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们与幸福中国同行
2018-03-28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新时代,我们与幸福中国同行
●本刊编辑部
指尖滑动,大时代,小日子,大叙事,小片段,手机上流量涌动,信息传送;夜间的窗外川流不息、人来人往,年轻人骑单车漂过,快递小哥行色匆匆……我们相信,线上和线下,南来和北往,畅通和坎坷,不改通向幸福的方向,这是中国的芳华。当明天的阳光洒进来,我们就迈进了一定更加多彩的2018。祝福中国,祝福每一个人,愿我们芳华永驻,不与幸福擦肩而过。
初心不改,无论咫尺天涯,人们都在幸福中国这一主题下创造新的生活。反躬自省,财政善治在国家向富强飞跃、人民幸福得到实现这一过程中的使命,应有《财政监督》相应的承担。成为能够发现财政治理成败得失和“痛点痒点”的不可或缺的、社会需要的角色,生产和提供有价值、有智慧的思想资源和内容产品,为现代财政制度建设谋划,为财政善治鼓劲,给财政制度缺陷、财政舞弊行为以有力量的监督,这是我们应该为幸福中国作出的贡献,是我们的事业,也承载着我们的光荣和梦想。
中国和世界经验说明,制度和观念性的“社会资本”是国民财富持续增长,从而也是实现民生幸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制度创新、观念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举世瞩目的中国成就和中国方案。改革没有休止符,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财政分配和财政监督环节的制度创新也应秉承这一思路,以制度性努力为发展赋能,为人民生活增色。法治财政、绩效财政、共享财政、可持续财政、清明财政、减税降费、简朴政府、更加充分和平等的公共服务……所有“不忘初心”的财政功能,都要靠有效的制度保障。加强财政制度分析和财政制度建设,拆除改革面临的既得利益藩篱,摆脱不合理制度的路径依赖和“锁定”,防止改革的扭曲和空转,实现制度“提升”,是《财政监督》永远的课题。
财政分配最能体现体制的温度。如果税费成为创业、创新的高门槛,公共服务失去尽责精神,“吃财政饭”的给人“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刁难甚至将公共权力变成对同胞的“伤害权”,财政补贴和救助错配给“关系户”,社会政策未能给弱势同胞生活兜底……就是体制给予社会的冰凉感。《财政监督》要伸出自己的双手,去触碰和捂热冰冷的地方。倡导现代政治文明,督促公共部门责任的承担,实现有穿透力、直面真实生活的监督,是我们提升体制温度的重要方式。
舒心的小日子拼成了光辉的大时代,精彩的小片段编织着荣耀的大叙事,打开真实世界的盖子,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财政监督》应有相关的生活观察、田野调查,出更多的有质感的研究成果。专业、智慧、庄重的内容恰恰不是“高冷”的,而是有社会需求、真诚、贴近人民、贴近生活、获得共鸣的。财政分配和财政监督调查研究、宣传报道、舆论监督需要遵循传播规律,更深层地进入公共治理和人民生活。
2018年,恰逢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决战全面小康的关键年。改革开放40年来,民生幸福已有较扎实的基础,富起来的社会主义中国有条件让幸福中国更上新台阶。财政在这样的跨越中职责关键,作为巨大。《财政监督》与幸福中国同行,也要责无旁贷地担当,在自己的领域积极地参与并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