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
2018-03-28任炜河南广播电视台
任炜 河南广播电视台
播音这项工作具有较强的艺术性,电视节目主持人、播音员在有声媒介传递广播电视等的帮助下为受众传达信息的过程便是整个播音工作。播音与主持包含艺术性、新闻性和社会性传播属性,而各个属性的作用集中发挥之后便推动了播音性质的形成。语言的正确、合理使用下,将所需传递的信息表达出来,并在丰富的声音形象调动下,能将视听中的受众各方面心理功能调动,凸显语言的特点。
一、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作用
播音主持在广播电视传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对信息进行传递,将态度揭示出来,表明语义的内涵,将思想实质进行表明,发挥着了解与认识社会的功能。第二,传递感情,塑造具体与生动的形象,让受众被吸引与感染,体现了其激励、教育及鼓舞等作用。第三,能够让语言变得更加美化与规范,建设语言文明,发挥着语言表达审美示范等作用。
二、如何提升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
(一)付出真心,感染受众
对电视播音主持过程中,除了将稿件完整的播送给听众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融入感情,借助带有色彩的语言将我们真诚的情感表达出来,以此感染每位听众。从某个方面而言,真诚的情感表达并非是语言的诸多矫饰,也不是生硬的说教或是一味的煽情,而应是内心世界跃动的体现[1]。而这样一来,播音主持人就需对作品进行认真琢磨,在纯碎的语言中融入作品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与作者充分结合,真实的表达出内心感受,无需任何技巧,仅将此刻真实的自己与感受呈现出来,便可与观众、听众达到高度共鸣,进而将其内心感染。
(二)规范播音主持语言
可以说,生活是播音主持语言的主要来源,但是与日常生活语言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广播电视播音主持期间,首先必须与我国播音主持行业标准相符合。相对于广大受众而言,广播电视主持人的语言能发挥示范性、导向性作用,而当语言具备了标准化和规范化之后,便能受到广大受众的认知。以现代汉语提出的有关普通话的定义而言,北京语音是标准音,以现代白话文著为标准语法规范,以北方话为基础性方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性表示的是主持工作人员需标准、清晰地发音,禁止出现不准的读音或是错字,保持流畅的语法,禁止语病及结构性错误。现下,个别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认为通过随意性生活语言的运用能使广播电视主持更具幽默感,有利于受众距离的缩短。但是,随意性过于严重也就会体现出对广播电视听众、语言艺术的不尊重。
(三)合理运用词汇与修辞
广播电视主持要想使语言表现力得到提升,就需为词汇、修辞提供合理性与科学性的保障。立足于词汇角度而言,广播电视主持人需对词汇的解读进行创新、延伸,推动播音与雁词汇高度与深度的提升。不但需以传统文化中的专业术语为依托,还需结合现实语境进行创新。广播电视主持还需积极进行文学素养的提升,推动理论水平、艺术性修养、政治性觉悟和基本功的不断增长[2]。立足于修辞角度而言,广播电视主持需实现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在比喻、影射和双关等手法的使用上试试旁敲侧击,对信息进行曲折性的传递。然而广播电视主持人员在具体的修辞手法运用中,针对修辞手法的分析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对信息深层次内涵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进行修辞表达手法的科学运用。确保含蓄并将方寸良好掌握,以此将手中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功能充分调动,为其提供美的感受。
(四)提升播音主持人综合素质
广播电视主持明确语言表现力的重要性,在主动提升专业技能之后,也能实现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提升。主持人要想实现语言表达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丰富的语言知识基础及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运用,推动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进而使语言吸引力、感染力得到提升,使观众对这类丰富的语言表现力更为享受。鉴于此,主持人需不断补充、学习行业专业知识,通过相关书籍的阅读,开拓视野,推动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播音主持在创造语言的基础上,以最佳的语言艺术形式充分展现各类事件,能实现节目情感因素的提升,进而将大量受众的注意力吸引。因此,当播音主持人员不断提升自身语言表现力之后,就能逐渐提高播音主持的感染力、艺术性,从而备受观众喜爱。同时也能将更为优秀的节目提供给观众,为广播事业的有效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