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把会议新闻“粗粮细作”探析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3期
关键词:背景细节会议

(邯郸日报,河北 邯郸 056002)

一、引言

我国著名学者李希光认为:“会议新闻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新闻,是新闻富矿。”会议,是海量信息的集散地,每一个会议都传递着各种或明或暗的、丰富的信息,蕴藏着丰富的新闻题材和线索。但现状是,面对会议报道,很多记者一直处于困惑、茫然的状态。常见的会议消息导语都是“×月×日,全市×会在×处召开,市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强调……×××最后强调”等套话、空话泛滥,而会议上的主题以及会议中关系国计民生的内容在新闻里往往表达不出来,致使会议报道很鸡肋。

“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网上的段子虽然总结的有些刻薄了,却也正说出了会议新闻的尴尬。

我们的会议报道主要强调照本宣科,怕给自己找麻烦,宁可不出彩也不能出错,致使大多记者不太重视会议报道的写作,只要能够做到让领导通过就可以了,这样就使得会议报道几乎千篇一律,记者不爱写、观众不爱看、领导不满意,会议报道似乎真的成了新闻的鸡肋。面对尴尬,面对新的宣传形势,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网媒竞争,纸媒改进报道形式志在必行,重视和研究会议,深挖富矿,坚持让受众满意、记者满意、领导满意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如何把会议“粗粮细作”,笔者谈几点自己浅薄的认识。

二、跳出会议写新闻,从会议细节抓新闻

长期以来,会议一直是我国各种新闻媒体一个重要的新闻源泉,会议新闻也是党委政府机关报头版的重头戏,作为时政记者,我们应怎样从会议中去抓新闻、写新闻呢?

笔者认为,首先,吃透精神、把握热点、顾全大局。记者要对党和政府的精神理解透彻,并把握当下读者关注的热点,具有大局观。记者在参加会议前首先要全面了解会议的主要内容,吃透会议精神。每个会议都有特定的主旨和精神,会议组织者召开会议是为了就某件事情达到一个特定目的,因此,会议的主旨、精神和目的都是需要明确的,也就是说,新闻记者应该清楚,会议组织者召开会议是出于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搞清楚这些,也就基本领悟了会议的精神,就有了新闻采写的方向,有了大方向,记者就需要深挖掘、细提炼、巧选角度了。

领悟会议精神的捷径主要是靠会议材料,很多会议在会前都会发放十几份甚至几十份材料,采写新闻前,记者应该对这些材料仔细翻阅。甄选自己需要的素材,在翻阅材料的同时,记者会逐渐了解并领悟会议的精神实质,除了翻阅会议材料之外,记者还应与会议的组织者,参与者多访谈、多接触,这不仅有助于记者领悟会议精神,还有助于记者把握会议报道的度。

其次,善于捕捉百姓的兴奋点。由于会议所具有的政治性,严肃性的特点,就使得记者在采写稿件时往往比较程式化、模式化、八股化。尤其是党报在这一方面做得更为慎重,因此会议的新闻性很容易被淡化。会议有决定,上面有精神,但是读者更关心这些决定、精神的落实,关心会议中最新的与自己相关的新闻。作为一名记者,只有抓住能阐述上面精神、反映下面民意的新闻,才能抓住读者的眼球。“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众多角度中一个重要的角度。

再次,了解会议背景,抓住个性与细节。参会时,记者要多采访、多接触会议的组织者,参与者,采访和接触过程中要格外留意会议的背景,了解背景也非常有助于记者从会议中扎新闻,新闻价值不仅由新闻事实本身决定,同时也会受到新闻背景的影响。虽然背景只是提升新闻价值的外因,但其锦上添花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因为背景不仅可以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还能够受众对新闻事实有更深层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会议新闻而言,通过了解会议背景可以对会议召开的缘由、酝酿的经过、预想的结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让新闻内容更加丰满。同时,会议新闻,还要考虑个性与细节。能否从会议材料或活动中捕捉到精彩的细节,往往决定会议新闻的写作能否成功抓这样的细节,既需要记者善于观察、善于采访,又需要记者当有心人,善于发现事实的新闻价值,将别人忽略不计的材料化为神奇。

在各式各样的会议中,每个会议都有他独特的个性,会议与会议不一样,即使同样的会议每一年和每一年不一样,每一个单位和每一个单位又不一样,写会议新闻要求记者抓住会议的特点,找出会议的特征,分析会议的特殊性,写特点就是要研究会议中独特的东西,抓住它,体现出会议的个性。

比如,同样是学习十九大精神的会议,公安部门和市政部门就有很多细节上的区别。不同的职业践行十九大精神的方式和做法也会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我们记者有敏锐的“新闻眼”,去观察、去留心,抓住精髓。

三、结语

想要从会议报道中抓出好新闻,记者要培养自己独特的新闻视角,从会议新闻中找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新闻角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素养,注意积累和培养自己对新闻的敏感性。同时,我们还要学会从会议中跳出来,站在一个侧面去观察、分析、研究,或许能够发现与当前热点、焦点相关的新闻,让会议新闻严肃的面孔不再严肃,学会从“会海”中去抓“鲜鱼”,抓“大鱼”,抓“好鱼”,挖掘出老百姓关心的、爱看的、能够拨动他们心弦的、引起他们共鸣的好新闻。

猜你喜欢

背景细节会议
《八七会议》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会议通知
会议通知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ISO/TC8/SC8 期间会议在沪召开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