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教学,提升学生思维
2018-03-27张雪红
张雪红
[摘 要]数形结合是贯穿于数学发展的一条主线。 “数”与“形”结合就是把抽象难懂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关键词]数形结合;理解;思维
数形结合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在小学数学中,许多抽象问题学生往往觉得难以理解,如果教师能灵活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形结合,化抽象为直观,学生便可透彻地加以理解,进而提高思维能力。
一、以形学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要加强对数感的渗透和培养。数感是学生对数的一种直观感受,也是数学思维的形成。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策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表象,感知数的实际意义,逐步建构良好的数学感知。如教学《5的认识》时,我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再让学生利用数数的经验上台现场数数,让学生明白5个人、5 张桌子都可以用数字5 表示;接着让学生摆小棒操作,知道5个1是5;再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数字5 表示;最后让“5宝宝”参加数字排队。使学生在对具体数量5的感知和体验中,加深对5的理解,由此建立良好的数感。
二、以形助学,深刻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是知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概念教学中,仅阐明其实际意义是不够的,还应从事物的整体、本质和内在联系出发,对概念进行全面分析,突出其本质属性,使学生能深刻地理解。而借助直观的图形与动手操作可以将概念教学趣味化、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概念。如教学体积的概念时,我特意拿了一个透明的箱子,先后把一个篮球和一块橡皮放进去,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篮球和橡皮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得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然后再让学生把一大捆书和一块橡皮分别放进自己空的书包里感知,这样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体积的概念。
三、数形结合,数量关系更形象、简单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和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我们应该把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如教学“植树问题”时,我先与学生玩手指游戏:出示三个手指,让学生观察,有几个手指几个间隔?“三个手指两个间隔。”接着出示五个手指,让学生观察,得出“五个手指四个间隔。”从而得出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手指数=间隔数+1”。情境引入后,出示例题:“同学们要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10米植一棵,两端也要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们情绪高涨,抢着答:“10棵”、“9棵”,我先不评价,而是引导学生画图进行“实地”植树交流,验证;最后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下得出:“两端都植树,植树棵数=间隔数+1”。像这样,让学生在数与形的探究中透彻地理解算理,使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促进了学生的抽象思维。
四、数形结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解决问题就是综合性、创造性地应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情境的过程。学生不能解决问题主要是因为不能正确理解问题情境,数形结合能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用最恰当、最清晰的图形表示出来,化抽象为直观、化隐含为显见。如练习题:“把两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多少?拼成后的表面积是多少?”这题目一出现,有的学生无从下手,有的认为表面积没有减少,两个表面积的和就是拼成后的表面积。这时,我就利用看“数”想“形”的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经历三个空间观念建立解题过程:动手操作,拿出学具拼一拼,观察表面积的变化,看看少了几个表面,就是减少的部分,剩下的表面就是拼成后的表面积;再引导学生画一画理解,使物体的整体模型印刻在脑海中;再列出算式。这样,不仅形象易懂,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选用灵活方法解决问题。
五、数形结合,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
所谓空间观念是指在空间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数量关系等特征在头脑中的再现能力。因此提供大量的实物原型给学生观察和操作,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加深学生实物视图的认识和形成初步的三维思维,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教学“认识三角形”时,出示学生戴的红领巾、班里的流动红旗等;教学“图形的变换”时,演示缆车的行进、推拉门的行进、国旗的升降等现象是平移,风车风扇的转动、直升飞机螺旋桨的转动是旋转;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让学生拿出学具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直观地感知和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各方面的特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加强学生的深度感知能力,让学生建立数与形的连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
六、 数形结合,促进多元发展
课后设计多层次的活动,可使学生对探索而获得的结论、特征、方法更为深刻,进而内化为一种稳定、清晰的知识结构,成为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后,我安排了“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拼长方形和正方形”、“在长方形上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在方格纸上画规定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等”,不同层次的活动有不同的教学意义和价值,其内涵的数学思考也不尽相同,空间观念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培养在这里又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合理地利用数形结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学生今后的數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
[2]王培德著. 《数学思想应用及探究—建构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8).
[3]罗海宏.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J],广东教育,2014(05).
[4]顾丽珍.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方法探析[J],新课程(小学版) ,2013(01).
[5]杨文娣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课程教育研究·中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