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助推重庆万盛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
2018-03-28周双双
周双双,田 娇
(中共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校,重庆400800)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它既需要满足百姓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担负着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任,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重庆万盛,自古夜郎之邦始,就有着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作为西部地区面积最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万盛在经济示范转型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也成为万盛今后利民惠民发展的方向。同时万盛作为重庆“渝南大发展”“一小时经济圈”的排头兵,必然要从多领域多产业考虑,从农业发展突破传统瓶颈,到经济转型产业创新,实现“农旅”产业融合,对万盛乃至重庆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 万盛农旅融合彰显价值意蕴
1.1 实现农民增收
当前,旅游业正在进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新阶段,呈现“旅游行为普遍化、旅游生活常态化、旅游市场全球化、旅游通行便利化、旅游消费个性化、旅游选择精准化等特点”[1]。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旅游为代表的放松、休闲方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实现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就是依托农业园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设施完善、农产品丰富、环境舒适美观等特点,在对农业园区旅游资源特色和开发条件等有一个全面而客观认识的基础上,将农业景观和田园风光等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形成与旅游产业交叉的新型产业模式。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离不开农民的支持。近年来,万盛引导和鼓励农民成为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的主体,借助农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截至目前,全区已有森林人家6家、农家乐369个、渔家乐7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9个、家庭农场64个、休闲观光农庄38个、乡村酒店20个、乡村旅游景点9个。实现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旅游休闲、减压放松的好去处,而且更是增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及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了万盛农村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1.2 扮靓美丽乡村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绿色发展。万盛农旅融合发展在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万盛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不断加强乡村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和培育休闲农业生态园、农家乐、乡村旅游示范点,建成了一大批特色乡村休闲旅游景点,并成功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2017年,万盛经开区将按照“一镇一精品区、一村一示范点”的思路,加快打造青山湖、板辽湖、白龙湖、凉风村、庙坝村等五大精品区,强力推进青年千年古镇、丛林“三线”文化镇、关坝渝黔边城、金桥民俗文化镇、石林苗族风情镇等五个风情特色小镇的建设,并继续建设和完善众多乡村休闲旅游景点。同时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进一步完善停车场、公厕、指路牌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万盛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并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努力让农村环境治理发生根本性改变,力争创建市级美丽乡村,这些措施将大大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
1.3 助推全域旅游
万盛作为资源型城市,旅游是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旅游产业是万盛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接续替代产业。万盛又是全国唯一的“国家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试点区”,推动旅游全面转型升级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根据万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万盛将充分发挥旅游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实现旅游全域覆盖、遍地开花,让旅游及配套产业的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因此,结合农业发展优势,实现农业与旅游产业的充分融合是当前万盛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万盛通过举办五和梨花节、板辽湖茶艺技能大赛、亲子茶文化推广节等大型乡村旅游活动,让万盛更加出彩,加快了万盛全域新景区的开园。2017年,凉风微企“梦乡村”、青山湖尚古村落、丛林菌谷蘑菇总动员、板辽风情金沙滩等乡村旅游景点陆续开园,万盛乡村旅游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随之增长,一批批乡村旅游商品产销企业“站”起来了,猕猴桃、食用菌、蓝莓、茶叶、方竹笋、脆红李等25个旅游农产品也持续走俏。不仅如此,一个个景点科学串联成一条条精品路线,也让万盛乡村旅游名声大噪。据了解,包括五和梨园、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农耕文化园、金蝶湖、青年堡堂蜜柚园、板辽湖、凉风微企“梦乡村”,黑山谷、龙鳞石海、九锅箐森林公园、雷峰垭家庭农场等精品线路的推出,让游客选择增多,大饱眼福,推动了万盛全域旅游的大发展。
2 万盛农旅融合发展的优势条件
2.1 政策环境良好
2015年12月30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要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2]。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制定了各项产业优惠政策,注重发挥企业的作用,促进农业发展。对投资农业设施、规模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生产性企业,可在一定程度上享用水、电、气、路、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对从事农业生产所产生的水电费用,按照农业用电、用水标准收取。同时积极探索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如向农村商业银行提出融资要求的,优先申请政策性担保公司贷款担保。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项政策的出台为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将是推动万盛乡村旅游发展的又一战略性政策优势。
2.2 旅游资源丰富
2012年,“黑山谷、龙鳞石海”成功申报5A景区,极大地提升了万盛旅游业档次,来区游客大幅增加。同时大力发展丛林绿水片区观光农业,并全面启动板辽湖片区乡村旅游,黑山镇成功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万盛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景区旅游的重要补充,拥有强大的景区基础,这些项目的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后,将为万盛增加10余万人的季节性入驻人口,这些人口必然会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生需求。
2.3 基础设施完善
万盛坚持城乡一体发展,大力建设美丽现代城市,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进一步发展。绕城公路一期项目即将全面竣工,西城大道全线贯通,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和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全力推进市级生态文明城区创建,城区绿地率达36.7%,人均公园绿地达12.2㎡。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已实现子如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办公场所WiFi覆盖和免费开放。建于万盛的重庆江南机场全面完成场址审批手续。同时,万盛区经专题协调,通过整合资源、捆绑项目、吸引企业、联合开发等方式,将农林、水务、农综、扶贫等部门的基本建设项目,按照“对口立项、统一建设”的思路,加大了项目争取力度,现已建成2个专家大院、3个万亩示范园、4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2.4 市场前景广阔
在从上至下良好的政策环境下,农业园区的发展将会迎来更多机遇。良好的区位优势及便利的交通环境便于规模性农业生产园区打开销售市场,加上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东部沿海城市旅游逐渐紧缩,西南地区乡村“体验式旅游”“文化旅游”“绿色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万盛生态观光农业更加符合旅游市场的需求。
3 进一步助推万盛农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财政资金投入
全面推动农旅融合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资金的投入方面,既要积极争取、多方筹集,又要创新投入方式、科学利用有限资金,更应加强资金的监管、保证资金的有效合理利用。
3.1.1 整合财政资金
建议由农业园区管委会牵头,积极向市级部门、区级部门申报农业发展、生态发展、旅游发展、科技发展等方面的项目,多方筹集资金。同时,借鉴先进经验,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国土整治资金、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农业特色效益等农业发展资金,强力推进资金整合支持农旅融合发展。整合之后,由镇街在规划建设的区域内申报建设项目,根据申报情况,由各业务单位提出投资项目具体方案。根据整合方案,各业务单位分工负责,按项目申报程序申报投资项目。
3.1.2 创新投资方式
农旅融合发展不能过度依赖财政支持,更需要加强政策导向,发挥社会主体的积极作用,建设和完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建议对科学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实施专项经费补助。在土地整治、环境治理、用电用水、交通设施、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类建设上,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企业和收益农户适当筹资,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迅速改善。同时,积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财政对业主进入的设施建设分类给予补助,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不断壮大产业。财政和相关部门还应从保险、融资担保等方面给予业主支持。
3.1.3 强化监管举措
随着投入农旅融合发展的建设资金类别和总量不断增加,对规范管理、提高效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首先,区财政部门应当加强资金的全过程监管,进一步细化并落实项目资金安排的事前审核、事中检查和事后监督。其次,强化绩效考评。对安排到农业园区项目的资金作为财政绩效考评的重点,不断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同时注重绩效考评的运用,将绩效考评的结果与下一年度资金安排挂钩。最后,注重公开透明。按照建设内容分类制定统一补助标准,同样的建设内容,只制定同一个补助标准,项目申报实行公开申报,竞争立项,统一评审,公示结果。
3.2 打造地方特色优势
万盛农业资源丰富,在全域旅游战略的助推下,如今全区旅游景点实现了城乡全覆盖,但要真正实现农旅融合发展,还必须从地方特色入手,科学合理打造其特色旅游品牌。
3.2.1 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当前万盛作为资源型转型发展的城市,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依托全域旅游战略,大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因此,在农村旅游资源开发中,要以农民为主体,将金桥镇(全区唯一纯农业镇)作为区级示范性生态观光农业园区重点打造,依托“两湖”(青山湖、金蝶湖),打造“五园”(湿地生态园、环湖路观光园、文化产业园、现代农业园、高山小镇养生园),形成“一长廊,五大园区”的乡村旅游格局。在此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带,带动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绿水·白龙湖现代农业园、天星特色民宿村落、庙坝农耕原乡、板辽湖茶文化园、凉风生态渔村等园区周边景观发展,逐步实现由单一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生态、体验等旅游产品转变”[3]。同时要向文化品牌战略出发,重点挖掘具有典型的、古老的、乡土的文化风情、历史遗址,形成一批风情旅游小镇。满足游客对万盛历史、移民文化的了解,进而不断加强乡村旅游对游客的刺激,加深旅客的印象,形成独特品牌。
3.2.2 实现产品地域差异化
特色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力,旅游只有具有特色,才具有吸引力。当前,旅游产品雷同,市场竞争激烈,开发产品多样化迫在眉睫。万盛作为有着丰富农耕文化之地,应该在结合自身农业地域特色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万盛地域特色的农业旅游品牌。这就要求万盛在实现农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本地区农业发展特点,结合其农业发展历史特色、品种特色等,大力开发猕猴桃、菌菇、蜜柚、茶叶等特色农业园区,进一步实现特色农产品加工,推出集观赏、采摘、品尝为一体的特色农业旅游项目,同时结合万盛黑山、金桥等地区自然生态资源富足、夏季凉爽等特色,大力推出“清凉一夏”农村旅游产品,加大暑期度假房的建设,增加商品供给,实现地区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3.3 基础条件提档升级
参照国内外先进经验,推动万盛农业园区实现农业与旅游产业的充分融合,按照统一规划部署→整合农旅资源→集中打造示范园区→辐射周边发展的思路,推动农旅融合产业化,在保持乡村风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在实现“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基础上,进一步满足游客在“商、养、学、闲、情、奇”等方面的需求。
3.3.1 完善交通网络
加快推进“一元公交”全区覆盖,特别要加快推动渝黔高速复线、金桥通用机场开工建设,以实现交通内联外畅,实现全域景区景点快捷连接联通,并增强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对周边景区的辐射能力,同时增建停车位。建议利用现有道路沿线、小区、楼盘等空余区域,新建部分停车位,并在人流较多的乡村地段规划大型停车场。此外增派运营车辆。高峰期增加公交车频次,建议在相应停车场和乡村景区之间投入专线摆渡车,在沿线增设沿线人行导视系统,安装电子显示屏,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并加快白花二环等沿线路灯安装。
3.3.2 完善文体设施
农旅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增设大量的设施,因此在农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修建运动场所。在沿线片区加强荒地开发利用,增加绿道、人行步道、登山步道,等等。在人口居住区建设健身广场、游乐园等场所,同时增添运动器材。在居家聚集区、人行步道、广场等区域安装山地自行车等健身器材。此外,增加文化设施。建议在乡村人口聚集区修建露天影院、文化长廊、文化村、书吧、临时阅览室,等等。
3.3.3 健全服务设施
一方面加快医疗设施建设。建议加快与人民医院的合作,在乡村景区附近修建医疗救助站,并增加农村地区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另一方面加速智慧片区建设。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乡村公共wifi、通讯基站等智慧设施建设,开发吃、住、行、游、购、娱乐网上消费平台。此外,加强救急设施建设。建议根据人口密集度科学测算增加公厕、智能补给站、休憩站和临时救助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