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模式构建探析
2018-03-28孙今怡李燕萍焦中彦宁波工程学院
孙今怡 李燕萍 焦中彦 宁波工程学院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对高校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咨询辅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遍采用的是以心理委员制度为代表的“校-院-系-班级-寝室”纵向管理模式。不可否认,这样的管理模式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有裨益,但是却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表现为:1.片面关注心理问题学生,忽视占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成长;2.对心理委员的选拔培训评估缺乏制度保障;3.纵向管理模式割裂了跨学院、跨专业年级沟通辅导的可能性,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等。这些均体现了传统的理念和方式方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限制。为了弥补不足,以发展为主、治疗为辅的发展性心理辅导理念为指导的朋辈心理辅导走进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野。
二、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在大学生中对部分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知识和助人技能培训,使其具备一定能力后,帮助有心理困扰的同学更有效地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一)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之一。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无条件支持与尊重的心理氛围能使求助者深化自我认识、发现自我潜能并且回归本我,来访者通过改善自我意识来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自我肯定的、自我实现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适应不良行为,矫正自己的心理问题。尊重和同理心对来访者人格的改变至关重要,心理辅导中,应当注重提供良好的心理氛围。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之二是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结果而学得的,同时他认为应重视榜样的作用,人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有赖于榜样的作用。
(二)现实基础
调查显示,在遇到心理困难时,向同龄朋友同学倾诉是目前大学生最常见的解决方法。而心理辅导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彼此信任和同理心。在这一点上,朋辈同学更容易相互认同,从而容易使来访者敞开心扉,真实地表达自我。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寻求心理咨询辅导的同学越来越多,寻求帮助的时间要求多样化,仅靠从事心理咨询辅导的教师难以实现多样化需求。相比较而言,朋辈同学生活相似度高、居住相对集中、生活节奏相似,能比较及时注意到学生的重大心理变动,更便于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朋辈心理辅导的模式构建
(一)建立三级心理辅导体系
一级心理辅导体系以发展性心理建设为目标,面向一般心理健康或亚健康同学,以学生个体的积极体验、积极特质、积极心理品质的促进为主要内容。可以依托各类主题的工作坊、开放性成长小组、论坛沙龙、心理剧等形式,通过朋辈之间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达到助人的效果。一级心理辅导体系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月活动相互补充,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既有知识上的储备,又有体验上的愉悦感受。二级心理辅导体系以直接提供有效的心理帮助为目标,面向有一般心理困扰而前来求助的同学,以帮助解决困扰,重回正常生活为主要内容。据笔者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前来咨询的心理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类:升学(求职)压力、学习生活适应、寝室人际关系、恋爱问题、情绪困扰等,心理问题严重等级多为一般心理问题,少数为严重心理问题,极个别为精神障碍(依据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教材分类)。由此看来,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系列专业的培训,大部分的一般性心理问题可由他们辅助承担。三级心理辅导体系以心理危机干预为目标,面向通过心理测试及其他途径筛查出的心理预警学生,以制定治疗方案,控制突发事件发生为主要内容。三级心理辅导体系可由心理咨询教师和朋辈心理辅导员分工合作,共同实施,专业心理咨询师主要负责心理问题的治疗,朋辈心理辅导员可在日常生活中多予以关注与陪伴,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二)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养
1.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
可成立朋辈心理辅导社团,以社团招新的形式面向全校进行招生选拔。即设定一定的考核程序,符合考核标准的学生可成为社团成员。对社团成员进行培训再考核,符合标准的学生可成为准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其再进行认证培训。因朋辈心理辅导不同于专业的心理咨询,相对于咨询技术而言,更注重其人格特质。因此,在人员选拔上,应更注重考核人员的精神健康状况、乐群性、情绪稳定性等。同时也需强调自愿原则,而非出于功利心理,学生必须本人自愿从事此项工作,并能恪守职责坚持工作。选拔可采用面试与心理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面试可由心理辅导教师及有工作经验的朋辈心理辅导员来参与实施,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情况了解,预估是否适合从事这项工作。使用一些人格问卷、人际交往测量问卷等心理测量工具,可以辅助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2.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养
招募进来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开始工作。培养工作是构建朋辈心理辅导体系的关键之举。笔者认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首先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类普及性培训,内容包括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及解决等,为一级心理辅导体系做支撑。在此基础上,考核选拔部分成员为准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准朋辈心理辅导员要进行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培养,使之逐渐成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可借鉴注册系统心理咨询师认证培训的模式。如,对准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可分为:心理问题识别与诊断、心理咨询知识技能、心理咨询伦理、危机干预、持续发展支持等5个进阶阶段。每个阶段可通过工作坊、专题讲授、个案辅导等多样化形式分别培训,考核合格学生可通过认证,向更高阶段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做好考核激励工作也是重要的一环。考核可分为自评、来访者反馈、督导评定等几部分组成,自评可通过定期整理个案记录,对所辅导个案的效果做总结报告;督导评定即督导定期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个案报告、咨询记录做点评;来访者反馈是通过问卷或其他形式对咨询对自己心理状态的积极转变所起到的作用做效果评价。考核后要进行经验教训总结和相关的鼓励表彰,以实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成长支持,朋辈心理辅导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三)归属与保障
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实现,需要在学生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领导下,做全方位的统筹规划。在制度上,将朋辈心理辅导纳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强化朋辈心理辅导的相应保障;在组织上,成立核心枢纽部门,负责各项事务的运行及管理;在软硬件方面,提供更多的场所设置、网络平台、经费支持;在宣传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主题宣传,形成与其他学生工作部门的联动,共同推进这项工作的长远发展。
四、结语
应该看到,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拓展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危机事件,创建平安校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充分支持,加强对这一制度的研究,发掘利用该模式的优势,为学生创建健康、积极、正向的校园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