡通形象作为宣传教育的媒介,起到了积极的宣传效果。可见,网络新媒体宣传教育选择适合大学生的内容与方式,才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共鸣,推进团学工作的深入开展,从而取得更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二)以平台搭建服务团学工作

当前,高校网络新媒体教育平台众多,但普遍存在设计不合理、建设不到位、维护不完善的问题。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高校在团学工作开展中要以战略高度搭建网络新媒体服务平台,抢占网络新媒体的宣传阵地,提升团学工作育人的实效性。

首先,平台搭建。大学生是网络新媒体的主要接受和使用群体之一。网络新媒体平台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布局,适应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符合网络新媒体使用者的兴趣习惯。网络新媒体平台的覆盖层面要广,内容信息要多,这样才能为大学生的发展成长提供重要保障。当今大学生自主意识强,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因此高校必须从大学生的需求出发,搭建功能完善、内容丰富、吸引力强、体验感好的网络新媒体平台。

其次,平台运行。高校在团学工作开展中应该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规律和生活需求,正确分析社会热点问题;运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话语,积极抢占网络新媒体的思想阵地,实现思想意识形态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着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重在塑造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网络新媒体平台服务于团学工作,要激发广大师生的共同智慧和力量参与平台运行,促进传统育人模式与网络新媒体教育模式的融合。高校要寻求社会资源的参与,做好团学工作与社会的接轨,使团学工作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再次,平台维护。网络新媒体平台助推团学工作。在传播途径、平台运行、内容夯实等方面,要有一批懂网络新媒体技术、有平台运行维护能力、愿为团学工作服务而努力的教师队伍和学生干部,要激励他们积极投入网络新媒体团学工作当中,保障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氛围,为他们提供展示机会,从而确立网络新媒体宣传教育的基础。

(三)以制度建设保障团学工作

为了保证网络新媒体宣传教育的思想方向和正面效果,需要加强网络新媒体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机制来确保网络新媒体的运用效果。网络新媒体的运用,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和机制的规范。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将影响网络新媒体育人的实效。

三、结语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家庭和国家社会的希望。团学工作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其目的必须明确,要能为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团学工作开展要充分运用学校和社会提供的丰富资源和有利条件,让网络新媒体成为大学生专业知识、实践实习、就业创业的重要手段。高校积极应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团学工作,要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贴近大学生的特点,倾听大学生的心声,注重实际教育效果,运用创新发展理念,从而为大学生成长助力。

[参考文献]

[1]马田园.共同守护儿童“数字未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1-23.

[2]秦玉.高校思想政治课创新应对策略研究——基于网络新媒体[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2):74.

猜你喜欢

团学大学生工作
“三全育人”背景下团学组织对高校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不工作,爽飞了?
大学生之歌
高校创新性团学干部培养探索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团学组织建设创新性思考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选工作
新形势下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