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3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图书馆

(焦作市图书馆,河南 焦作 454150)

一、引言

2011年12月有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推动数字文化建设,指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文化建设的新平台、新阵地,是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的重要途径。

须知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属于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关键性结构单元,其工作重心在于拓展文化共享和数字图书馆推广等工程项目之余,进行公共电子阅览室完善性建设。尽管说其可以赋予我国不同层级公共图书馆一定的发展优势,不过同步状况下亦令图书馆服务上面临一系列的挑战问题。所以说,选择尽快理清这些挑战,并及时规划富有针对性的图书馆创新服务方案,显得十分关键。

二、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用户数量持续缩减

传统图书馆习惯于收集多元化的资源、创造和谐优雅的阅读环境,借此为广大读者提供理想化服务。而自从我国步入数字、网络、信息化时代之后,涉及网络、移动等创新媒体飞速发展,一时间延展出愈加丰富的信息存储和传播路径,使得社会信息资源配置得以同步分散,公众能够更加快捷地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在他们内心的影响地位逐步下降。除此之外,民众的阅读习惯也全然发生变化,特别是经过网络在线、手机和平板移动阅读等方式普及过后,社会公众完全可以进行信息的自我服务,进而令图书馆借阅、流通、检索等服务功能持续低下,对应的用户数量自然与日俱减。

(二)拥有资源相对匮乏一些

分别表现为图书馆数量和馆藏资源的匮乏状况。

首先,公共图书馆数量不多,不能达到每1.5平方公里范畴内设置一个公共图书馆,更无法满足两万人左右的阅读服务需求。

其次,既有图书馆的藏书册数也不是很多,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的县级基层图书馆,因为经费不足,使得藏书更新速度极为缓慢,不足以吸纳更多读者进入,使得较多民众难以获得可靠的图书馆服务。

三、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图书馆创新服务的要点

为了更好地适应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政策性机遇,公共图书馆须持续完善内部现代技术设施、实时性增加办馆经费、丰富资源储备数量、优化服务环境,这样才能够拓展服务项目并提升服务水准。

(一)增加对数字化资源的宣传力度

在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强化过程中,涉及不同层级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变得更为丰富一些,究竟怎样全面增加这部分资源的公众使用率,需要图书馆预先透过以下两类途径加以协调把控。

首先,做好用户培训工作。客观角度思考,公共图书馆用户的质素各异,普遍无法高效率应用数字化资源,为了一改这类消极状况,需要预先针对他们进行多元化和分层次的培训宣传。如和广大数据库商家合作,保证定期开展适当规模的数字化资源应用培训讲座,重点针对那些社会弱势群体进行网络知识普及和计算机技能培训锻炼。

其次,组织数字化资源的宣传推广活动。公共图书馆须沿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来组织用户去系统化掌握数字资源的分布、应用动态,力求借助讲座、展览、推介等途径,在馆内外组织数字资源的宣传活动。如配合主页讲解数字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应用技巧、借助大规模公共场所来推介和展演最新的数字资源等等。除此之外,作为图书馆员,要尽快摆脱传统理念的约束,应用电视、报纸、网络等传播媒介来宣传数字资源,营造出社会充分关注、大力参与的良好氛围,最终令所有用户充分享受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二)做好服务场馆的建设工作

尽管说数字文化服务要依托于网络拓展,不过始终需要配合实体场馆加以支撑和推进,这样才能够提供给民众更多的面对面互动的时间和空间条件,方便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并提供多元化的设施设备,从而集合更多用户群体、保证实时掌握用户需求、加强数字资源的利用实效。归结来讲,图书馆始终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核心场所,场馆建设必然是不可忽略的,要同时透过功能、设施、环境、管理等层面加以协调性把控。

而数字化网络化设施则是图书馆拓展数字服务的前提保障,包括通信网络设施、一系列存储设备等硬件资源;电子阅览室则是图书馆展开培训指导和宣传交流活动的平台,能够确保令用户体验到舒适的网络阅览环境之余,开创出集合云技术、流媒体等创新技术的监控管理平台;再就是创建高端化的用户培训中心并加强总分馆建设,在令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图书馆工程有机结合之后,达成彼此统筹协调性发展的指标。

(三)基于网络环境开发更加新颖的服务方式

经过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之后,涉及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环境和服务方式等将会发生系统性的变化,一时间令图书馆的服务范畴由传统的物理空间朝向互联网、手机等智能化移动终端等方向过渡,而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开始由既有的借阅和咨询朝着网络自助服务转变。在这类大环境之下,作为公共图书馆要全面明确新技术环境下的用户需求并做好创新服务的研究工作,毕竟处于数字化环境之下,网站属于图书馆对外宣传交流的重要端口,属于图书馆日常管理、服务、资源的核心立足点,所以说,图书馆需要利用网站来创建健全化的管理系统,力求通过我的图书馆开通,来相继拓展出网上预借和续借、参考咨询、原文传递、电子资源馆外访问、手机短信定制等个性化服务项目。这样一来,用户们就能够随时使用QQ等即时工具进行在线咨询、原文接收,真正做到在足不出户的前提下享受到便利化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归根结底,移动图书馆能够针对用户供应批量化资源与便捷性数字文化服务,使得用户透过网络来即时接收文字、声像等不同类型资源,并做到手持在线阅读,保证在不受图书馆开馆时间和空间等约束的基础上,更加自由灵活地获取图书馆信息资源与服务。尤其是经过手机阅读方式普及、手机阅读人数批量化增加之后,图书馆有必要在现实允许的前提下,逐步拓展移动图书馆服务项目,从而向广大用户创造无所不在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环境。

(四)健全馆内的数字化资源

想要深层次开发和应用数字化服务,就必须以数字资源作为基础,而图书馆在进行内部数字化资源建设时,必须注意到以下几个细节:

首先,数字化资源建设过程中要确保和纸质资源进行统筹协调性发展,即在持续增加数字资源的购入比例、维持一系列数字资源结构比例的科学妥善性基础上,竭力保障馆内资源存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其次,加大对不同地域特色资源的数字化改建力度,着重开发和地方经济文化紧密关联的数字化文献、图片、视频等数据库,衍生出类型多元、特色显著、结构健全的特色数字资源库群。

最后,全面借助网络上的免费资源,就是说预先针对各类免费资源进行细致化的类型划分,力求经过专题组织之后,即时筛选出和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生产,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相关联的网络信息,从而树立起更加完善且实用的网络信息资源导航库。

四、日后推动图书馆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进程的建议

(一)树立起有助于图书馆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的长效扶持机制

想要引领图书馆文化服务朝着数字化方向快速改革发展,就必须要积极进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等项目建设。换句话说,就是将一系列数字文化建设项目自然地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之后结合不同区域图书馆的实际运营状况和长远化发展指标,创建更加有效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长期性规划,力求透过工程建设目标贯彻层面,创建方便统筹管理的扶持机制,保证两年提供一期全新的发展规划,从而为各地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长期性建设发展而保驾护航。

(二)持续推动各类服务网络和技术平台的开发进度

想要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而带动国家公共数字文化深入性建设,就必须要依靠于网络,现阶段我国各地都开始积极搭建覆盖省市县乡村等五级的服务网络。今后的使命就是逐步升级网络、开创更多优质化的基层服务网点,在处理好贫困区域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档省级事务的同时,依照各省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方案的落实进度要求,高速开发市县级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管理平台、新媒体服务,树立起兼备互动、科技、便捷等功能特性,且属于社会大众的智能化服务平台;再有则是潜心进行各省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服务平台搭建,提升电子阅览室的使用能效并强化内部职员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竭力推行严格的管理体制,从而确保日后可以赋予广大读者更加新颖的知识、指导服务,使得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服务水准等全面改善。

(三)培育出更加专业的人才团队

公共数字文化的建设,理当需要更多创新型人才的支撑,因此,各地图书馆应该要自觉革新机制、引入不同专业人才,培育出更加庞大且优秀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业务骨干。如持续规划更高层次的培训方案,诸如馆内定期培训和馆外学习交流等,在力求提升这类培训过程的针对性之余,做到培养全才和专才,从而快速发掘、分析、解决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的种种问题,促进彼此的共同进步和发展。相信经过这部分人力资源的知识水平、业务技能、服务意识、敬业精神等一一优化之后,势必能够夯实我国数字文化工程的基础,令更多人在全新的图书馆服务中获得享受并有所提升。

(四)革新服务并改善公共数字文化的惠民能效

要强化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实效性,还必须积极秉承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换句话说,就是基于需求的导向作用,配合数字、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来针对重点区域、特殊群体等提供专题的指导服务。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必须持续进行一系列重点工程建设成果整合,力求在推出全新的媒体服务模式和开辟更加宽阔的推广路径之后,真正将数字文化服务落实并推到所有读者的身边,在服务大众和整个社会的同时,彰显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全新价值和时代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期下的公共图书馆,应该要快速发掘和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数字资源等优势,至于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则是大力布置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交流平台。相信长期坚持下去,势必能够开发出更加新颖和实用的读者服务方式,从而带动我国数字文化建设的高效率和高水平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图书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