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年级写字教学融入书法知识的探索与实践

2018-03-27殷朝霞

文教资料 2018年34期
关键词:一年级写字教学

殷朝霞

摘    要: 写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书写质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一年级是写字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掌握正确书写方法、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实现课程标准写字目标的关键时期,在一年级写字教学中融入一些书法知识,使用正确方法指导学生书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一年级    写字教学    书法知识

写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书写质量会直接影响学业成绩。即使将来孩子们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书写也很可能会影响其人生轨迹和事业发展。书写的事不能说不大。

一年级是写字教学的起始阶段,《语文新课标》对这一学段的写字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能把硬笔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优美。一年级刚起头,学生还没有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可塑性很强,老师要从最简单的握笔、坐姿开始,从一笔一划开始,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和书写方法,因此,要想实现汉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优美”的目标,必须牢牢抓住一年级这一写字教学最佳时间,这个时间非常重要又非常短暂,稍纵即逝。

爱因斯坦说过,成功等于艰苦的劳动加上正确的方法。在写字教学方面,我们不缺艰苦的劳动,缺少的恰恰是正确的方法,也就是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的方法,老师必须学习一些书法知识,在一年级写字教学中融入书法知识,让学生写字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么是书法?顾名思义,书法就是写字的方法。依此类推,软笔书法就是用毛笔写字的方法,硬笔书法就是用硬笔(铅笔、钢笔等)写字的方法。它们都是关于教我们写好字的方法的学问,虽然毛笔和铅笔制作材料不同,软硬程度有别,掌控的难易程度及用笔方法有一定的差别,但在很多方面是共通的,毛笔书法知识是可以学习借鉴并应用到教学当中的。

书法知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姿势;二是运笔;三是结构;四是章法。首先是姿势,包括握笔姿势和坐姿,这方面的知识在各种书法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中是很多的,儿歌口诀也很多,简单说就是“三个一”,老师易于示范,学生易于操作,只要老师在平时教学及写字训练中严格要求并时刻注意纠正学生不良姿势就行了,时间长了就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是章法,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我们以楷书为主,只要在字距、行距方面能做到整齐一律就可以了,其他方面是不做要求的。这里,笔者主要从运笔和结构两个方面论述一年级写字教学中需要融入的书法知识。

一、运笔方法的问题

在运笔方面,前人总结了书法运笔(毛笔)十三法:落笔、顿笔、蹲笔、提笔、过笔、挫笔、折笔、抢笔、回笔、衄笔、转笔、纵笔、驻笔。这十三法是针对毛笔这一书写工具的书写特性总结出来的,在硬笔书写中并不完全适用,去除不适用硬笔书写的方法,剩下顿笔、回笔、纵笔、驻笔这四种运笔方法,依然适用于硬笔书写。

(一)顿笔

顿笔一般是在笔画的起始和结束阶段,笔尖向右后方向重按,做一个短暂的停留,笔尖充分接触纸面,蓄积力量,准备行笔和收笔的过程。如教学长横的书写时,铅笔的笔尖触纸后,向右后重按做一个短暂的停留(即顿笔),笔尖充分接触纸面,蓄积力量然后顺势向右行笔,行笔到笔画末尾时,笔尖顺势向右后再次顿笔,回笔收锋。顿笔后的笔画会给人一种硬挺、雄健的艺术美感。当然并非所有笔画在起笔时都要顿笔,如书写左尖横、尖头竖等笔画时,笔尖直接入纸,行笔至末尾顺势向右后重按,顿笔收锋,一气呵成,这样能使书写高效,使笔画连贯自然。顿笔的技法相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教学时需要反复强调,多加练习,学生才会对顿笔的知识有所领悟。

(二)回笔

回笔又叫收笔,也就是在笔画书写结束时,笔尖旋转收回的过程。回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书写左尖横、尖头竖这样较短的笔画时,笔尖行进到笔画末端时不要停顿,顺势向右后重按旋转收回即可;另一种是在书写如长横、垂露竖这样较长的笔画时,当笔尖行进到笔画的末端时稍做停留,然后向右后重按旋转收回。收笔是一个很重要的书写技法,既能造成浑厚的气势,又能很好地控制书写的节奏感,因为收笔是对当前笔画的一个总結,同时积蓄着书写下一笔的能量,使得整个汉字笔画连贯,结构紧凑。在实际书写中,很多学生不懂得收笔,到笔画末了停住即可,所以,书写时动作机械,缺少自然和连贯,节奏感很差,自然书写效果很差。收笔的技法,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掌握,多加练习之后,学生的书写会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纵笔

纵笔是指笔尖且过且提,去而不返,它和收笔的技法正好是相反的,软笔书法中又叫出锋。我们在书写撇、捺、钩等笔画时,需要用到纵笔这一技法,如写撇时,笔尖行进到笔画末尾时需边行边提,笔画越来越细,最后造成犀利的艺术效果;如书写捺和带钩的笔画时,需要在将要出锋的位置稍做停留(驻笔),蓄势然后边行边提,达到纵笔出锋的目的。在实际书写当中,很多学生不懂得纵笔,经常只行不提,末了停住就算完了事,所以笔画往往又直又硬,像火柴杆一样呆板、机械,缺少美感。撇的书写需要多加练习,而在教学捺和钩的书写时,可以采用“一、二、三”蓄势法,即当笔尖行进到将要纵笔出锋的位置时停住(驻笔),口中数“一、二、三”,喊到“三”时顺势出锋,出锋时速度不要太快,缓缓而行,纵笔而出即可。

(四)驻笔

驻笔相对来说是很好理解的,也就是停笔,即“不提不顿,不转不过,笔锋着纸,停以取势”。比如,我们在教学生书写一些有转折的笔画时,如横折、竖折、撇折、竖提、横钩、竖钩、弯钩等,需要在转折处稍做停留,即驻笔,以蓄势而出。在实际书写当中,很多学生不懂得驻笔,整个笔画一蹴而就,所以在转折处有圆而无方,整个字就缺少严谨刚正之气。因此,在平时写字教学中,老师在笔画示范时,要着力强调在笔画转折处的驻笔问题,在学生平时书写训练当中,老师要时刻提醒学生驻笔的问题,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笔画形态的问题

汉字的基本笔画有横、竖、撇、捺、点、提等,但在具体应用当中,又演变出很多不同形态的笔画,它们有着相同的名称,却有着不同的形态,学生很难区分,自然导致书写时混用的情况。在众多笔画中,撇和點的变异形态最多,是最难区分的,所以在实际写字教学当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辨认区分这些“同胞兄弟”,从小融入这方面的知识。

首先是撇,撇有三种不同的形态,分别是平撇、斜撇和竖撇,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行笔都是自右向左,右高左低,呈弧线形,结尾时要边行边提纵笔出锋,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倾斜的角度不同,平撇倾斜角度在0-10度之间,斜撇的倾斜角度大致为45度,而竖撇在起始阶段先竖向直行,结尾时顺势向左撇出。

其次是点,点的形态是非常丰富的,有右点、左点、撇点、提点、相对点和相背点等。为了能够让学生正确地区分,我把上述点分为了三类,分别是水滴型:右点、左点;简缩型:撇点、提点;组合点:相对点、相背点。水滴型点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的形似水滴,上尖下圆,不同之处在于其下部的方向不同,左点下部向左,大致45度;右点下部向右,大致也是45度。简缩型点可以看作完整笔画的简缩形式,撇点是撇的简缩形式,提点是提的简缩形式,书写时顿笔后直接出锋,没有行笔的过程。组合点很好理解,它是两点及多点的组合,其中两点又有相对点和相背点两种形式,如“羊”字上面的两点就是相对点,上离下合;“只”字下面的两点就是相背点,上合下离。

在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正确区分和书写这些形态各异的撇和点,只有真正处理好这些“小”问题,学生的书写水平才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三、汉字的结构及田字格的使用问题

汉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一样都是写好汉字必不可少的要素。写汉字,把握好间架结构至关重要。一年级是小学生识字写字的初始阶段,要求会写的生字大部分以独体字结构为主,其他结构的字只占极少数,这些字的笔画少,书写一定要注意重心平稳。教师指导书写时,要让学生先认真观察,观察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数画、部间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是主笔或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定要反复强调,亲自示范,通过持久训练不断强化学生的结构意识和审美能力。

田字格是一种用于规范汉字书写格式的模板,是辅助我们写好汉字的工具,通过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给孩子们的仿写提供了极大方便。在教学中,学生首先要熟记田字格各部分名称:田字格包括四边框和横中线、竖中线,四个格子分别叫做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其次老师要教给学生田字格的使用方法:先观察,明确范字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上”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竖在竖中线上,左尖横在右上格横中线偏上的位置,长横在左下格和右下格居中的位置。明确了笔画的位置,就可以让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了。

另外,使用田字格时,要提醒学生笔画千万不要碰到边框线。根据黄金分割的原理,汉字的高度和宽度占到田字格高度和宽度的三分之二即可,这是最合适的比例。

写字要从娃娃抓起,最佳时间加上正确方法,再加上持之以恒的练习,孩子们一定可以写出漂亮的汉字。

参考文献:

[1]莫海燕.刍议小学一年级的写字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1(07).

[2]鹿青青.新课标下识字写字教学探微[J].成才之路,2016(08).

[3]王敬敏.小学写字教学现状与问题调查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8).

[4]邹信兰.浅谈小学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3(34).

猜你喜欢

一年级写字教学
幽默、缓慢、有趣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