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级媒体如何做好舆论监督类报道

2018-03-28同星星包头广播电视台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新闻媒体舆论

同星星 包头广播电视台

舆论监督全称社会舆论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最特殊的一种,有着开放性、人民性、广泛性和专业性四大特点。为人民带来便利与权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漏洞,如果不能及时改善处理,对社会的稳定将带来很大影响。

一、了解当前舆论监督的难处

做好舆论监督类报道,首先要认清舆论监督施行过程中的阻力,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履行好职责。

新闻媒体行业很复杂,尤其是容易招惹新闻官司一类,是很多记者唯恐避之的“禁地”。信息化的当代,越来越多的信息无所遁形,公众对舆论监督的渴求度越来越高,对新闻媒体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而,新闻官司这一问题渐渐暴露出来。越来越多的敢于报道事实,挖掘真相的记者、编辑被起诉,被报复,新闻单位一次次陷入新闻诉讼的纠纷中,使新闻媒体与媒体人“不敢”说实话,也使舆论监督工作难以施行。统计近几年新闻官司的结果,不难看出,媒体方面败诉居多,虽然这其中不乏有某些记者报道失误,但是更多的报道是准确的,只是由于有效证据的不足而无法胜诉。频繁的新闻官司,同样扰乱新闻媒体的正常工作秩序,长此以往,新闻媒体对舆论监督讳莫如深,使舆论监督很难推行。

地方在建立市场经济体系时,就已经形成一张利益大网,各行业、各区域、各部门的利益息息相关,为了维护个人利益、团体利益或地方利益,他们相互庇护,这就导致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成为地方推行舆论监督的绊脚石、拦路虎。新闻媒体和记者或屈服于淫威下,或为利益所引,欺瞒群众,谎报事实,以保住地方的面子和利益。而正是在这种“潜规则”下,这种形式只会愈演愈烈,造成恶性循环。

二、摆正对待新闻舆论的态度

地方要做好对民众的引导,完善群众对舆论监督类节目的理解,人们往往将舆论监督理解为媒体曝光,揭露丑闻,实则不然,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不仅要服务群众,反映群众的声音,也要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举措,帮助群众交接我们国家和社会的现状,国家发展的困难,国家的规划和发展方向,未来的蓝图等,传达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和谐的社会风气,为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好引导与监察,也有利于树立社会各阶层对媒体行业的认可和支持。

我们需要正确定位地方媒体节目的地位,引导观众认清地方媒体的职责与不足,不能把地方媒体节目与国家级、省级媒体节目相提并论。相比于国家级、省级媒体,地市级媒体所处区域小,节目发挥空间有限,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更与大媒体无法相比,这都会导致舆论监督报道受到干预;同时,地方级媒体的舆论监督工作施行困难,容易受到地方企业单位的阻挠干预,相比大媒体早已形成良性循环、打好口碑、确立地位,地方媒体很难形成品牌效应。硬件设施不过关,软件问题无法解决,是地方媒体舆论监督发展的又一大难题。

地方媒体的运转离不开市场,地市级媒体所得资源有限,需要发展其他产业来弥补经费不足,新闻媒体需要入世,需要与各部门单位打交道,需要做广告,拉赞助,这导致新闻媒体在对他们进行舆论监督的时候投鼠忌器,不得不对某些企业单位或个人“手下留情”,长此以往,演变成地方舆论监督道路上的毒瘤。

三、塑造媒体各方面公信力

做好地方媒体舆论监督,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新闻报道讲究真实性,媒体人需要注重表现现实,通过真实事件的报导来引导舆论的走向。媒体人在采访当事人时,要注重挖掘真实的细节,通过群众的语言来还原真相,而不是大篇幅的解说推理,要减少媒体人的客观评价,做到“用事实说话”,以百姓之口讲述真相,才能增加群众信服力。这考验媒体人的专业水平和观察力,要真正深入社会走访,调查,才能真正了解民生,了解社会现状,报道才能真实细致,被群众信服[2]。

一份报道,文字、语气的细微变化,图片的选取,都可能影响感官效果,影响舆论走向。舆论监督类的媒体节目和新闻报道,需要做到精益求精,深刻端正舆论监督类媒体节目,要求挖掘事件背后更深层的隐喻,而不是就事论事,泛泛而谈;也不能做“判官”,独断专横,过于表达个人情感,影响舆论走向。我们媒体人报道事实,挖掘真相,为的是将事实呈现于群众眼前,而不是将媒体报道作为自己的武器,随意宣泄个人情感,我们只是新闻的中转站,要认清自己的地位,站在旁观者的位置上,客观的展示事件,提高报道质量,认真分析报道内容,切忌主观为事件定性。

舆论监督报道需要找准方向,坚持道路,因为舆论监督报道往往与国家政府政策挂钩,容不得半分疏忽,一旦报道方向有了偏差,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很可能波及自身,为舆论引导工作带来困难,一旦舆论方面出现重大偏差,对社会的发展将造成严重打击,这也要求媒体工作者认准自己的地位,杜绝捕风捉影,主观臆断的情况发生[1]。舆论监督报道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做舆论监督报道时,要避免雷区,做好社会调查研究,甚至要研究好法律政策,才能找好报道方向,使报道更贴近民众,为群众所认可。

四、结束语

做好地级市媒体舆论监督,需要把控好各方面的调和,要迎合国家政府政策,稳定社会地位,提高社会公信力,也要积极调整内部资源,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将新闻媒体事业做得强,做得久,才能发挥出更强大的导向作用。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新闻媒体舆论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2014美国新闻媒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