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3-28朱斌斌湖北工业大学
朱斌斌 湖北工业大学
如今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其核心因素是知识创新,然而创新离不开人,大学生作为当代创新创业的主体,关键需要提高相关创新创业能力,为此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响应国家政策,培养当代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渠道。
一、新时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高校毕业人数的逐渐增加,社会岗位却没有呈现增长的趋势,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现象,许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是失业”的窘迫境地。用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成为目前社会的共识,为此国家国务院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为了适应我国创新创业型经济转变而提出来的,唯有充分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才能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稳定推进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二、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意识不足
新时期,创新创业的主体为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主管意识明确、缺乏实践性的他们,使得创新创业意识存在不稳定性。然而大学生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应试教育的限制,政策扶持的不足的原因,使得学生在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单凭自身的一腔热血很难支持创新创业的整个过程,而现实的就业压力,使得一些学生被迫创业,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并不是源于自身的热爱,创新创业失败率较高。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
目前,在大多数院校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纳入必修课程之内,其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具体表现在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也没有系统化,往往通过选修课或者是创业名师讲座等形式开展,学生很难在零碎的时间中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其次,教学内容形式古板化缺乏创新,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由于自身缺乏经验,往往教学中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学生缺少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跟进学习,这样就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不够,阻碍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匮乏
随着国家高等院校的快速发展,各个高校的师资队伍也在逐渐改善。然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专业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对教师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对于创业的实践经验也都有一定的要求,然而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相对较晚,许多高校师资力量配备欠缺,学校培训不到位,老师也没有专业的创业课程教学水准,在知识传授方面较为生疏。而目前大学生大学期间很少接触社会,缺乏工作和创业实践,对创业有这好奇与恐惧的杂糅心理,这就需要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引导教育。
三、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对策
(一)更新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对于高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要求。为此,高校应把握时代脉搏,对接国内外先进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把树立大学生正确创业观、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作为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在引领学生的同时,激发大学生的意识潜能,加强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与此同时,通过新的创新创业教育使大学生发现自身弱势与不足,结合自身就业意向和以后拟从事的工作方向来不断的自我纠偏、自我改正,达到毕业后的就业甚至创业。
(二)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合理教育模式
合理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注重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下,建设第二课堂,增加真实案例和学生实践心得的融入,将理论与实际切实的结合在一起,完善课程内容,规范教育体系。一方面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的教育模式,从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到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再到指导学生创新与创业,丰富课程理论知识,从而更便于实践的展开;另一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或创新创业中心,让学生在模拟与现实中去增加经验,同时,高校应主动与政府、企业、高校等组织或优秀企业家合作,将现实引入课堂,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更加完善。
(三)加强高校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
教师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施教者起着决定性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教育质量的好坏。针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能力的欠缺,高校需大力倡导和引导在职教师开展形式各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我提高自身课程教学能力,以期更好的开展实践教学。于此同时,高校应加大相关扶持力度,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创新创业教育人员或者企业人员对教师进行沟通培训,另一方面,加大与国内外在创新创业教育做的较好的高校或者机构加强联系,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从而使教学的方式方法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