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电视纪录片创新发展中的“微”因素分析

2018-03-28华蒸衢州广电传媒集团电视公共频道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活法故宫纪录片

华蒸 衢州广电传媒集团电视公共频道

本文研究的中的“微”指的是具有传统短片特征及其属性的“微视频“或“微电影”,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是指“微”文化及其呈现手段,而由此开展深入分析不难发现,电视纪录片的微化与创作环境、审美意识、受众心理的改变联系紧密,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为微化提供了基础,这些均应得到业内人士重视。

一、“微”因素产生的背景

结合相关研究与实践,本文认为电视纪录片创新发展中的“微”因素产生与创作环境、审美意识、受众心理、数字技术等背景存在紧密联系,其中创作环境背景指的是新媒体的出现,在拍摄制作纪录短片难度降低的影响下,电视纪录片的阳春白雪外衣逐渐被褪下,越来越多的受众也参与到纪录片的制作中,新媒体平台的微纪录片因此便实现了迅速成长;审美意识背景指的是人类审美意识的精致化,而纪录片的精致化产物正是微纪录片,微纪录片的快速发展因此获得了受众审美意识的有力支持;受众心理背景指的是碎片化的受众需求以及受众角色转换,在碎片化时间、受众参与热情的双重影响下,新的影视意识形态不断产生,微纪录片便属于其中代表;数字技术背景指的是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催生的新媒体时代,计算机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是这一背景的具体特征,而3D技术、情景再现拍摄方法等新型创作手段和表现手法的应用也与数字技术的发展联系紧密,由此即可较为深入了解电视纪录片创新发展中的“微”因素[1]。

二、基于“微”因素的电视纪录片创新发展实践

近年来,国内外业界开展了大量基于“微”因素的电视纪录片创新发展实践,这类实践可细分为短纪录片的直接微化、系列纪录片的局部微化、大型纪录片的整体微化。

(一)短纪录片的直接微化

在短纪录片的直接微化探索中,《故宫100》、《上海100》两部系列短纪录片可以称得上是其中典型,以其中一局部较有影响力的《故宫100》为例,该短纪录片推出于2012年元旦,纪录片共讲述了故宫一百个空间里的故事,每集的篇幅仅为六分钟,其具备的“微”特点可见一斑。《故宫100》实现了对“微电影”、“微视频”理念的直接借鉴和学习,宏大、威严的故宫通过“微”因素实现了微化,很多寓意通过碎片化的组合展现给受众,短小精干的影像也实现了紫禁城建筑意象、功能、美学价值的高效传播,电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及其电影版的观看热潮也与《故宫100》的成功联系紧密,短纪录片的直接微化价值可见一斑;《上海100》是“爱奇艺”纪录片频道在2015年打造的系列短纪录片,其在结构形式上实现了对《故宫100》的学习和创新,基于全球化时代背景,《上海100》实现了上海城市特质、精神风貌、价值取向、世风民情的全方位展示,该纪录片通过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取得的较大影响力同样不同忽视[2]。

(二)系列纪录片的局部微化

提到系列纪录片的局部微化,《中国人的活法》这一2015年面世的的大型纪录片不得不提,该纪录片的局部微化脱离了形式、手段范畴,更多的体现在“微”文化领域。作为是中央电视台出品的大型纪录片,《中国人的活法》并不具备大手笔、大制作、“大片”特点,最普通的中国人是其拍摄的主要对象,而通过记录、展示普通中国人的生存现状和活法,“微”因素才得以浸透这一系列纪录片。此外,《中国人的活法》、《传家》等系列纪录片同样存在局部微化特征,这种局部微化均使得纪录片将重点放在了小人物、小故事层面,如《传家》的第一集《喜事》便讲述了多个完全不在一个时空范畴中的小故事,但这些小故事均围绕《喜事》这个主题展开,故事间的关系呈现的随机碎片化组合特征便属于最为典型的局部微化,“微”时代、“微”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而随着“微”因素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局部微化的系列纪录片必将大量涌现。

(三)大型纪录片的整体微化

大型纪录片的整体微化同样属于基于“微”因素的电视纪录片创新发展实践范畴,这种微化实质上指的是几个微小的故事组合成大型纪录片的每一集,这使得大型纪录片犹如由几个微视频或微电影组合而成一样,《舌尖上的中国》、《第三极》、《一本书一座城》均属于其中典型。以表现西藏题材的纪录片《第三极》为例,该大型纪录片采用了去自如地穿行于西藏大地的拍摄方法,在现代高科技技术、大制作的支持下,“微电影”组合而成的纪录片实现了场景的快速切换,《第三极·大山女儿》一集便由六个天各一方、地处遥远的西藏题材“微电影”组成,这种团块组合贯穿于该大型纪录片的始终,大型纪录片的“一(主题)”、“多(故事)”表达诉求也由此得到了较好满足;《一本书一座城》属于经典的浙江人文纪录片,以行走和讲述的方式探寻城的历史、光阴的故事、居民的生活情态,同样属于整体微化的一种典型形式,这使得其与《舌尖上的中国》存在异曲同工之妙。

三、结论

综上所述,“微”因素为电视纪录片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短纪录片的直接微化、系列纪录片的局部微化、大型纪录片的整体微化,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微”因素利用路径,而为了更好发挥“微”因素优势,当下受众的收视习惯、传播过程的时效性、媒介融合大浪潮影响均应得到重点关注。

猜你喜欢

活法故宫纪录片
雪中故宫
换一种活法活吧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把孤独变成一种活法(组诗)
故宫
活法好,才活得好
换个想法,换个活法——评《人生是拆不完的礼物》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