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专业产教融合模式探索
2018-03-28李华刚
李华刚
(长春工程学院,长春 130012)
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强调将人文、艺术、技术教育相交融,让知识、能力、素质教育协调发展。我校产品设计专业一直不断探索研究如何通过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不同的产教融合模式,全面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应用型设计人才,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
一、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建立既能符合行业人才市场需求,也能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教研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通过走访企业和邀请行业内专家参与到方案制订过程中,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建立了灵活、合理的人才培养方式,确定依靠学校扎实的基础教育和企业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共同完成产品设计人才培养。
(一)了解专业自身发展的优势和特色
我校产品设计专业早期为了适应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一直以培养通用型设计人才为方向,无明确的行业背景和专业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分散,学生基础能力掌握较全面,但专业性不强,随着企业对产品设计人员分工要求的细化,结合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和专业发展的现状,制定了以审美能力、产品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坚持专业基础能力教育和专业实践能力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在人才培养过程不断引入企业、行业优秀资源
和优秀的设计企业和行业部门联合,加大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综合设计过程中增加学生在企业的实践环节,弥补以往学生所学与企业需求不一致的问题,做到每项设计能力培养都有具体的实践环节,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搭建各门课程交叉、融合的桥梁,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同时,企业在设计标准考核、方案可行性分析、综合设计能力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更了解行业的实际需求,学生在企业中实习会有更高的积极性、责任感和探索精神,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融入企业。
在此基础上,细化在企业实践的具体要求,有计划地鼓励学生主动参加行业举办的社会实践、设计比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的目的是通过资源共享、项目合作、优势互补来实现共同发展,合作模式要根据学校自身优势、地域条件、企业情况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设计灵活多样、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以促进学校和企业的知识成果转化。
(一)为企业提供创新服务,成为企业的创意来源
引入企业实际项目或参与企业的项目方案征集,按企业的具体要求完成授课内容,用学校自身设计创新的优势为企业提供产品设计解决方案,可以作为企业自身设计能力的补充,企业负责设计任务书和设计标准的制定,对于有条件的企业,还会为学生提供模型和样机的制作,以及名誉和奖金奖励,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双赢的,对合作的持续发展有较高的可能性。
2016年,深圳徽唐灯具厂和专业建立合作关系,专业将非物质遗产项目“传统铁花灯具设计”项目引入到产品设计课程中,师生共为企业提供了10套优秀设计方案,企业为每个设计方案制作了样品,让图纸变成了真正的产品,其中2套方案被公司选中进行量产销售,学生通过对样品和图纸做了认真比较,了解了创作方案与实际生产工艺的差异。设计过程中通过和企业的沟通与协调,学生对产品设计的创新方法和图案设计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方面对所学理论基础知识怎么具体应用有了直观认识,另一方面也认识到了平时忽略的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的不足,对于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有了自我认识。
为了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融入了国内外优秀设计企业举办的各类产品设计比赛和设计方案征集信息,例如海尔、海信、美的等家电类企业项目,曲美、谭木匠等家具类项目等等。同时根据各年级的专业学习情况,按不同考核内容分别组织学生参加,在比赛中开拓学生的视野、进一步了解具体产品的设计过程,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参加设计比赛获奖的同学,除组委会的奖励外,学院还将给予适当的表彰。如今各学年学生每学期要参加3—4次专业性的设计比赛,这已经成为全体产品设计学生学习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二)利用企业资源,为企业培养定制人才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随行业发展而变化的,通过和企业沟通,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结合因材施教的专业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我们会根据企业具体要求,结合我们对学生特点的了解,例如有的学生有专业特长、有的学生责任心强、有的学生沟通能力强等等,确定培养目标人才,通过和企业联合培养,为企业培养定制人才,建立丰富的人才的输出通道,为每一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具体实施过程是先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再利用企业的优秀资源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同时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近年来汽车外观设计人才短缺,专业结合现有学生手绘能力和数字建模能力强的特点,与长春、上海、深圳等多家汽车外观设计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每年在课程设计阶段、假期和毕业设计调研阶段会输出5—8名按企业要求培养的学生,到企业中进行2个月的系统培训,培训后的学生通过企业考核合格后,企业会直接聘用。近几年参加过企业培训的学生全部都被企业聘用,企业普遍评价较高,和专业建立了稳定的人才需求关系,解决了企业用人难、学生就业难的矛盾。
(三)通过创业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专业根据互联网对行业发展的促进情况的研究,成立了创新实践训练平台和产品创新设计工作室的孵化,引导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利用互联网设计服务平台积极创业,毕业后注册成立产品设计公司,让很多学生实现了创业梦想,涌现出很多像“长春东智”、“广东米壳”、“佛山壹格”等这样的设计界新秀。
2014年以毕业生为主体的创业团队成立了吉林省红印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在学校掌握的快速成型技术服务为依托,为国内众多设计类企业提供了完整的样机生产解决方案。到2017年,企业已经实现盈利100多万,企业在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在2015年与长春高新区科技局、长春新区党办共同申报了国家级企业孵化平台—原创驿站,平台坐落在高新区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占地2 000余平,是集企业孵化机构、3D打印展厅、公用会议室、创意咖啡厅、休闲健身室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也通过和平台进一步合作,帮助在校生成功地孵化了“维度装饰”“关里关外”等创新型企业,为推动在校学生的自主创业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三、结合地域优势,加强产教融合基地建设
在依靠校企联合培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专业自身的建设,加大科研的力度,突出专业特色,扩大对外交流,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的原则,加强校内产教融合基地建设。
依托“东北地域装饰文化研究中心”,专业开展了以东北地方文化为研究内容的教学活动,将“东北草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东北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等教师科研项目融入到学生的实践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和省内相关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设计方案,很好地促进了地方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校自身的科研和教学能力。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尽管还存在很多不足,产品设计专业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系列相对合理的、基本符合专业教学规律、符合学校整体发展要求的产教融合模式,通过产教融合,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和娴熟的设计基础技能,同时能够深深融入产品设计行业,具备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根据行业发展需要选择自主创业,不断发展和壮大行业发展,符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符合新形势下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1]李晖.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艺术教育,2017(17):180-181.
[2]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64-68.
[3]曹扬,邹云龙.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创新教育的关系辨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99-202.
[4]邱赞.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与创新探索[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9-32.
[5]张妍.产品设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分析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19):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