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教融合为引导的地质学专业建设
2018-03-28董福湘迟唤昭
董福湘,迟唤昭
(长春工程学院 勘查与测绘工程学院,长春 13002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的中心地位,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1]。在新常态经济发展条件下,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高校从供给侧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与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当务之争。因此,高校如何搞好专业建设、坚持产教融合科学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与地方产业结构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已迫在眉睫[2-4]。
一、地质学专业发展概况
(一)地质学专业在我国高校中的发展现状分析
在国内高校中,开设地质学专业的高校有:华北地区8所,东北地区6所,华东地区16所,西南地区17所,共有47所,而长春工程学院则是位于东北地区仅有的6所开设地质学专业的院校之一。
国内的地质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可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经典地质学教育型,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重点开设有关地球物质和地球演化领域的课程,在选修课中设置应用型课程,一般不再细分专业方向。另一种为应用地质学教育型,在地质学专业中设置若干应用或基础专业方向,并相应设置有关的专业方向课程[5]。长春工程学院勘查与测绘学院所办地质学专业,针对用人单位缺乏高级应用型地质行业人才这一需求,多年来,一直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设置课程。
(二)地质学专业在我省高校中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省本科院校共有27所(其中教育部所属2所、教育厅所属2所、省属院校23所),高等专科学校19所、独立学院10所及民办高校6所,以上各类高校合计60多所。在这60多所高校中,只有教育部所属的吉林大学和吉林省教育厅所属的长春工程学院开设有地质学专业。其中,吉林大学地质学专业办学目标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而长春工程学院勘查与测绘学院地质学专业办学宗旨是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基础上,提高毕业生的理论水平。
在吉林省所属高校特色办学方面,只有长春工程学院开设了地质学专业,同时,弥补了学院理科专业的不足。“十二五”期间,经过学校、学院领导和师生的共同努力,地质学专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学校在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给予了很大支持。目前,既有结构合理的教学师资队伍,又有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以上分析表明,长春工程学院开设地质学专业,从办学条件和办学资源来看,在吉林省内具有得天独厚的办学优势。
二、我校地质学专业的产教融合
(一)校企共建协议
我院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地质学专业的办学一直遵循“重基础、强实践、重素质、强能力”,坚持产教融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凸显出“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
地质学专业的各类实习一直以来均有稳定基地,大一地质认识实习在长春周边进行,比如新立城花岗岩、伊通大孤山玄武岩及九台、净月或辽源的断层、褶皱构造等实习;大二地质教学实习几十年一直在北方地质实习基地(秦皇岛)进行。大三生产实习主要是到产学研合作单位进行。
在教育部关于应用型学校第四批专业改革试点实行产学结合教育的要求精神下,我院先后与吉林镍业公司、双阳金矿(公司)、吉林海沟金矿、黑龙江地质调查704队、黑龙江地质调查706队、吉林省冶金地质调查总队等多个用人单位签订产学结合办学协议书,用人单位参与地质类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建立产学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培养适应生产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和完成地质学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而共同努力。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积极引入行业标准,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根据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调查和矿山企业生产的需要灵活调整学习模块,教学案例来自生产一线,保证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步,同时,采取开放实验室等管理制度,为学生实践实训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教学组织上,适当缩短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教学周数,比如2014年人才培养方案把大三生产实习教学周数增加到7周,这样,保障了学生的实习实践时间,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生产实习内容,又可以提高实践学习的程度;在课程安排上,归类安排课程时段,实训技能类课程与理论教学课程分别安排教学,职业素质类课程结合教学分解在各教学环节中;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中期教学检查和总结分析。在学校课堂内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同时在实习过程中也掌握了实际工作技能。到工作单位后,快速适应岗位,融入生产一线,大多数毕业生五年内基本成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因此,这些年,地质学专业的毕业生一直有稳定的生产实习。
大四实习有几种情况,有的跟着教师做科研项目,有的到生产实习单位继续实习,有的到即将毕业后分配的工作单位实习。
地质学专业的产教融合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比如,2012年学生参加全国地质技能大赛取得综合技能二等奖;2014年学生参加全国地质技能大赛获得多个奖项,有单项岩矿鉴定一等奖和三等奖、综合二等奖等;2017年“互联网+”大赛再创辉煌,喜获吉林省金奖。
(二)我校地质学专业建设成果
地质学专业是我校开设的仅有的几个理科专业之一,自2010年招生以来,在“十二五”期间,经过学校、学院领导和师生的共同努力,地质学专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具备矿物实验、岩石实验、地貌实验、遥感实验、古生物及地层实验、矿床矿相实验、计算机实习室等,现有专业教师11人,专职实验员1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3人,具有高级职称7人,教授2人。“十二五”期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吉林省科技厅“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吉林省环保厅科技项目等纵向项目10余项,各类横向项目1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理科基础、具备地球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学科知识,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初步的科研、教学和管理能力,能运用现代地质学理论和先进的科技手段在科研机构、高校从事科研或教学,在地球科学、国土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冶金建材、宝玉石鉴定、环境地质、工程勘查、旅游资源调查与开发等部门从事科研和管理的高级科技人才。
2.毕业生岗位群
我校地质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在高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可在国土资源、油气资源、金属矿产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相关单位从事调查与开发;可在冶金建材、宝玉石鉴定、环境地质、工程勘查等相关部门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
毕业生可到如下单位工作从事一线生产和管理工作,如,国家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研究院所;区域地质调查院所;油气勘查院所;武警黄金部队;地质灾害勘查评估、治理、监测单位;矿山企业;矿山安全评估单位;矿山设计研究院所;矿产评估院所;环境地质勘查及评估、监理院所;工程地质勘查单位;旅游、文物保护单位等。
3.专业核心能力
地质学专业核心能力即为专业主要能力,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基础技能
①具备地质标本鉴定的基本技能,包括岩石鉴定、古生物鉴定及矿石鉴定等基本能力;
②具备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包括野外踏勘、野外测剖面及野外填图等基本能力;
③具备地球物理、化学异常解译的基本技能。
④具有地质技能综合应用的基本能力。
(2)专业技能
①具备资源勘查工程设计的专业技能,包括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阶段的工程设计能力等;
②具备野外施工技术的专业技能,包括各种工程的取样、单项编录、综合编录等;
③具备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专业技能;
④具备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的专业技能;
4.主要课程
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矿产勘查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地质学、计算机科学等。
5.实践环节
主要实践包括专业实验与独立实习两个大的部分,其中专业实验主要有普通地质学实习实验、结晶学与矿物学实习实验、晶体光学实习实验、岩石学实习实验、古生物学和地史学实习实验、构造地质学实习实验、矿床学实习实验、矿产勘产学实习实验等;独立和专业实习包括地质认识实习、地质测量与地质基础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三、地质学专业转型发展规划
(一)地质学专业转型原因
由于国家地质行业宏观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导致地质矿产勘查类项目减少,1∶5万的区调、矿调项目已接近完成,再者,地学类用人层次在提高,目前很多用人单位由原来用本科生改为用研究生(中冶二局),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地质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因此,地质学专业的办学只有及时做出调整,毕业生才有更广阔的出路。
(二)地质学专业转型措施
1.主体不变,局部调整
这次用人单位走访,我们征求了用人单位及校友对地质学专业办学方向的建议,主要有这样四个方面,一是多数校友认为,母校是冶金地学类的老牌学校,地质的基础教学要保留,可根据用人单位的专业要求对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增设水、工、环、灾等相关专业课程;二是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强调实际动手能力,所以我们的应对办法是增强实践教学环节;三是用人单位要求引进的人才最好是在大三或大四参与了实际项目,我们的应对办法是尽量多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教学基础;四是用人单位强调地质学专业的人才应除了能在生产一线工作外,还要对矿产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比如,应具备对矿产的成矿规律和成矿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我们的应对办法是强调这方面的理论课程教学并结合实例。
2.向民生地质转向
地质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具备现代资源勘查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资源调查与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具有对矿产形成、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培养在资源勘查、开发与管理等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等技术工作及技术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资源差异明显,也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区域经济特点鲜明,我国北方地质勘查程度较弱,是目前找矿、矿产勘查重点区域,对该方面人才需求也相对较大,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对环保、地质灾害治理等民生地质人才需求更为迫切。
未来国家的发展战略总体是在保障地质(找矿)勘查满足国家对矿产需求基础上,加强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未来5年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除了以矿产、区域勘查为主的基础上,应扩展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灾害地质、工程地质等专业方向。但如果学校要在专业方向上转向,会涉及师资、设备等方面进行投入和科学规划,因此,在不考虑专业转型的情况下,可在原专业的方向上加相应的课程,以适应用人单位的目前需求。
3.由矿调地质向区调地质转型
据国家政策,可能要重新开始新一轮1∶25 000的区调(基础地质部分,同时为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城市地质等方面服务),这有可能是新一轮的地质高峰,这种转型对于我们学校的地质类专业,基础部分可以完全不变,但要加强区调方面的教学,比如,必须加强数字化、遥感、区域构造、大地构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内容,而固体矿产找矿、矿产勘查理论应当有所缩减。
4.加强与用人单位深度产教融合
我院计划与多个用人单位合作联合办学,共建地质学专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共同制定校企合作计划,共同设定培养地质行业综合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共同承担专业教学,共同实施教学考核与质量监控,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四、总结
国内有47所高校开办地质学专业,而我校是位于东北地区仅有的6所开设地质学专业的院校之一,是吉林省省属高校唯一一所开办地质学专业的院校,而且,长春工程学院地质学专业办学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近年我校地质学专业在产教融合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地质学专业规划的多种转型措施,为我院更好地培养高级别的应用型地质行业人才拓宽办学途径,从而使办学适应社会需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地质行业结构不断深化升级调整,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新变化,地方经济对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立足地方、立足行业,培养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是地质学专业的办学目标。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黄帅,商明蕊.“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机制及其构建[J].高教学刊,2016(5):6-7.
[3]焦小英.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与框架设计[J].大学教育,2016(5):10-12.
[4]姚东伟.“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职教育教学研究,2015,12(2):1-4.
[5]董福湘,刘立.21世纪地质学课程体系的科学模式[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