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播电台的发展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3期
关键词:广播电台广播电视广播

(河南广播电视台,河南 郑州 450001)

广播电台基于无线电的基本媒介,通过此可以学习和欣赏他人的想法及愿望,具有分众化和个性化等特点,在播放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年龄层确定不同电台的播放内容,并结合新闻、音乐、交通、体育、经济五个模块进行不断细化,并结合实际需求改革子模块的发展。在我国广播电台承担着宣传党的声音,沟通政府和群众的重要作用。

一、中国广播电视台发展概述

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作为人民广播的第一座电台,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由此诞生,主要播放中央重要文件及各类报纸的主要内容。1949年,陕北台随中央开始进入北平播音,更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后更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开始陆续传播党的声音到全国各地,也在此基础上对广播电台的实际作用进行诠释,进行新闻发布、政令传达及社会教育等方面的播报,也是在这个的影响下,人民群众对早期的国家政策的了解基本通过广播的形式。改革开放前,1950年至1966年,开设各类民族语言广播,期间在1954年开播对台湾地区的广播节目,1966年至1976年,广播电视台受到严重影响而停滞不前。应当说,在1940年至1979年的广播电视发展中,广播电视的发展基本围绕着事业的发展性质,对产业因素的发展基本没有涉及,其经营的方式主要由国家掌控,广播电台的内部组织机构基本按照事业单位的形式来设置。改革开放以来,慢慢开始产业方面的涉及,并逐渐开始由单纯的事业型广播电台模式转化为产业型广播电台的形式,并将经营性内容和事业型内容结合起来。自此,广播电视台开始迅速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79年至1992年,传统录制广播到直播广播电台的发展阶段。1979年,从中央到地方,无线与有线的广播电视网络开始慢慢形成,自1983年中国第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的召开开始,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开始全面开始,以新闻改革为初期的主要形势,广播节目内容及形式上有巨大的改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广播电台由于小说、评书及广播剧的普及,增加了广播电台的听众人数,该时期中央电视台及各地录制的如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等、评书《岳飞传》等、广播剧《三国演义》等成为当时我国民众的饭后谈资。1986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广东省对此给予高度的评价,并开始慢慢推广。民族广播的不断开展,增加相对时效性和地域特色,充实了节目的相关内容,也使得广播电台有了迅速的发展。在此期间,开始形成广播内容的专门化及固定化,节目设置的相对板块更加清晰,广播内容播出时间确定,采用直播化的方式,可以让民众积极参与其中,并开通热线的基本模式来鼓励民众参与。在播放的形式上,将播放的板块细分化,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加深主持人与节目串联,提高广播电台的综合水平和能力,将“大时段综合性节目”的基本特征体现出来。1992年开播的上海东方台,则可以理解为市场经济综合改革下的直接产物,通过双向选择的模式选择主持人,通过招聘上岗的模式,经济上采用自负盈亏的模式,以广告的主要形式来提高广播电台的收入,成为广播电台产业化的开端,在推广过程中,利用绩效考核的模式进行自我宣传及推广工作,提高广播电台的听众和收听率。

第二阶段:1993年至2003年,直播广播电台及产业化模块下的广播电台雏形。直拨热线的参与,使得广播文艺的审美效果出现根本性的转变,使得现场直播及热线电话的发展模块成为主流,生动活泼的双向选择及多层次交流使得听众完全代替早期的单向交流,在此基础上,可以用极其平等的心态对待广播文艺,倾听及参与到广播电台的文艺中来,使得广播艺术从高高在上到走进生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发展。1998年开始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解决了西部农村及贫困地区的广播电视覆盖问题,到2002年底,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广播电台网络的覆盖,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广播内容进行第二次较大形式的改革,从发射台、卫星、微波及有线传输网络技术的掌握,让我国有了将广播电台更加完善的决心,在此基础上,在节目制作、播出的形式及覆盖的体系也有了较大形式的改善。产业化和集团的形式也是广播电视台发展的主要导向之一,在2000年12月,湖南宣布成立第一家省级广播电视电台集团,并由其带来全国各个地区的效仿,在此基础上,全国广电集团的总数已经遍布每个省份。改革开放发展至2000年底,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及台次达5亿次,有线广播的喇叭也有8100多台,全国广播电台有1300台左右,中短波中转站有700多座,我国实现卫星覆盖达85%左右。

第三阶段:2004年至今,多样化广播电台的更新,全民参与广播的主流形式的出现。电视的普及使得收音机闲置,但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加,也使得移动收听的广播数量不断增高,收听率也有提高。在这期间,广播电视对媒体的领军作用,延续以往的播出形式下,不断发展和更新播放的内容,提高听众的参与度,相应满足了各类人群的需求,广播电视节目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对于体育、文化、教育、人文、社会、影视、医疗等进行明确分工,使得广播内容的覆盖面更广,参与度更强,广播目的性更强。从2004年开始,对县级文化、广电及新闻出版等进行合并,成立文化广电出版局,将电台与电视分离出来。新形势下,广播电台的发展也根据其不同的效应产生不同的价值,并帮助民众对广播电台的重新认识,2008年汶川大地震,各类媒体及广播电台的传播发挥着重大作用,帮助稳定灾区的民心,并让灾区的民众了解世界各地人民对其的支援和帮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通过广播电台传达“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在深入人心的同时,也在巩固和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党的十九大以来,新媒体的出现对广播电视台的生存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对国家及地方部分电台的半公益类事业单位正在逐步调整为公益类事业单位,对节目的新颖及合理安排正在逐步向精细化转变,开设各类专题栏目,并增加民众参与的考核机制,侧重于民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增加中央广播电视台与地方广播电视台的合作机制,如各地方电台实时开通直通央广栏目,地方台如河南台重点讨论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及各地贫困发展情况,与中央广播电视台的栏目设置相挂钩;开设专题策划,重点了解河南省经济发展状态,对美丽乡村的建设进度进行介绍;播报教育、财经及文化旅游情况,对河南省教育发展情况及财经发展进行介绍,结合当前需求与法院等合作公布“老赖”的相关信息,并重点突出河南符号,介绍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向;其他开设如三农频道、交通频道、健康频道等,重点以受众的年龄层次及需求为主要导向,结合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及抖音等新媒体软件合作机制,完善广播电视台的发展思路,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三、小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导向是以个人的发展需求而定的,广播电视台的未来发展模式终归将走向产业化、集约化、精细化,在发展广播电视企业的同时,对经济效益的模块追求也应当以内容和体系的综合发展同步进行,不能以虚假广告的形式过度追求经济效益,部分地方台针对药品及保健品的传播存在虚假成分,也是对广大观众对广播电台诟病的部分原因。在真正实现产业化经营模块下,加强体制改革和建设工作,追求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内容质量及集团整体价值观的提升。

猜你喜欢

广播电台广播电视广播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城市广播电台新闻宣传探讨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