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东西南北”方位词对比研究

2018-03-28陈思

关键词:东西南北方位词方位

陈思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空间观念是人的各种认知观念中最早形成的。每个民族根据自身的观察与体验都形成了自己的空间观念。陆俭明、沈阳认为,人类基本的认知域中空间域最为基本,许多比较抽象的认知域(如时间域)都是由空间域“投射”而来的。在表示空间观念的各种方位词中,“东、西、南、北”在各个民族中都是最基本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几个方位词在人类社会产生不久后便出现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东西南北”不单单指空间上的方位关系,而是慢慢被赋予了一些带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

本文以跨文化交际理论和对比分析理论为基础,主要从文化内涵、相互关系和组合顺序这3个方面来对比英、汉语中的“东西南北”方位词,通过阐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减少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这些词时可能存在的误解。另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尤其注意一些理性义几乎完全相当的词,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中仍然可能有不同的用法。

一、文化内涵对比

“东西南北”是汉民族的基本方位词,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这些表示方位的字。我国最早关于“东西南北”的记载出现在殷墟发现的甲骨文上,上面记载着:“东方曰析风曰协,南方曰因风曰凯,西方曰彝风曰韦,北方曰伏风曰役。”但“东西南北”这四个字都是假借字,原义都不是用来表示方向的。这些字被借以表方位之后,汉民族才逐渐赋予了“东西南北”丰富的文化内涵。相比于汉语,英语中的“东西南北”没有那么丰富的意义,但也存在一些有趣的文化内涵。下面分别将英汉语中的“东”“西”“南”“北”逐个进行比较。

(一)“东”的文化内涵对比

东的繁体字写作“東”,是由“日”和“木”组合成的会意字。《说文解字》中说:“东,动也,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这里就解释了“东”的本义,就是太阳刚刚升起未超过树梢时的方位,后来被假借为太阳升起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方位词“东”。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东”有4个义项:①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②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③东道;④姓。综合其他资料之后,我们得出方位词“东”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主要有以下3种。一是温暖、复苏、希望等意义。因为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而太阳给人温暖的感觉,给大地带来万物复苏的希望,也因此先民们对东方有一种尊敬、崇拜的心理。比如“东风”,《现代汉语词典》关于它的解释有:①春风;②革命的力量或者气势。二是具有阳刚之气的男性的意义。这一层意义是上一层意义的升华。因为“东”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再加上中国传统的阴阳观念,“东”就具有指称男性的作用。比如,牛郎织女的神话中就指出牵牛星在银河的东边,织女星在银河的西边。三是“东”代表主人的意义。因为古代以东方为下,所以在宴饮宾客时主人的位置一般是坐在东边的位置。比如东家就是主人的意思,做东就是请客吃饭。

英语中的“东”除了表示方位,也在此基础上引申出一些文化内涵,其中以宗教方面的内涵最多。英语中“东”指教堂里圣坛在的那个方向(不管圣坛是否真的设在东端)。比如,英语中的Easter就是基督教的复活节,就显示了其中浓郁的宗教意味。但是,同样是英语国家,“东”的意义也不尽相同。美国人的“东”有固本、守旧之意,而英国人的“东”表示寒冷,有时也表示恐慌和彷徨,英语诗歌中就有A Piercing EastWind(刺骨的东风)的表达。

在英语和汉语中,“东”在表示绝对空间位置时的意义是一致的,都是太阳升起的方向,但由此演化而来的文化内涵还是有较大的差异。简言之,汉语里的“东”有朝气蓬勃、温暖阳刚的文化内涵,而英语里的“东”几乎与之相反,有寒冷和恐慌的意义。

(二)“西”的文化内涵对比

汉语里的“西”也是一个假借字。《说文解字》对“西”的释义是:“西,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就是说“西”本义是栖息,日落西山的时候鸟就会回巢,所以表示栖息的“西”就引申出西方的意思。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中也说:“西,正象鸟巢状。”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也指出,甲骨文西“正象鸟巢”。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里的“西”有3个义项:①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落下去的一边;②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③姓。因为“西”的方位词这个义项,“西”在使用过程中渐渐被赋予了很多文化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5点:一是有荒凉之意或者悲凉之感,比如“西风”。我国古诗词中就有很多用“西风”来烘托凄凉氛围的例子。比如:“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二是象征晚年或者暮年。因为西方是太阳落下去的方向,这就让人联想到人的晚年,比如用“日薄西山”来比喻人到老年。三是死亡的象征。这是由第二层意思进一步引申而来的。古人认为,太阳落下去的地方是黑暗又寒冷的,这让人联想到死亡、恐怖和不祥。正如人去世了会说“上西天”“归西”。根据考古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墓主人的头都是朝向西方的也是这一含义的例证之一。四是“西”指女性。这与“东”的第二个内涵相对应,比如有人就把西施叫作“西子”。五是“西”指宾客。这与“东”的第三个内涵相对应,这在上文已经提及,此处不再赘述。

英语中的“西”当然也不仅仅是指方位,它也有许多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汉语里的“西”比较相似的一点是,英语里的“西”也有死亡的象征。比如“go west”就有“人死,上西天,东西损坏,事物不存在”的意思。除此之外,英语里的“west”受宗教文化的影响,“西”还指在教堂中面对圣坛的一端,这与英语中的“east”相对应。但更多的时候“西”是万物复苏、希望与机遇的象征,无论是在美国还是英国都是如此。虽然在这两个国家中“西”都有这层美好的意思,但两者的产生原因有一定差异。美国人的西部情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西部的牛仔文化,另一个则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西进运动”。英国人对“西”的喜爱主要是因为气候。来自西方的大西洋暖流和西风为英国带来丰沛的降水,使得英国的气候湿润。英国人对“西”的喜爱在英国诗歌中可见一斑,如雪莱在《西风颂》中表达了对西风的喜爱之情。英、汉语里“西”的文化内涵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但异多同少,而且其中的异甚至是对立的。英语中的“西”充满美好与希望,与之相反,汉语里的“西”是荒凉与绝望的。

(三)“南”的文化内涵对比

汉语里的“南”最初也不是指方位,但对它的本义存在一些争议。《说文解字》指出:“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说:“草木至夏壬火也,夏主南方火,故以为南方之南。”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认为:“南、任也,与东、动也一例。古南、男二字相假借。”以上见解大致相同,即“南”的本意是仁养万物,但也有另外一种看法,《辞海》就认为“南”是古代南方音乐的名称。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倾向于第一种解释,因为这在其他民族的神话传说中也有体现。后来“南”才被假借为方位词的“南,”在此基础上,“南”又引申出其他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南”有3个义项:①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清晨面对太阳时右手的一边;②南部地区,在我国通常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③姓。“南”的文化内涵主要就是从方位词义项中演化而来的。南方阳光充足,草木茂盛,所以人们认为南方是生养之所,就自然会以“南”为尊。这在古代的礼仪与建筑中都有体现。古代就以面朝南方的位置为尊位,君主上朝面南而坐,即“南面为王”。这种观念在建筑中的体现更加明显。因为以“南”为尊的观念,从古至今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此外,“南”字还有富贵、长寿的意义。这是在第一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这在《诗经》中有体现。《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现在向人祝寿时还经常说“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当然,“南”也被赋予了一些贬义色彩,如“南郭先生”用来指称滥竽充数之人等。

相比于汉语,英语中的“南”的文化内涵要少得多。对于英国人来说south仅仅是指方位概念,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文化内涵;但是对于美国人还是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的,美语中的“south”多指南方不发达地区。比如,“to go south”除了字面意思去南方外,在美国还有经济下滑或破产的意思。这与美国的经济史有关,在美国独立前北方以工业为主,南方以农业为主。南北战争胜利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北方成为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而南方是经济落后的象征。“to go south”就是南方的经济不如北方的经济这一社会现象在语言层面的体现。但在英国“to go south”就没有经济下滑或者破产的意思,因为英国政治经济中心在南方,他们的“to go south”就只表示“去南方”。“go south with something”在美国俚语中还表示“偷走某物,私吞某物”。另外再如,“southpaw”直译是南边的爪子,但实际上是指“左撇子”,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综上所述,我国的“南”大体上是繁荣、尊贵、长寿等美好事物的象征,当然也有一小部分贬义色彩。英语中的“南”几乎没有什么其他引申的文化意义,只有美语中的“south”还有一点贬义色彩。这点与中国的“南”有一些相似。

(四)“北”的文化内涵对比

汉语中“北”与“东”“西”“南”一样也是一个假借字,“北”的本义并不是北方这个方向。《说文解字》:“北,乖也,从二人相背。”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中也认为:“北,契文亦从二人相背,此其本义。至方名之北,则后假借。”就是说“北”的本义是两个人背靠背,这是“背”的本字,后来“北”被假借为表示北方,之后又从这个词义引申出其他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北”有四个义项:①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清晨面对太阳时左手的一边;②北部地区,在我国通常指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地区;③姓;④打败仗。在此基础上“北”演化出很多文化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北指幽暗的地方。因为北方背阳,气候比较潮湿,就会给人阴暗之感。二是象征女性,男阳女阴,而北方在背阳处,所以就有这样的意义。三是象征死亡,这与“西”相似,这可能是承接第一点而来的。比如,在《孔子家语·问礼》中就有“生者南向,死者北首”之说。古代民间十分畏惧的恶神叫“北君”,是死亡之神。一些古代建筑也体现了这一观念,比如洛阳北面的北邙山,东汉以来历代许多王侯公卿埋葬在这里,后来就用它来泛称墓地。历代的文人墨客常借北邙感叹生命,抒发悲情。四是败逃的意义。比如,“败北”就是指打败仗。英语中“北”的文化内涵相对于“南”来说就更少了,再与中国的“北”相比就少之又少了。基本上英语中的“north”就是一个方位概念。

总之,汉语里的“北”的文化内涵要比英语里的“北”丰富得多,这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经历等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西方更关注于“东”“西”,“南”“北”的文化内涵显得很单薄;而中国对“东”“西”“南”“北”关注度是差不多的,它们的文化内涵也都丰富多彩。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相互关系对比

通过上文对“东”“西”“南”“北”文化内涵的简单阐述,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这四个方位词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东”与“西”相对应,“南”与“北”相对应,只有把它们放在一个统一对立体中,它们的意义才是完整的。下面对比一下英汉语里这四者的相互关系。

(一)“东”和“西”的相互关系

受中国传统儒家纲常伦理的影响,中国似乎把所有的东西都划分为尊或卑。“东”“西”这两个方位词也不例外。汉语里是以“东”为尊,以“西”为卑。这主要是以自然界的“日出日落”规律为基础,再结合汉民族的“阴阳五行说”而得出的。将尊卑意识与“东”“西”方位结合起来的具体例子也是不计其数的。最典型的有以下几点:一是用“东”来指称与太阳有关的事物。因为古代人民对太阳十分崇拜,而汉语中又是用“东”来指称太阳的,就可以看出中国人是以“东”为尊的。比如,古代神话中的“东君”就是太阳神。二是一些尊贵事物的命名也通常带有“东”字,从中也可以看出“东”的重要性。比如,“东宫”就是太子的宫殿,用来借指太子;富贵人家的住宅叫“东第”,甚至农田也叫“东皋”。三是古人的一些行为习惯和丧葬礼俗也可证明这一点。比如,古人对睡觉的方位很讲究,头必须朝东,因为东方有生气。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绝大部分古人去世后头都是朝西的。四是一些带“东”“西”字的事物的象征意义也告诉了我们这一点。比如,“东风”带给人一种温暖、有希望的美好感觉,而“西风”则恰恰相反,充满了苍凉、萧瑟之感。

但是,汉语里“东”与“西”的关系又不仅限于此,它们还有几乎完全相反的关系,即以“西”为上,以“东”为下。因为西部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而且更重要的是来自西部的炎帝和黄帝是中原大地最初的主宰者,我们自称为“炎黄子孙”,其实隐含着一种对“西”敬仰、崇拜的心理。除此之外,官职名称和座席次序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在中国古代,由于皇帝坐北朝南,其右为“西”,而右为“上”,所以重要的官职叫右职;而其左为“东”,因为“左”为“下”,所以“东”为“下”,做官降职就叫“左迁”。至于主宾座位方面,主人一般是将宾客安排在西边或北边的位置上(面向东或面向南)以表示对宾客的尊敬。主人自己就坐在东边或南边的位置上(面向西或面向北),以示谦卑,这是一种自谦的礼节。《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羽虽然是主人,但是他以自己为尊,所以坐在西边面向东方。

英语里的“东”与“西”的关系并没有这么对立和复杂,但是西方人对这两者的态度还是有差异的。无论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都喜欢“西”,但对于“东”英国人是警惕甚至厌恶的,而美国人对“东”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美国人的西部情结上文已经说到。这里再来说英国人对“东”“西”区别对待的原因。从气候因素来看,英国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来自西方的大西洋暖流和西风,为英国带来充沛的降水,使得英国的气候湿润宜人。英国人对“西”的好感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表现。如John Masefield的It’s a warm wind,the westwind,full of birds’cries。英国人对“东”的厌恶也有其历史和气候原因。在历史上,欧洲曾经遭受过三次大规模的入侵,这三次入侵都来自东方,并且都给欧洲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英国在历史上也遭受过位于其东方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维京海盗的侵扰。因此,欧洲人尤其是英国人历来就对东方充满了警惕。从气候来看,位于英国东部的西伯利亚来的干燥气流,经常让习惯享受湿润气候的英国人很不适应。在英国的文学作品中也多是贬低东风的,如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seen him standing blue 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wind。

总之,汉语里是以“东”为尊,以“西”为卑,但又以“东”为下,以“西”为上。英语里相对简单一些,他们以“东”为悲,以“西”为乐。

(二)“南”和“北”的相互关系

与“东”和“西”对应关系相似,“南”和“北”的关系也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一方面,中国人以“南”为尊,以“北”为卑。这是以南边向阳、北边背阳为基础,再结合“阴阳五行说”而得来的。中国古代君王都是坐北朝南,从古至今的房子也都喜欢面南建造,这些都可以证明这一点。另一方面,中国人又以“北”为上,以“南”为下。在中国,自古以来政治中心多在北方,所以有“北上南下”的说法,“北上”指从政,“南下”指经商。除此之外,在宴饮宾客时,为了表示尊重,除了西边的位置,最尊贵的位置就是北边的。

由于“南”与“北”在英语里的文化内涵较少,几乎仅仅只是一个方位概念,所以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是很明显。在美国,“北”可能指发达地区,“南”指不发达地区。除此之外,很难找出它们之间的其他关系。

总之,由于英语中的“南”“北”的文化内涵要比“东”“西”的少得多,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突出;而中国的“南”“北”与“东”“西”是均衡发展的,它们的关系要显得复杂得多。

三、组合顺序对比

(一)双字组合对比

“东”“西”“南”“北”不仅本身是方位词,当它们两两组合时也能表示方位或其他意义,这在英语、汉语里都很常见,但是它们的组合顺序还是有较大的差异的。由于日光的阴阳没有太阳出没的直观可察,认识到光线阴阳这一自然现象要相对困难一些,所以“南”“北”方位的产生应该在“东”“西”之后。所以中国人会说“东南”“东北”“西北”“西南”而不会反过来说。但英语里的组合方式与汉语不同,他们会说southeast,northeast,northwest与southwest。崔奉春在《朝汉语语汇对比》一书中指出:“西方印欧语系是南北为轴,即以夜间的北斗星为定向起点;东方不少国家受汉语影响,以东为轴,以东为始,即以白天太阳为定向起点的。”这一点在英语、汉语的“东”“西”“南”“北”两两组合时的顺序差异中体现出来了。

除了这四种组合方式,汉语里还可讲“东西”“南北”。汉语中“东”和“西”连用时,一般都是“东”在前,“西”在后;“南”在前,“北”在后。这是受尊卑观念的文化内涵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次序,这种次序就反映在它们规律性的组合习惯之中。英语中的“东西”“南北”不是一个词。汉语中,它们虽然是词,但不是表示实际方向,而是指两极方位的对立,这种对立是不能构成实际方向的。比如,美国有部电视剧的原名是North and South,如果直译是《北和南》,但这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使用习惯,所以我们就意译为《南北乱世情》。

(二)四字组合对比

汉语里,这四个方位词同时出现、并列组合的情况只有两种,即“东西南北”和“东南西北”。这是方位词的尊卑文化观念所决定的,将表尊的词放在前面,表卑的词放在后面。“东西南北”是“尊卑+尊卑”式,而“东南西北”是“尊尊+卑卑”式。但是,英语里不存在由这四个方位词组合成的词语,它们只能组合成短语。这也是汉语方位词的一大特色。

四、结语

“东”“西”“南”“北”是英语、汉语里的基本方位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很常用。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非常深厚,中西之间的差异也很大。一方面,理清它们的异同点,对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有很大的作用。虽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同一个空间,但各个民族对方位都有自己的理解,都有不同的理念,只有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跨文化交际才会更加成功。另一方面,在教授汉语知识时结合其背后的文化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两种语言中往往不存在完全对等的词,在教授理性义基本一致的词汇时还要注意它们的文化内涵和具体用法是否和学生的母语存在差异。

[1]靳雅妹.“东西南北”与方位文化[D].吉林:延边大学,2003.

[2]张嵩.从中美英三国的方位词“东”“西”内涵看三国的文化差异[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41-42.

[3]石轶兰.浅析中西方位词的文化隐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2):129,131.

[4]聂素民.文化认知下的汉英方位词语义教学[J].民族论坛,2013(4):100-102.

[5]吴会娟.英汉空间方位词国俗语义的认知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26(5):48-51.

[6]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邱斌.古今汉语方位词对比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8]绪可望.汉英空间构式对比研究——以汉语“上”字构式及其相对应的英语构式为个案[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9]林晓恒.论中古时期汉语方位词系统形式的演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93-98.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1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5.

猜你喜欢

东西南北方位词方位
认方位
有讲究的方位词
冯振旺
动物们的聚会
竹 石
东西南北,你分得清吗
雄关漫道真如铁
借助方位法的拆字
基于TMS320C6678的SAR方位向预滤波器的并行实现
Word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