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改革实践

2018-03-28林海波倪虹霞

关键词:信息工程毕业设计课程体系

林海波,倪虹霞,姜 航

(长春工程学院,长春 130012)

长春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2年批准设立并在当年招生,通过十五年的人才培养实践,特别是2006年学校修订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了整体优化改革,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配合,在探索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具有较强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了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三年半在校内理论学习,半年毕业实习并同时毕业设计,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其优点和相应的弊端,优点是三年半的理论学习时间比较充裕,能够使学生更好、更准确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可能更适用于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的大学。其弊端在于实习的时间比较短并且同时还要进行毕业设计,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够得到切实锻炼,不能使所学与企业所需接轨。

第二,有一部分学生需要在第七学期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培训和实习,时间一般在4—6个月,要长时间不在学校,理论教学形同虚设,虽然可以进行学分置换,但校内的理论教学意义已经不大。

第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使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跟不上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亟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设置新课程和实习实训内容。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科技开发公司,大量需要具有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FPGA设计应用以及移动互联网APP开发技能的专业人才,而我们的方案更新和培养手段却跟不上。

第四,目前人才培养中的实习实训项目与生产实际不接轨,实习时间短,内容不够深入,学生刚刚会应用,甚至刚刚入门,我们的实习结束了,没有达到应付自由、融会贯通的程度,而要真正达到实习效果,引企入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最好的途径[1]。

二、课程体系优化改革

(一)理论课程优化改革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中,结合学科发展和专业培养目标,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更新,在保证本专业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要求同时,注重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能力;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以工程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以突出特色为着力点,精心选择和整合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周密设计安排教学环节和培养途径,构建既符合专业要求又各具特色的知识结构和工程应用能力,实现专业拓展和突出专业特色[2,3]。

在深入研究专业课内容基础上,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减少重叠交叉,避免谁都讲、谁都讲的不深入现象,尝试了在《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与《智能仪器设计基础》;《通信原理》与《随机信号分析》等课程教学内容上的优化整合,明确各门课程的讲授内容,优化调整教学大纲,减少重复内容。

(二)实践环节优化改革

对于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根据技术的进步,增加了实验环节,例如《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增加了MATLAB信号处理仿真实习、移动通信技术实训等综合性实践项目,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在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的能力;在大三下学期,在进行完单片机课程设计后,安排了两周的“电子产品设计制作”,主要内容是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前期的实践训练,安排学生设计、制作一个电子产品,从原理图的设计、元器件选购、转印、制板、焊接和调试整个制作过程由学生亲自完成,撰写设计报告,其目的是通过这项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子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检验并锻炼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体现了以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思路,2014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正是围绕这条主线设计课程体系,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

三、课程建设

(一)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建设

各门课程从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的角度出发,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把应用环节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强化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锻炼,探索了专业基础课内容之间的整合。

(二)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组织教材建设

在教材的选用上,除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和优先选择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和获奖教材外,为了适应教学新要求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编写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专业教材,主编规划教材4本,其中《电子工艺实训基础》和《MATLAB基础及应用》两本教材自2009年开始使用。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坚持“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教学理念[3],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课程建设,如讨论式、启发式、案例式、反转课堂、双主体交流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潜力和创造性。例如《VHDL与数字系统设计》课程有很多设计内容,为培养学生编程能力,使用软件能力和接受新技术能力,对该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很多内容是在实验室结合软件编辑环境讲授的,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都大大增强。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在教育创新过程中,其核心问题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创新,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4]。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的目的才能实现。为此,我们做了以下改革探索。

(一)加强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活动

除了第一课堂的教学外,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了解科技发展内容和科技方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和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科技活动,近十年,每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参加各类竞赛的学生近30人次,通过这些科技活动,增加和其他学校的学术交流活动,寻找差距,增加动力,培养兴趣,增强信心。

(二)校企联合指导实习实训,改进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5]

近三年,电信学院和北京至芯开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尚学堂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华清远见教育集团开展合作,引企入校,校企联合指导实习实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在FPGA技术应用、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智能嵌入式系统开发等领域开展实践教学探索,将工程实际应用直接引入实践教学中,与生产实际接轨,开阔了师生视野,提高了应用能力。

(三)制定了可操作性的实习实训实施方案和考核方法,杜绝实践教学及其考核的片面性和随意性

为了杜绝实践教学及其考核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我们以《EDA(Protel)实习》《电子产品设计制作》实践环节为试点,对实践环节的教学实训内容和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制定了主要实践环节教学实施方案和考核纲要,这些措施保证了实践教学不会出现因人而异的情况,教学进程和内容得到保证,使成绩考核更加合理,增加了透明度。由于制度的保证,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明显提高,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目前所有专业实习实训项目,都制定了教学实施方案和考核纲要。

(四)结合毕业设计,强化专业知识的训练和综合运用

在近几年的毕业设计实践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内容都是结合工程实际项目,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制作实物,自己动手制作电路板,安装调试,学生做毕业设计热情很高,毕业设计质量普遍提高。2017年,毕业设计成果制作实物的占62%。

[1]古天龙,景新幸,等.本科院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2(1):107-110.

[2]刘红喜,徐峥,林海波.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23):39-41.

[3]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6.

[4]初冰.地方高校产学研模式比较与路向选择[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0-32.

[5]刘影.理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信息工程毕业设计课程体系
江苏高速公路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探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自动化技术实践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