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生态德育实施路径研究

2018-03-27赖金茂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协同理论

赖金茂

摘要:生态德育是对工业文明时期人际德育的继承、发展和超越,是与现代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一种全新的德育实践活动。运用协同理论推进高校生态德育工作,促使生态德育系统形成具有协同育人功能的新的组织结构,发挥生态德育系统各子系统的协同效应,切实提升生态德育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生态德育;协同理论;路径

生态德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不仅是现代社会衡量一个人全面素质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协同各部门推进生态德育工作,启发并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是高校推进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协同理论的基本内涵

协同论(synergetics)亦称“协同学”,最早是由联邦德国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提出,并在1976年发表的《协同学导论》中对协同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此外,哈肯还在1983年发表的《高等协同论》中指出:“协同学是研究由完全不同性质的大量子系统所构成的各种系统。协同理论认为在复杂开放的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不仅存在着无规则的独立运动,同时也存在着某种有序的关联运动。在某种外部条件干预下,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运动便会取代子系统的独立运动,成为决定系统发展方向的主要运动,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便会服从整体,系统则由无序状态进入有序状态,从而使得系统出现协同效应。对此,高校生态德育系统作为由众多子系统所组成的复杂开放的系统,各子系统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关联运动并受到某种外部条件的影响。高校生态德育系统协同效应的产生,取决于能否对生态德育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运动进行某种有效干预,最终形成有利于实现生态德育目标的新的组织结构或功能。

二、高校生态德育面临的困境

生态德育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启发并引导受教育者合理开发并适度享用自然资源,自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养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及其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当前高校生态德育系统协同育人仍然面临较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教学与管理不协同。高校生态德育的教育教学和考核工作主要由教学系统承担,行政管理系统较少承担生态德育的教育教学和考核工作。教学系统和管理系统合力协同育人的组织架构尚未形成,生态德育教学育人与生态德育管理育人脱节。

(二)理论与实践不协同。高校生态德育被当成单纯的生态道德知识的传授,缺乏系统的生态道德实践的体验,未能有效地将生态道德理论传授和生态道德实践体验有效结合起来,生态道德理论教育与生态道德实践教育脱节。

(三)课内与课外不协同。高校教师普遍偏重在课堂教学中对青年学生进行生态道德理论教育和生态道德意识培养,而课外活动则属于青年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第二课堂,享有较高的学习独立性和活动自主性,高校教师对青年学生进行生态德育的指导不足、掌控较难、监管不够,课外生态德育的整体效度较低。

(四)教育与考核不协同。高校生态德育的教育工作主要由各类课程教师承担,生态德育专业教师比较缺乏。生态德育的考核工作并未从各类课程考核中独立出来并进行单独考核,考核评价机制和反馈调节机制整体欠缺。

三、协同推进高校生态德育的路径

(一)生态德育师资协同。教学队伍和管理队伍是实施高校生态德育的两支重要力量。教学队伍主要依托课堂对青年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管理队伍主要依托岗位管理对青年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1.专职与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来自不同的领域、部门和岗位,具有不同的学科专业背景和岗位工作背景。专职教师要在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中向青年学生传授生态道德理论知识,提升青年学生的生态道德实践能力。兼职教师要充分结合自身行业工作特点和工作经历对青年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拓宽生态德育的思维视角,丰富生态德育的理论内涵。

2.党务、行政和后勤队伍。党务、行政和后勤服务等人员要自觉地在科学管理、热情服务中对青年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要有意识地将生态道德理念渗透到各类党务活动中,在党性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要树立节能、环保的工作理念,倡导绿色、低碳的消费观念,自觉做到节电、节纸、节水,以自己的言行带动青年学生养成爱护自然、保护生态、低碳消费的行为习惯。

(二)生态德育方式协同。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是实施高校生态德育的主要方式。理论教育是要让青年学生掌握生态道德理论知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实践教学是要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生成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道德责任,自觉提升践行生态道德的能力。“在体验过程中,有关先前经验越多,越丰富,越容易产生感受、情感,而且这些感受、情感也越深刻。”理论教育是“知”的过程,实践教学是“行”的过程,生态德育是“知”和“行”的统一。

1.专业教育和专题教育。针对“目前高校的生态德育没有统一教材和教学大纲,现行教材缺乏生态德育的意识和内容,赶不上飞速发展变化的现实。”高校教师在专业教育中向青年学生重点传授生态理论知识,培养生态道德意识,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高校教师在专题教育中重点开设环境保護、清洁能源、生态法规、生态道德等专题,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生态道德意识、生态法制意识和低碳消费意识。

2.环保基地和法制基地。实践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对青年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作用。依托绿色环保场馆和生态湿地公园等场所对青年学生进行绿色、低碳教育,使之养成绿色低碳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和法制教育基地,让青年学生深切感受前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革命精神,体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法律的重要性,培养青年学生使用资源的节约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法制意识。

(三)生态德育平台协同。校园生态文化和社会公益活动是实施高校生态德育的重要平台。高校要通过校园硬文化和软文化对青年学生进行“隐性”生态道德教育,“把直接的、注入式的品德知识传授为主和外显式德育转化为间接、综合、渗透为主的内隐式德育。”同时又要通过社区服务和环保活动对青年学生进行“显性”生态道德教育,让青年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增强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道德责任。

1.校园硬文化和校园软文化。校园硬文化是指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体现在校园的楼房、图书、仪器等方面。校园软文化是指校园的精神文化环境,由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共同构成。高校要从文化育人的角度协同推进校园硬文化和软文化的规划和建设工作,积极打造节能、绿色、环保的生态校园,积极营造节能、节电、节水的生活氛围,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消费行为,发挥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对青年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熏陶和感化作用。

2.社区志愿服务和环保志愿活动。社区志愿服务主要指协助社区进行淤泥清除、植树种草和绿地认养等活动,环保志愿活动主要指深入社会进行环保知识宣传、生态法规普及、动植物保护等活动。高校要从实践育人的角度协同推进社区服务和环保活动的联络和组织工作,让青年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自觉转变传统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引导青年学生成为爱护自然、保护生态、适度消费的理性生态人,使其自觉争做绿色消费的实践者、宣传者和推动者。

(四)生态德育载体协同。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是实施高校生态德育的重要载体。传统媒体是指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信息传播媒介,是青年学生进行“线下”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现代媒体是指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信息传播媒介,是青年学生进行“线上”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高校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线下”育人功能和现代媒体的“线上”育人优势对青年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发挥两种媒体在青年学生生态道德意识培养和生态道德行为养成的载体作用。

1.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中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的介质尽管各不相同,但又各有特点和优点,要协同运用传统媒体中的文字、声音和图像等功能集中对青年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既可以定期发行生态德育专刊或者开设生态德育专栏,實现校园报刊的“文字”育人;又可以定时播报生态德育最新新闻片段或者专题报道,实现校园广播的“声音”育人;同时还可以定点设置生态德育专题电视频道,按时播放纪录片或者微电影,实现校园电视的“图像”育人。

2.现代媒体。现代媒体中网络是以信息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传播的,具有快速、便捷和即时等特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手机作为全球“第五大媒体”,信息传播更具个性化,携带和使用方便是它的最大优势。校园网络和手机是当前实施高校生态德育的主要载体,既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开设生态德育专栏,实施理论教育和法制教育,提升青年学生的生态理论素质和生态法制素质;同时又可以借助手机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朋友圈传播生态道德知识,介绍生态保护案例,倡导绿色低碳消费观念,引导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生态伦理道德规范,主动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

(五)生态德育机制协同。考核评价机制和反馈调节机制是提升高校生态德育效果的重要手段。高校要强化生态德育制度和机制建设,不断完善生态德育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重视生态德育考核评价信息的反馈和整理,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机制和反馈调节机制在高校生态德育工作中的促进作用。

1.考核与评价。考核和评价是为了鼓励和弘扬先进,树立典型,发挥考核和评价的引导和促进作用。生态德育考核和评价要坚持科学、客观、全面的原则,要将教师、学生、效果等指标纳入到生态德育考评指标体系中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管,考评结合,确保生态德育的实际效果。

2.反馈与调节。反馈和调节是为查找和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重新调整并优化生态德育实施方案。生态德育反馈和调节要坚持客观、及时、全面的原则,要将生态德育考核评价中的教师、学生和效果等信息及时进行反馈、整理和分析,针对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重新调整并优化生态德育实施方案,以便达到更好的实施效果。

猜你喜欢

协同理论
基于协同理论视角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内河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协同问题初探
试论复杂性科学视域下的高职专业群意蕴
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协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蓝黄两区经济发展与物流协同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协同理论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协同创新模式初探
重庆市铁水联运协同研究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路径研究
基于协同理论的中小企业新三板上市促进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