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意向提升策略研究

2018-03-28黎安康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意向大学生教育

黎安康,刘 君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在当前环境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和复杂。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820万人,比2017年的795万增加了25万,再加上往年毕业后一直未能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和社会上需要再就业的人员,数目就更加惊人。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党中央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既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刺激市场,创造财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也是为了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个人梦想,对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仍然较低,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数量有待增加。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意向总体处于中等略偏低的水平。所调查学生的创业意向平均水平为2.51%,明显低于中位数3”[1],这与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整体氛围不协调,也与“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相抵牾。因此,深入探究大学生创业意向提升的可能性,包括策略和途径等,充分发挥创业意向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1 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质

1.1 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大学生投身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提高创业意向,必须引导大学生提高创业意识。要通过正面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使他们认识到创业的真正价值不仅是为了解决现实困境,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递,是一种人生价值的追求,从而帮助大学生走出认识误区,激发创业热情。虽然所学的专业不一定与创业活动相关,但创业是一个提高学习能力、磨砺精神意志的过程,所以大学生要善于发掘自身的潜能,保持创业激情,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敢于进取,在创业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性。

1.2 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创业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需要创业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精准的投资眼光,对市场前景的敏感把握,足够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等等,所以必须要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才能增强创业信心。要引导大学生客观公正地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全面评估,找准定位,突出优势,改进创业技能,不断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备战于创业之前,增强信心,固化原有的创业意向。尤其要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抗打击能力和挫折应对能力。创业的过程必然会伴随无数的困难和挫折,如果不具备顽强的毅力,遇到一点波折便垂头丧气萎靡不振,创业理想便是水中月镜中花。因此,大学生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敢于面对问题,善于自我调节,能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排除心理阻碍,用良好的心态完成创业目标,在战胜和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升后续创业意向。

1.3 加强对大学生积极型创业人格的培养力度

创业意识的高低与创业者的人格特质有很大关系,其中“对于个人成就的高期望、追求自我控制、勇于接受挑战的人格特质对于学生的创业意向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2]。积极型人格富于冒险精神,敢打敢拼,更加自信,遇事总是勇于面对,沉着冷静,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具有成就一番事业的决心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韧品格,为了事业的成功可以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这种类型的人格渴望成功,具有很高的个人成就动机,其创业意向一般要高于消极型和抑郁型人格的创业者。

在当代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信息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对于创业者来说,知识固然重要,但合作、交流等人格特质对创业能力的发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积极型创业人格的培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创业人格的核心内容通过实践慢慢被大学生所接纳,从而通过自我意识的建构完成对原有的人格结构进行重组”[3];另一方面要发挥榜样的力量和创业文化的熏陶作用,激励大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型创业人格。

2 完善创业培训,优化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能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创业活动之中,并获得更多机会,更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而提高创业成功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

2.1 创业培训

创业培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创业前期。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相关知识和理论的培训。在没接触到与创业相关的事项之前,大学生对创业基本上不了解,所以必须要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可以通过专业的培训班,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知识、政策和流程的了解。二是创业期间,由于大学生缺乏具体管理和经营的经验,难免会遇到相关问题,甚至是不能解决的难题,这时专业的服务指导机构应当提供及时的咨询和帮助,给出具体的建议。三是创业后期的跟踪指导。创业后期,要么是成功了,要么是创业失败,对于大学生来说,都需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以后的发展做好准备。

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需要多方合力。可在高校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开设专业的培训课程,也可以通过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建立技能培训中心,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既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注重实践经验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能力。在培训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当地经济的实际情况和创业项目的具体特点,以座谈会、介绍成功例子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同时,要注重正确的创业观在培训过程中的渗透,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不断丰富培训内容。

2.2 创业教育

对大学生来说,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创业的内部动力基础,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意愿,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知识智力支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其效果直接与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成正相关。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优化创业教育政策。如果说创业培训强调的是针对性,那么创业教育强调的就是系统性和长效性,所以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构建创业教育的系统性。相比于欧美和日本,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且只在大学开设教育课程,又存在严重地区差异,欠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很少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所以必须要完善创业教育的体系建设,“开展覆盖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即高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应该贯穿大学四年,应当覆盖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教育”[5]。同时,不仅学校要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社会团体也要积极参与,创办教育机构。而家庭教育也要转变理念,培养孩子的创业意识,积极配合学校的创业教育。

(2)提高创业教育的科学化水平。要加强对任课教师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断提升其教学能力。创业教育是实战型的课程,不仅需要任课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同时需要他们具备丰富的创业和管理经验,所以必须要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增强师资力量。要灵活处理师资问题,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更加灵活的教学机制。多聘请成功的企业家或者创业成功人士到学校授课、进行演讲、举办讲座,他们能给大学生更为有益的建议。要合理改变课程设置,将创业教育设置成必修课,提高课程普及率,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同时开放跨学校选课,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此外,还要合理改善教学课程设置,选用先进的教材,甚至可以结合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教材,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创新精神。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加大实践性内容的比例,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认知。

(3)提升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创业教育是典型的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更强调教育的实践性,所以在高校,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应该是完善的理论知识结合丰富的实践内容和典型案例,加重具体例子的讲解。“校内模拟经营、校内外实践基地、企业观摩、写创业计划书、研究符合学生特点的创业方向并实践、聘请专家做顾问等都可以考虑纳入到创业教育内容中来”[6]。同时,结合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创业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总结,促使学生在总结经验和不足的过程中反思自身的问题,提升教育效果。

3 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支持力度,拓宽宣传渠道

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政策支持力度如何,以及是否落到实处,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而大学生对国家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和相关创业知识的把握程度则直接关系着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强弱。

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完善的支持制度和运行机制

要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提高大学生所创企业的存活率和创业成功率,就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构建完善的支持制度和运行机制,将创业政策落到实处,提高其可行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国家和政府应降低大学生创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降低注册资金的最低要求,减少行业壁垒,放宽所创企业的业务范围;加大财政支持,建立专项基金,实现合理配置,从免税和补贴上给予足够优惠,降低创业成本,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不合理的法律管制措施。

在金融政策上,国家应建立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贷款机构(主要是小额),降低大学生的融资难度,同时为了防范风险,还需给予全程监督和指导;国家应设立专门为大学生服务的创业基金,并保证发放的公平性,确保能及时到账,唯有如此才能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通过政府、社会、学校的多方合力,构建可以完全共享的创业信息平台,帮助大学生及时全面了解最新的创业动态和最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助力其创业计划制定的准确性;提高国家政策的执行力,确保出台的政策都能及时有效落实,真正发挥政策的支持作用。总之,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支持力度,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升他们的创业意向。

3.2 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宣传实效性

有了好的支持政策,还必须要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宣传实效性,增强创业学生对国家支持政策的了解程度,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要及时梳理、更新和解读国家、省、市的各种创业政策,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快速而高效的宣传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以深入浅出的通俗化形式让大学生及时了解各种创业政策及其变化。

要拓宽宣传渠道,除了校报、校刊、校园宣传栏、主题宣讲会、课堂宣传和讲解等传统形式,还要充分利用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的网络传媒和大众传媒,扩大宣传领域,同时建立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政策宣传平台,结合自媒体等最新的宣传普及手段,确保权威的信息和专业的政策文件能及时传达给创业的学生,让潜在的创业者对国家政策了然于心。

要创新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效果,深刻把握大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和利用的心理机制,分析大学生的关注点,“深入了解大学生接收创业政策信息的途径和习惯,站在大学生的角度思考大学生的实际困惑和真正关心的内容,统筹安排政策宣传的时间、地点、载体、方式和解读策略等因素和过程”[7],通过动画、漫画等幽默、生动又通俗易懂的方式来提升宣传效果。

要找准切入点,紧扣实际,通过QQ、微信、微博、博客等自媒体平台,实现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及时反馈信息,为学生破惑答疑。同时,要提高宣传的全面性、艺术性和时效性,“在结合各自实际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创业政策宣传工作体制、长效机制以及与其他相关主体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宣传工作队伍建设,推动全员参与政策的传播,形成传播合力”[7],使其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4 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改善创业环境,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创业服务确实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业态度和创业意向,其中,对于学生创业志向的鼓舞、创新意识的唤醒最为明显”[2],所以构建完善的创业咨询体系与服务平台,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有效服务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4.1 完善服务体系,打造服务平台

政府和学校要扩大对大学生创业服务的范围,提高相应的服务质量,大力构建咨询中心,打造服务平台,健全服务组织,为想创业和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通过模拟和测评,为准备创业和已经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有实际价值的指导和帮助,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尤其要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制定不同的服务内容,对不同方向和不同内容的创业项目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完善创业信息共享机制,为大学生搭建广泛而多样的信息交流平台,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加大对创业基地和实践平台的建设力度,创建更多社会共享的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园和创业文化园,让大学生能免费积累宝贵的创业经验,提高大学生创业初期所创企业的稳定性。要提供坚实的创业保障,保护大学生的经济利益,帮助他们在风险期及时退出市场;若创业失败,则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可考虑将其纳入失业保险的范围),享受和普通工作人员一样的保险,为大学生创业构建坚实的安全屏障。

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的法律服务,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用法律保障自身权益的能力。可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当中小企业遭遇不公待遇时,政府会聘请资深的专业律师帮助创业者维护企业权益。我国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形成长效机制,解决创业者的后顾之忧。

4.2 改善创业环境,营造创业氛围

“改善创业环境各维度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8]和创业意向。大力改善金融投资环境,优化创业资本市场,提高资金安全性能,消除行政薄弱环节,构建广泛化融资渠道和多样性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公平公正的良性社会竞争环境,使大学生能大胆放下思想包袱进行创业。

要普及先进的创业文化,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学校通过校园宣传阵地,社会通过各类媒体,实现日常化渗透。同时,要大力树立榜样,客观公正地宣传典型人物,制造舆论环境,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倡导对创业的理性看待和把握,营造国家鼓励、社会支持、学校帮助、学生积极参与的社会氛围,从文化心理层面慢慢影响家长和学生。要转变理念,深入发掘创业本身的文化内涵,努力宣传创业的终极价值,不只是学生,还要全社会都认识到创业不仅仅是为了就业,更是为了实现创业者的人生价值,助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

总之,“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有利于激发人们创业热情的财富观、信用观和成败观,宏扬‘四个薄重’精神,使创业成为一种时尚,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千方百计想创业、一心一意创大业、齐心协力创成业’的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9]。

猜你喜欢

意向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集体意向:交互认识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