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教师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探究

2018-03-27吴金铃

文教资料 2018年34期
关键词:产业学院产教融合

摘    要: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产业学院成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高职产业学院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服务能力的专业教师的支持。本文从国家、学校、专业层面分析了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教师专业服务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意见,旨在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长足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产业学院    教师专业服务能力培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需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在产业学院助推产教融合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强教师的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产业学院概述

(一)产业学院的起源。

国外“产业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倡导的产业大学,1998年英国教育和就业部开始策划和酝酿,2000年开始正式运营。产业大学是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和通讯技术,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产品及服务的开放式远程学习组织,是学习者和学习产品之间的中介机构。其成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帮助个人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能力[1]。

国内“产业学院”是由创e+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创办者姜世雄先生提出的将企业的产业资源、行业经验、业务标准等植入产业学院,依托高校的人才、技术及丰富的社会资源完成企业战略转型和区域化发展规划的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产业学院不以获取利润作为出发点,而是以深度融合校企双方发展、共建共赢为目的[2]。它在高职学院的践行起源于广东省中山市,典型代表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当地的产业、行业协会及当地的龙头企业进行合作所创办的沙溪服装学院、小榄工商学院等,这些学院因为对接当地不同的产业,所以被称为“产业学院”[3]。

(二)高职产业学院的内涵及特征。

关于“产业学院”的内涵,我国学术界还没有清晰的界定,有的将“产业学院”界定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里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或以二级学院机制运作的办学机构[3]。有的将“产业学院”界定为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或以二级学院机制运作的办学机构[4]。有的将“产业学院”界定为作为具有明确产业服务对象及紧密产学合作关系的职业技术学院类型,以区别于地方性高等学院和混合型的高职院校[1]。笔者根据前人研究基础结合自身实践,认为“高职产业学院”是指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办学资源,结合企业的产业资源、行业经验等,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双创”机会的平台。高职产业学院在运行中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多元主体共建产业学院

高职产业学院可以由产业集聚地、工业园区政府、企业、高职院校进行资金投入,存在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同程学院由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投资创建,属于“双主体型”产业学院。同程学院由高职学院提供办公面积6232平方米,同程旅游网投入固定资产2000万元,为在校高职学生提供机票、火车票、汽车票、景区门票CCT等近2000个实践岗位。校企双方设立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产业学院的运作,并配备了互兼的师资队伍,共同保障产业学院的运行。

2.共同制定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产业学院由合作双方根据产业发展构建与产业链对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同程学院在混合所有制的学院理事会制度下,合作双方创新“共招、共建、共管、共育”合作体制机制,由学院和合作企业共同组建管理委员会,对专业建设进行指导和管理。由企业与学院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制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平台建设、企业实践过程、过程考核等进行审定,校企双方全方位共同进行“四共六双”体制创新实践。

3.共建“产学研创”一体化平台

高职产业学院校企双方在产学合作的基础上,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建“产学研创联盟”。

一方面对产学合作模式、存在问题等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此促进产业发展和创新,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产学合作形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技能,推动学生毕业后进行创新创业。

二、产业学院教师专业服务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产业学院教师具备企业和学校双重主体,在产业学院运营中不但要具备传统教师的授课能力,还需要具备指导学生企业实践的能力,高职产业学院教师专业服务能力的建设是国家、学校及专业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国家层面:是产教融合政策推动的必然要求。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院校根据产业开设专业,以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产业,达到产业和教育教学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服务于一体的一种办学模式。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产业学院作为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建的二级学院,具备企业和学院双重主体,可以加速破解制约产教融合发展的瓶颈,将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以人才培养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产业学院教师作为产教融合中校企双方的联系纽带,进行教师既能教书育人又能服务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是产教融合政策推动的必然要求。

(二)学校层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一般本科院校不同的是强调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学习专业技能[5]。同程学院作为企业和学院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的高职产业学院,学生一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一边在企业参加实践,这就需要学生在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需要随时切换,教师全程进行跟踪指导,这就对产业学院的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同程学院第二学期开设课程和企业实践为例,根据培养计划,本学期学生在企业主要从事呼叫中心岗位,学校课程配套设置《旅游企业客户服务》,这就需要专业教师既要通晓《旅游企业客户服务》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了解企业呼叫中心岗位服务流程及对应的岗位知识。除此之外,呼叫中心还分不同的业务,有火车票、机票业务,也有旅游投诉处理业务等,所以,专业老师还需要根据学生所从事的业务模块掌握相关的拓展知识,并进行模块化教学,这就需要专业教师的专业服务能力再上一個台阶。

(三)專业层面: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创新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都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行业发展适时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并进行课程设置。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创新要想及时跟上行业发展、企业需求,专业教师的教学服务能力就必须首先寻求突破和创新。以同程学院为例,作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产物,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同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传统授课能力,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专业教师需要接受在新的专业建设模式下的教学、实践及科研形式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专业建设创新对专业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三、几点意见

高职产业学院作为校企合作的一种新模式,其合作模式一方面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另一方面要求高职院校需加强教师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教师服务学生、服务企业的能力。

(一)国家层面:坚持新发展观念,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必须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产业学院内部,要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帮扶小组,共同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教师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宣传教育,树立产业学院教师的服务意识;对产业学院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要积极面对,共同克服,树立不怕苦、不怕难的思想意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产业学院教师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6]。

(二)学校层面: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打造“三栖”教师。

通过国内外教师项目研修和行业协会培训等多种途径,打造产业学院内善于管理、精于教学、长于科研的“三栖”双聘教师,提高教师的企业项目开发能力。选派青年骨干教师直接参与产业学院的运营与管理,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校企互聘互访交流机制,定期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项目交流研讨,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一起进行企业项目开发,并作为考核目标。遴选和培养企业与社会实践双师型、专家型教师,推动实践教育教学的发展。加强专业教师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深入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吸收企业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企业人员,充实专业的兼职教师队伍[7]。

(三)专业层面:协调创新,制订与专业建设相匹配的培养计划。

在专业建设层面,应当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服务能力提升相匹配,采取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服务能力。以同程学院为例,由于其合作企业是旅游电子商务企业,适应其岗位的专业有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及市场营销专业,在专业建设中进行了专业教学改革,三个专业共用同一份教学计划,并且校企共同培养贯穿于教学计划的每一个阶段,这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挑战。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了适应专业教学改革,对专业教师也制订了配套的培养计划,一方面实施企业“访问工程师”计划,教师在任教相关课程之前必须进企业顶岗实践,确保能做到既能理论授课又能指导企业实践,另一方面,树立大专业的理念,加强教师第二专业的培养。利用商科专业融汇共通的特征,对教师进行第二专业的培训和实践,使产业学院内教师的知识领域得到拓宽[8]。

四、结语

为适应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发展,必须加强产业学院内教师专业服务能力的建设,一方面,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打造一支技能理论教学又能指导企业实践的,校企互聘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需要协调创新,对产业学院内教师的培养计划要和专业发展计划相吻合,还需要加强产业学院内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三管齐下,共同推动高职产业学院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庆祥.具有中国特色产业学院办学模式理论及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4):27.

[2]360百科[EB/OL].https://baike.so.com/doc/25783141-26919229.html.

[3]张艳芳.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7(10):16.

[4]李宝银,汤凤莲,郑细鸣.产业学院的功能设计与运行模式[J].教育评论,2015(11):3-6.

[5]崔海军,刘荣红.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双师型”师资队伍内涵分析[J].文教资料,2017(18):103-104.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

[7]吴金铃,景仕荣.高职院校“产教学赛研创”六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究[J].文教资料,2017(28):79.

[8]李娟.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7(18):117-118.

基金项目:2018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苏教师[2018]12号);2017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2017SJB1429)。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产教融合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