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寒假打工现状的研究及对策分析
2018-03-27李艳林杨璟殷松琴陆卫群
李艳林 杨璟 殷松琴 陆卫群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利用寒假离家、离校打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然而,这一现象在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兼职收入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问题。本研究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大学生打工的原因、安全状况、工资情况、对寒假工经历的满意度及这一现象的社会支持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希望对大学生这一群体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寒假打工;现状;对策
一、背景
寒假期间,正值春节来临之际,大部分工人选择回家过年,农民工“返乡潮”随之而至,出现了严重的企业“用工荒”;同时,春节期间,不仅国内的消费者需求增长,欧美国家的订单需求也十分旺盛,上海、苏州、东莞、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地区和江浙沪地区的用人单位供不应求。为了解决燃眉之急,这些用人单位往往选择大学生这一群体来填补劳动力空缺。而对于刚从任务繁重的高考中解脱出来的大学生来说,很可能为了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提前为进入职场做准备或赚取基本生活费用等因素而选择在寒假期间外出打工。然而,随着寒假工队伍的壮大,一系列的问题在打工过程中凸显出来。
二、大学生寒假打工的现状
为了解大学生寒假打工的现状,本研究运用了参与观察、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以及深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和贵州医科大学四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并运用问卷星和SPSS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共发出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04份,包括232个有寒假工经历的个案和172个无寒假工经历但有意愿前往的个案,回收率为90%。以下是大学生寒假打工的现状:
1.农村大学生寒假打工的比率高于城市大学生
调查发现,在232个有寒假工经历的调查对象中,79%的大学生来自农村家庭,仅有21%的个案来自城镇,农村大学生寒假工的数量远多于城市打工的大学生,这与城乡经济差距和文化差异密切相关。经济方面,农村大部分家庭经济负担偏重,迫使农村大学生不得不利用假期打工为家庭减轻负担;而城市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宽松,很多城市大学生不需要为生活费发愁。文化方面,“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一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很多农村大学生因很早就追求生活、经济上的独立而选择寒假期间外出打工,而城市里的大学生从小生活在相对宽裕的环境里,追求独立的意愿没有农村大学生强烈,所以在寒假期间选择打工的城市大学生相对较少。
2.安全状况存在隐患
大学生寒假期间外出打工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食品安全方面,27.54%的大学生会选择街边小摊就餐,而这些地方的经营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其卫生难以保障,且相关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大学生寒假打工期间的食品安全存在隐患。工伤方面,15.94%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工作中“受过轻伤”,2.9%的大学生寒假工“受伤致残”。工作过程中的有毒气体、辐射、噪音等都会对大学生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大学生的人身安全隐患较多。交通方面,大多数大学生外出打工时选择客车、火车这两种交通工具,且大多选择结伴出行,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维权方面,37.68%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签过劳动合同和相关的协议,部分大学生在签合同的时候没有认真了解合同上的内容,对于用人单位是否严格按照合同内容来执行也并不关注。此外,研究还表明在大学生打工期间权益被侵害时,极少有人采取措施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大学生的维权意识亟待加强。
3.大学生劳动力廉价
研究表明,大学生在寒假期间从事的工作大多数是制造业和餐饮业,与专业知识关联不大;可选择的工作类型极少,工作内容简单;经常加班,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少,工作过程辛苦,劳动力廉价,月工资大多在2500-3500元之间;此外,拖欠、苛扣工资的情况时有发生,大多数用人单位将大学生当做一种廉价的劳动力来压榨。
与国内不同的是,国外的大学生兼职由于受相关法规、制度的保护,受父母、学校及企业的支持,可选择面更广,收获更多。国外的大学生大多可选择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能很好地锻炼实践能力和提升专业知识素养,有利于未来职业的发展。
4.大学生期望过高
研究表明,大学生未打工之前对寒假打工生活认识不足,期望过高。无论是对工资的期望还是对其他收获的期望,大学生的预期值往往高于实际值。在访谈过程中有被访者表示寒假工经历中实践能力基本上没有得到提升,现实情况远不如预期。由于在打工之前对实际情况认识不足,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会形成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心理落差,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工作甚至是整个假期生活。
三、大学生寒假打工现状的原因分析
接触社会、锻炼自己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是大学生假期打工的初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现代用工制度渐趋完善,近几年人才市场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社会实践经历”逐渐成为用人单位考核应聘者的一个重要指标。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前景,许多大学生将假期打工视为进入社会前的准备,以此来开拓视野,锻炼自我,提前为进入职场做准备。另一方面,当下部分低收入户家庭对于满足大学生受教育的需要存在困难,有的家庭甚至无法担负大学生的教育费用支出,导致其不得不利用假期时间打工赚取基本生活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農村和城市的大学生选择打工的动机大相径庭。农村的大学生主要为了满足如食物、衣服等基本的需求而打工,而城镇的大学生则更多地是为了满足如交友、旅游等娱乐性需求而打工。比如在“家庭贫困,生活所迫”这一因素上,农村大学生占12.8%,而城镇的大学生只有1.3%;而在“为了赚钱旅游、买手机等娱乐性消费”这一原因上,城镇大学生占26.6%,农村大学生只占17.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该理论指出,当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时,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城市里的大学生的生理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所以他们外出打工往往是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从村的大学生很多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而打工。至此,农村经济上的薄弱以及城乡经济的差距再次暴露出来。
四、针对大学生寒假打工现象的建议及对策
1.个人方面
(1)提高警惕,增强对危险的敏感度。大学生在打工之前要广泛收集相关信息,对用工市场进行冷静的分析,不能盲目跟风;选择用人单位之前先确认其合法性和信誉情况,对打工情况和用人单位有充分了解后再进入用人单位。
(2)增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维权意识。大学生要提前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入职前要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协议,协议的内容要权责分明,尽量明细。劳动合同作为意外发生时和用人单位谈判的有力筹码,在大学生的寒假打工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不容忽视。另外,大学生最好结伴同行,相互关照,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运用正当的途径维护自己以及同伴的合法权利。
(3)组建网络共享平台。大学生可通过微信、QQ等社交工具组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让打过工的大学生和没打过工的大学生都能在平台上交流经验,这样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意外的发生,同时也可增加信息的获取渠道。
2.学校方面
(1)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高校应开设与大学生职业相关的实践课程,帮助其提升实践能力;提供相关实习机会,满足大学生社会化的需求。
(2)建立假期兼职数据库。高校联系和大学生专业相关的用人单位并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建立兼职共享数据库,将相关招聘信息放到数据库里供大学生自由选择。
(3)联系校友,寻求新资源。高校应建立一个校友联系机制,让已经有工作的毕业大学生将本单位可以实习的岗位信息提供给在读生,不断扩宽大学生获取兼职的渠道。
五、结语
在大学生寒假工这一群体中,女生比男生略多,农村大学生远远多于城市大学生。寒假期间外出打工的大学生大多来自于核心家庭,消费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经历,如兼职、参与社团活动、支教等。打工过程中,大学生工作地点的治安情况和往返途中的交通情况相对良好,在食品安全上和工伤情况方面隐患较多;从事电子制造业的大学生相对其他行业来说能赚取更多的工资,但不管从事哪一行业,都普遍存在被苛扣工资、延迟发放工资等情况;很多大學生维权意识差,相关法律知识欠缺,权利被侵害时很少有采取行动维护自己权益的情况;大学生外出打工前对真实的打工市场认识不足,期望过高,实际得到的锻炼远远不及预期,大学生往往是被用人单位压榨的廉价劳动力,从事的职业和专业相关度不大;在社会支持方面,国内还没有一个成形的支持体系,除大学生父母、同学朋友的简单认同之外,学校、政府及用人单位的支持基本上出于空白阶段。
如何很好地开辟国内的大学生寒假工市场,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相对和谐又能锻炼大学生的良好环境?这不是某个群体或某个单位能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大学生个人、学校、政府及用人单位等群体或单位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多管齐下,共同努力,通过资源的整合,形成一个完善、互通的联动机制,从而推动大学生寒假工这一群体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姜馨蓓.大学生兼职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大学生“SRT计划”项目(贵大SRT(201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