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娄烨文艺电影边缘题材书写的温情回归
——以《推拿》为例

2018-03-27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娄烨文艺片推拿

近些年来国产文艺电影的发展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文艺电影的产量逐年增加并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如2010年张艺谋执导的《山楂树之恋》获得1.44亿票房,成为文艺片高票房的起点。《归来》《白日焰火》等文艺片票房过亿。张艾嘉的《相亲相爱》、文晏导演的《嘉年华》入围今年金马奖。近年来文艺电影无论在口碑上还是成绩上都十分可喜。娄烨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推拿》是娄烨在影院上映的第二部影片,本文通过《推拿》这部影片浅析娄烨导演创作风格的转变,阐述以娄烨为代表的地下电影导演开始从“地下”逐渐走向地面,从边缘题材书写逐渐向温情的主流模式回归。

一、《推拿》的题材特色

《推拿》是由毕飞宇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描绘了推拿中心一群盲人技师的爱情故事。原著作者毕飞宇之所以能够细致入微的描绘出盲人的内心世界,是因为他年轻时曾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担任盲人的教学工作,毕飞宇的经历使得他在创作时能够真实细腻。影片的开头娄烨用心地将演职人员的字幕做成旁白,使坐在影院的观众更具代入感,不是用眼睛“看”电影,而是闭上眼睛“听”电影,切实感受到盲人的世界。

导演以群戏的手法描绘了《推拿》中每个人物,每个人的故事也都代表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影片开头就讲诉了沙复明相亲的片段,他的相亲对象身体健全、长相普通。从女方母亲的态度来看,她是不同意自己的女儿嫁给盲人,女方母亲执意拉女儿离开,但女方父亲却想坐下来和沙老板多加交流,女方父亲对这个边缘群体充满的好奇,像看待特殊物种一样去参照这个群体。相亲失败后,他又渴望得到常人口中所说的美丽,开始对都红展开追求,对都红的所谓的爱情并不是因为两人产生了真正的感情,而是他听到客人一次次夸奖都红的美貌与身材,想得到这份虚荣,为达到目的他不惜夹伤都红手,使都红彻底失去生存的技艺。影片中最为让人动容的台词是都红拒绝他的话:“你不过是爱上了一个概念。”盲人的世界里怎会有美丽的概念?

本片另一条线索小马,小马在幼年时被车祸夺去了视力,他进入过常人的世界,也渴望回归常人世界。小马情感线复杂,对嫂子小孔的气味的痴迷,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他的同事看出了他的异常,带他去了洗头房。发廊妹小蛮用身体打开他的心房,用性平和了他的情绪,用情为他赎回了精神。在群戏描写中,女性是黑暗中的一抹亮色。女性被导演赋予了希望,不管是生活还是爱情,她们鼓足勇气,愿意向目标努力,为追求幸福竭尽全力。

相比毕飞宇的小说,电影中人物设定发生了改变,不是一个人物一个章节的设置,将剧中人物穿行在复杂的感情迷宫,两两之间互有交际,每个人物又需要独自面对亲情或爱情的阵痛、撕裂。这样的人物设置,保留了一部分的群像气质,但也造成剧情的凌乱。如果不仔细观看影片,人物关系很可能被忽略过去,使得观众对故事矛盾的发生不明就里。

二、娄烨电影温情点的凸现

有影评人说娄烨一生只拍了一部电影。娄烨执着于描写边缘化人群的爱情故事:《苏州河》讲诉了牡丹的殉情;《颐和园》讲诉了畸形的三角恋;《春风沉醉的夜晚》讲诉了同性之爱。《浮城谜事》讲诉小三小四的纠缠。《推拿》延续了娄烨电影爱情的一贯主题,这部在讲诉推拿中心盲人技师爱情生活的影片,人物选择仍聚焦于社会边缘群体,娄烨对于敏感话题的触碰并不是故意引起噱头,而是将关注的视点放在生活中的普通人,边缘人身上,摒弃历史文化的挟裹,还原真实生活、真实人性。影片《推拿》它真正想表达的是他们与普通人无异的情感和欲望。影片既保持了阴郁冷峻的一贯风格,也包含着娄烨电影少有的温情与亮色。

在镜头语言上,娄烨始终追求阴郁的影调,善用灰色表达导演对世界的认知,常常采用肩扛手持的拍摄方法,画面呈现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纪实的风格,在表演上给予演员自由想象的空间。在娄烨电影作品里,人物的生活在肮脏杂乱的城市一角,天总是灰蒙蒙的,常常伴有下雨天,一旦开始下雨,便预示着不祥预兆。在《颐和园》里,大雨作为影片的场景用以表现虞红的心痛;在《苏州河》里,牡丹在雨天选择殉情;在《浮城谜事》里,雨中发生杀人案;在《推拿》中一个男的将一个女的扑倒在床,一番鱼水之欢后,画面接的是大雨下南京脏乱的街头,电影伴随着即将来临的血腥场面转向收场,影片节奏由高潮跌至结束。雨天是娄烨电影常常使用的一个场景,有时会在电影中出现多次,雨被导演赋予了象征意味。

娄烨在电影学院求学期间受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着眼于社会现实题材,关注底层人的生活,关注边缘人群的精神状态。娄烨的电影作品也打上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烙印:对现实的密切关注、实景的拍摄手法、长镜头的运用等。娄烨在承袭了新现实主义风格同时结合中国的真实国情进行创作,进而完成了纪实美学的中国化。娄烨影片常以朴实、真挚和深刻的情感去打动人,内容上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把镜头聚焦于表现边缘人的真实生活,饱含人文关怀。他希望通过镜头去展现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国民的精神状态。

三、娄烨电影回归主流模式

近年来,文艺片在中国电影产业调整期间逐渐回归主流模式,以娄烨为代表的文艺片导演愿意放下身段,不再过度追求艺术的高度,电影语言的晦涩难懂。开始在文艺片中主打温情路线,回归到主流价值观中。文艺片的温情回归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方面是第六代导演在体制内的转化。第六代导演是在第五代导演的盛名之下成长起来的。“第六代”导演作品风格独特,既有别于中国电影的传统叙事模式,也不同于第五代导演的经典影像风格,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关照第六代导演的学习成长环境,他们急于摆脱第五代的光环,在电影风格上追求个人色彩,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及的一个概念——“作者电影”。这样的“大师情结”“精英文化”影响了第六代导演,在初期创作,第六代渴望创作作者电影,影片选材从自我的成长历程出发,拍摄了大量反映时代特色与社会转型时期的电影,表现了在时代洪流中的小人物的迷茫孤寂,展现第六代的艺术性格与艺术精神。第六代创作的影片,例如《山河故人》、《苏州河》、《二次曝光》等。这些小成本电影保持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并在电影节上屡获殊荣,得到国际认可,但他们彻底摒弃商业,走向极端,他们拍摄电影画面阴郁,场景通常设定在脏乱差的一角,始终关注于社会边缘人物和极端人群,这样的题材虽然吸引国际电影节的关注,影片内容却得不到国内观众的认可,不符合国内观众的观影习惯,从而始终得不到主流意识群体的关注。所以为了使自己生存下去,以娄烨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不得不采取温情路线,回归主流价值观的创作模式:在保持自己创作风格的同时,在内容上加入温情元素,表达普通情感,走进大众的视野中;他们的温情回归也存在这方面的原因:当第六代导演刚开始拍摄影片时,以张艺谋、陈凯歌为首的第五代导演开辟新路,走向了商业片的拍摄,因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大部分的电影资源掌握在第五代导演手中。第六代面临着双重困境,一方面是其需要在艺术风格上有所突破,另一方面也要与第五代在电影市场上展开竞争。在电影市场上的竞争要求第六代导演的创作斩断锋芒,走向温情路线,回归主流意识,采用“曲线救国”的方法来发展个人的电影之路。

以娄烨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不断开拓进取,保持自己电影风格的同时在影片中加入了主流的元素,不断寻找艺术与商业的交融点,打破艺术片的瓶颈,以温情路线,向主流模式回归。《推拿》不仅是娄烨导演由边缘题材书写的温情回归,也将会是中国文艺电影温情回归的一个起点,第六代导演将会浮出地面,逐渐得到体制内的认可,这不完全是一件好事,但一定是一个进步。

参考文献:

[1]詹庆生.艺术电影的市场之路及其反思——以《推拿》为例[J].当代电影,2015,01:35-37.

[2]陶奕骏.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作品的影视美学特征分析[J].美与时代:学术(下),2015-3-14.

[3]钟大丰.中国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娄烨文艺片推拿
消费社会下电影的发展现状及文艺片出路探析
当代文艺片的灰色诱惑与艺术表达
娄烨电影中的纪实主义风格——以《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为例
娄烨春风永远沉醉(下)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
于兰蒙特利尔获奖
其实我别无选择
《归来》打破多项纪录
娄烨:给“散客”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