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刚刚体”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报道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3期
关键词:时间差王储蜂群

(青海师范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0)

一、引言

2017年6月21日,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发布题为《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的报道,在微信朋友圈中迅速刷屏,10分钟内点击量突破10万,发布24小时点击量突破800万。该报道的成功,使此类以“刚刚”二字引领标题的新闻稿件,在业内被称为“刚刚体”。

“刚刚体”的走红,折射出移动互联网加速发展背景下新闻报道的哪些新特点?反映出交互传播时代新闻场域中不同主体之间关系的哪些新变化?上述特点和变化,又将倒逼媒体在强化用户意识方面做出哪些新变革?

二、“适时接收”与“双重时间差”的弥合

2017年6月21日到2018年6月20日,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共发布各类稿件6900余篇,71篇采用“刚刚体”,报道点击量无一例外达到10万+。

“刚刚体”的成功,折射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与用户之间关系的深刻变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其中手机网民占98.3%。上述变化,构成对用户“技术赋权”的过程,用户的权利首先体现为选择权,不仅可以根据自身偏好接收与屏蔽信息,而且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自由地选择接收信息的时间和方式。

学者彭朝丞在《对新闻时效的再认识》中指出,新闻时效不能简单等同于从事件发生到新闻发布的时间差,而应当理解为新闻公开发布以取得最佳社会效果的时机选择。笔者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在为用户提供“实时接收”条件的同时,也为用户对信息的“适时接收”创造了更多可能。与定时接收信息的广播、电视用户不同,对多数移动互联网用户而言,其接收信息的时间并不固定,往往是在用户方便的时间而非信息推送的第一时间,由此带来用户与新闻事件之间的“双重时间差”:一是新闻事件发生与信息发布的时间差,二是信息发布与用户接收的时间差。此外由于许多用户接收信息依赖朋友圈转发等“二次转播”行为,时间差还会被或多或少地延长。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新闻时效的更高追求,与用户“适时接收”带来的“双重时间差”形成矛盾,缓解上述矛盾,一方面应当提高新闻发布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从用户心理机制出发,“刚刚体”标题中的“刚刚”二字,在用户心理层面营造了“实时接收”的感觉,当用户看到“刚刚”二字,即使新闻已过去数小时,也很容易感觉自己与新闻事件处于相同的“时间语境”。据时任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主编刘洪介绍,同一新闻事件,使用“刚刚体”比一般的快讯报道,点击量会增加20%~30%。

“刚刚体”尝试弥合“双重时间差”的努力,甚至影响到其行文方式。笔者考察了从2017年6月21日到2018年6月20日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在71篇“刚刚体”报道中,仅有6篇将时间具体到分钟,其余65篇报道在不影响时效性前提下,对时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模糊化处理,通常只精确到一天的上午、下午或晚上。

三、“蜂群传播”与“积极用户”

移动互联网发展不仅大大加速了信息传播,还使信息发布者、传播者、接收者之间原有界限被打破,信息传播越来越依赖用户参与、通过“蜂群传播”的方式实现。

作为现代传播重要理论之一,“蜂群传播”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种方式实现,而以后者为主导。其最大特点是信息传播依赖一部分用户带动其他用户,用户中经常转发、评论信息的“积极用户”比例高低,直接决定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由此不难看出,如何激发用户通过转发、评论等方式参与信息传播,进而让更多的普通用户成为“积极用户”,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利用“蜂群传播”扩大影响的重要途径。

考察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中的“刚刚体”报道,笔者发现,其用户意识的提升,首先体现在灵活的行文方式上,以《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为例,标题中除“刚刚”二字外,被动句和“废”字也是亮点,对此刘洪表示,上述处理至少有三方面考虑:“第一,感觉被动句比主动句更有力;第二,新闻点不是立新王储而是废原王储;第三,用‘废’而不是‘废黜’,肯定不是标题党,但却有着特殊的传播效果。”

“特殊的传播效果”具体指什么,刘洪没有展开,然而众所周知,中东地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石油产区,长期以来是大国利益博弈的焦点地区。沙特作为中东大国,王储易位无疑会对国内局势和地区局势产生深刻影响。相对于官方表述“废黜”,“废”字的使用无疑有“春秋笔法”的韵味,可以引发用户更多联想,联想带来对后续报道的期待,期待心理则是新媒体平台提高“用户黏性”的基础。

“刚刚体”利用“蜂群传播”提高报道影响力的尝试,还体现在其充分发挥用户留言的功能,让留言成为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追求客观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然而由于诸多现实原因,新闻不可避免地具有倾向性,将现实中难以完全规避的倾向性通过留言呈现出来,无疑是合理的做法。有用户说新华社“刚刚体”报道的“评论比新闻更好看”,恰恰说明留言有效提升了用户参与度,进而充分发挥了“积极用户”带来的“蜂群传播”效应。

四、“守门人”姿态的转变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蜂群传播”的结果之一是信息发布者/发布机构作为信息传播“中枢神经”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信息传播中不确定因素增加,舆论引导难度增大。

按照目前微信公众号的运行规则,用户留言须经编辑筛选才能进入“精选留言”并公开展示。著名学者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在《群体生活的渠道:社会计划及行为研究》中提出,信息传播过程中由于信息内容各异、质量良莠不齐,需要有“守门人”(gatekeeper)对其进行审核把关,只有符合“守门人”标准的信息方能进入传播渠道。微信公众号后台编辑扮演的正是“守门人”的角色,其对用户留言的选择、回复、置顶等操作,通过影响用户对新闻的接收和解读,进而引导舆论走向。考察从2017年6月21日到2018年6月20日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刚刚体”报道,笔者发现,编辑在用户留言处理方面,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突破:

第一,态度诚恳,直面瑕疵。《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发布后很快有用户指出,正文“废除王储穆罕默德·本·纳伊夫”一句中的“废除”应为“废黜”。当时微信公众号尚未开通错别字修改功能,新华社微信公众号选择以置顶回复的方式刊登致歉声明。上述处理得到了大多数用户的理解,正如刘洪在《从“刚刚体”看新媒体时代传播规律》中所说:“网友宁愿接收一个有血有肉会犯错会道歉的小编,也不认同一个高高在上永远正确无懈可击的绝对态度,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恐怕就不能理解新媒体的逻辑。”

第二,姿态平等,尊重用户。如在发表于2018年5月12日的《刚刚,金正恩和特朗普见面了》中,用户“康sir”留言:“又见刚刚,十二个字两个编辑,陈负责金正恩,鲁豫负责特朗普是吧,道理我都懂。”(该消息编辑为陈子夏、鲁豫——笔者注)编辑回复:“真是对我们的万年老梗了如指掌,快说,暗恋我们多久了。”如此回复,大大缩短了编辑与用户间的心理距离,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不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成为其可以参与讨论的平台。

五、结语

作为最近几年新闻实践的创新之一,“刚刚体”走红,反映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生产、传播、接收者之间关系的深刻变化,折射出媒体不断提升用户意识、增强报道影响力的有益探索。未来随着媒体格局的变迁,上述探索还将不断深入,并倒逼媒体更加主动地呼应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用户的新要求、新期待,促进舆论引导能力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时间差王储蜂群
量子定位系统中符合计数与到达时间差的获取
“蜂群”席卷天下
欢乐出行
基于BP网络的GIS局部放电声电联合检测故障定位方法
立体声音乐节目后期制作中声像定位的探讨
沙特阿拉伯更换王储
废黜王储
改进gbest引导的人工蜂群算法
厘米级室内无线定位方法研究
蜂群夏季高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