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化真人秀如何成为综艺制作法宝
2018-03-28赵文海湖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
赵文海 湖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
一、差异化打法 得观众者得天下
电视综艺涨上天的制作费用,以及明星疯狂滋长的天价片酬背后,行业泡泡被吹得越来越薄。真人秀如何高质量的生存?
(一)差异法打发:不依赖明星、制作投入升级
《一年级》三季以来没有通过明星扎堆来博收视,而是通过扎实的制作品质来赢得口碑和收视。令人诧异的是正因为节目的品质保证,三季节中娱乐圈过半的大咖都在《一年级》节目中出现,且大多数都是友情教学,比如李安、陈道明、张纪中、倪萍、蔡明、陈建斌、佟大为、徐峥、胡歌……
《一年级》节目制作的品质用一组数据可了解一二。《一年级》120多台摄像机位,整整拍摄110多天,拍摄的素材总量高达1100T,1100T相当于2200多档演播室节目的素材总和,1100T的素材1个人每天不间断的看12个小时,需要9.7年才能将所有的素材看完,最复杂的是这1100T的素材里有90多组人物关系,后期片比高达1422:1。高密集量的素材和人物关系,一度难住了市场上的很多剪辑团队,2014年《一年级》播出前半个月,外请剪辑团队突然“消失”,无奈之下导演组从前期抽出一部分精锐,自己成立后期团队,三季节目制作之后《一年级》后期团队绝对不是单纯的后期制作,更多的是超强的故事整合能力以及信息架构功力。海量庞杂的素材,通过后期架构:让人物有标识性,情节有戏剧性,话题有社会意义,内核有正向价值观,模式有强形式感。
(二)得观众者得天下:真实的情感是收视的法宝
《一年级》不是娱乐节目,它最吸引观众的地方就在于真实,《一年级》的戏剧冲突最核心的是来自人本身,你能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一年级》拍摄制作时“前后期打通”,用“戏剧化真实体验”来架构前期拍摄和后期剪辑,只设计“因”,不设计“果”,故事讲述契合好莱坞的戏剧模式。简而言之,“戏剧化”是摄制时的前置设计,而“真实体验”就是在真实校园中经历的一切戏剧化情境,素材的本身是真实的反映,后期在真实的细节上通过剪辑处理,让情节更有戏剧张力。制作出来的成片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有波澜起伏,带给观众“追剧”的感觉,但又有剧无法比拟的真实,因为“真实”所以有“真实的感情”,“真实的感情”是收视的法宝。
二、比拼升级,得细分领域者得天下
(一)比拼升级: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是制作的法宝
《一年级》是一档关于教育的青春节目,节目在表意上既已占领高地,娱乐必须要为情怀让道,保收视率也要保价值引领,这也是《一年级》这个节目的社会担当。同时不要与其它节目撞车,坚持一年级独特的节目形式:“不依赖明星,星素结合,坚信青春向上”。具体到每一期节目来说,《一年级·毕业季》有着方方面面的价值导向,但究其本质是从方方面面来阐述个体成长的主题,讲青春的故事。在探讨成长的过程中,从根本上纠正了很多年轻人对这个行业不正确的看法和盲目的向往,传递出正确的价值取向。
核心价值观的坚守,是《一年级》后期制作的根基。正因为有了“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一年级》的素材取舍和故事架构便有了支撑和灵魂。
(二)得细分领域者得天下:专注于教育模式的探讨是制作的一大野心
《一年级》不仅仅是专注于表演领域,更重要的是在探讨表演领域的教学,“旁听生”对抗“正规生”本来就是两种教育模式的对抗。表演专业的大学四年,或许与普通大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所不同,很多学生已经参与到了表演实战之中。表演这门艺术终归是要给观众展现的,所以《一年级》看重“实践教学,自由历练,开启引导教育思维”,这与先进教育理念如出一辙,且规模更胜以往,所以后期在结构成片的时候,放大了教学的部分。后期制作时打点很精细,不求全求大,用真实的素材去探讨甚至是“挑战”传统的正统教育模式。但无论如何,我们的初衷都是教育的探索,这也算制作时的一个“野心”。
剧情式真人秀在《一年级》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后来在《中国有嘻哈》中再次发挥独有魅力,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力。今年的《偶像练习生》《这!就是街舞》《创造101》《这就是灌篮》等,剧情式真人秀手法再次集体发力。《一年级》在借鉴源自欧美的真人剧节目类型的基础上,针对东方人性格内敛不善表现的特点,从人选、主题、动机、情景设置和制作方式等各方面都做出了适应中国的创新,实现了真人剧在国内的成功试水,开创了剧情式真人秀的先河,再次总结回味,依然颇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