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新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会议校园学校

刘 娟

(厦门南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12)

校园新闻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报道的对象主要是发生在校园里与师生生活相关的事件,一般来说包括学校会议、领导活动、论坛讲座、教学科研、课外活动等。校园新闻反映了学校的校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是外界了解学校的重要窗口,在学校形象塑造、形象传播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校园新闻却普遍存在问题,弱化了校园新闻的传播效果,影响了学校形象。

一、校园新闻存在的问题

1.结构不合理

这类问题主要存在于会议新闻中。很多学校的会议新闻报道都写成了流水账,把会议新闻写得像会议记录,完全根据会议议程按发言顺序来写,主次不分,丝毫不考虑新闻规律,让读者看不出会议的重点是什么。

会议新闻是校园新闻中最常见的,也是结构最严谨的。学校的会议一般包括年度工作会议、全体教职工会议、教(职)代会、教学工作会议、学生工作会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报道这些会议,目的就是指导全校各部门工作,因此让全校师生员工能够通过会议新闻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掌握学校在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报道会议的主要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采写时注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新闻素材,突出重要人物的重点话语、主要观点,对其他发言人的讲话可一带而过甚至略去不写,这样才能使会议新闻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会议的主要内容也一目了然。

2.内容不丰富

很多校园新闻都存在内容过于简单的问题,甚至一些校园新闻只是图片的堆砌,所谓的新闻也不过是图片说明串起来的,看过之后只知道什么时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至于这件事的大致内容和结果就不得而知了。这样的新闻说到底缺乏细节,没有现场感,因而难以向读者传达有效、足够的信息,失去了新闻报道的意义。

要想使校园新闻内容丰富,生动传神,就要注重细节,这就要求记者要细心观察,抓住有趣的、有用的细节,对于现场花絮要格外注意,这些往往更能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使读者在阅读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新闻有了亮点,读者才爱看,新闻事件所承载的政治意图才能被传达出去,工作才能被推动。

3.表述不规范

校园新闻中存在大量程式化词句,极大地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比如,一所高校的校长会见了一位美籍华人,校园新闻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没有报道会谈的内容,只是用一句话交代:“宾主双方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坦诚友好的交谈。”这种程式化的词句不禁让人哑然失笑。校园新闻的语言不规范还表现在“首先、接着、紧接着、随后”等连接副词随处可见,比如,“首先,某某讲话……接着,某某发言……紧接着,某某讲话。最后,某某发言”。有些校园新闻,甚至连标题都不符合要求,诸如“热烈欢迎某某来我校参观”这类标语口号就能被当作校园新闻的标题,不得不让人怀疑作者的新闻素养。

校园新闻由于受众大多是青年学生,因此语言上要力求规范、客观、简洁、准确、生动。而不规范的用法不仅使报道显得累赘死板,而且违背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和规律,直接影响了传播效果。

4.形式不新颖

“硬新闻”多,缺乏吸引力,是很多校园新闻普遍存在的问题。校园新闻中多是常规性活动,突发性事件鲜有报道,打开学校官网,基本上满眼都是各种会议和活动,形式也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某某活动在我校举行”“我校召开某某会议”等。一所近万人的大学,教职工也好几百人,一条校园新闻的浏览量却普遍只有两三百,甚至有的只有两位数,这足以说明,目前的校园新闻对大学师生的吸引力是何等不足。

其实,校园新闻要想在形式创新并不难,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记者在写的时候多想想自己希望看到什么形式的、有什么内容的新闻,按这个标准去写作,校园新闻的吸引力自然就会提高。比如,对于学校年度工作会议,虽然全体教职员工都会参加,工作要点也需要全体教职员工都了解,但只是听一遍很难把全部内容都记住,因此会议报道就要把重要内容较为详细地呈现出来,但如果以“会议指出”“某某强调”的形式出现,自然少有人愿意看。这时候就可以换一种形式,把重要内容条分缕析列出来,工作要点分门别类提出来,这样还愁吸引不了师生吗?

二、校园新闻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1.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

基本上每个大学都有一支通讯员队伍,这支队伍是由各二级学院、各部门有写作特长的老师和工作人员组成,数量不少,也基本都有中级职称或者研究生学历,但他们当中大多不是新闻专业科班出身,也没有新闻从业经历,只是兼职在做通讯报道工作,写作能力参差不齐,加上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或培训,所撰写的新闻稿件大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2.科班毕业生缺乏基本的专业技能

一些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不努力、不认真,对于专业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不用心掌握,专业理论素养不高,专业知识不够,专业基本功不扎实,使得撰写的校园新闻出现种种问题。

3.分管领导缺乏新闻意识

很多学校分管宣传的领导都不是新闻传播专业出身,因此专业知识不多,新闻意识不强,对稿件把关不严,或者抱着只要不出政治差错就行的念头审稿,使得校园网上的新闻稿件质量不高。

4.学校不重视新闻报道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继续教育单列一章,第一次从国家政策层面系统阐述了继续教育的内涵、任务,充分说明了对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彰显了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大学,领导往往认为教学工作是主业,新闻报道工作可有可无,从业人员要想进行继续教育,或者由于编制少而走不开,或者由于经费少而出不去,实质上很难有继续教育、外出学习的机会,这就造成从业人员或者闭门造车或者业务能力停滞不前,极大地影响了新闻报道的质量。

5.媒体没有做好示范

一般来说,校园新闻从业人员都很关注身边的媒体,把媒体刊播的新闻作品作为范本来学习。但目前的情况是,媒体刊播的新闻作品也良莠不齐,值得从业人员效仿的优秀范文更是凤毛麟角。拿着质量不高的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新闻作品来学习,从业人员很难把握,很容易就走进误区。

三、对校园新闻进行改革的途径

1.提高校园新闻从业人员及管理者新闻素养

(1)新闻从业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业务学习。校园新闻不应该只是消息,还应该有可读性强的通讯和针砭时弊的评论,需要从业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新闻体裁的写作,必要的时候还应具备一定的选题策划能力,把消息、评论、通讯等各种新闻表现形式结合起来,相互补充,更好地表现新闻事件,使选题具有更高的价值。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从业人员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2)多请专家、学者讲学,有针对性地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撰写好的新闻作品不仅需要有好的文笔,更需要有新闻知识,因此,一定要重视新闻业务学习,多请专家、学者讲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增强从业人员的新闻意识,提高大家对新闻信息进行筛选和驾驭的能力,培养新闻敏感性。

2.强化新闻传播专业教学单位社会服务能力

(1)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专业课吸引力,进而提高毕业生专业水平。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大学新闻专业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和实践,但仍然存在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学生也普遍反映,新闻采访写作课没有吸引力,布置的作业也没有新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也多是按照传统的新闻宣传模式批改作业,学生既无法从作业中体会到新闻采写的乐趣,又无法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

(2)增强社会服务意识,主动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鼓励新闻传播专业教师走出去讲课,对校园新闻把脉,开展讲座,举办培训班。比如,针对校园记者,可以举办新闻写作培训班,以提高校园记者的基本写作水平,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各种新闻体裁;针对宣传部长,可以举办新闻意识强化班,以提高他们的新闻敏感性,增强他们的新闻意识;针对大学领导,可以举办新闻理论研讨班,以提高他们的新闻理论水平,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校园新闻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会议校园学校
《八七会议》
会议通知
会议通知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ISO/TC8/SC8 期间会议在沪召开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