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小板抗体检测对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

2018-03-27

关键词:配型血液病计数

张 燕

(周口市中医院输血科,河南 周口 466000)

血小板是血液的一种重要成分,近年来,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及成分输血的不断推广和发展,血小板的临床需求量不断攀升,血小板输注已成为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疾病、预防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病以及其他肿瘤放疗或化疗等引起的骨髓抑制等患者的治疗[1]。但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在多次输注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成分血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同种特异性抗体(主要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和人类血小板抗原抗体),当患者再次输注血小板等血液制品时可引起同种免疫反应而致输注无效[2]。为提高血小板的输血疗效,对本院部分血液病及其它实体肿瘤患者输血前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和人类血小板抗原(HPA)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周口市中医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需要输注血小板进行治疗的370例血液病及其它实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6例,女性144例,年龄17~69岁,平均(45.47±6.22)岁。既往有输血史220例,无输血史150例。实体肿瘤患者215例,从高到低依次为乳腺癌56例,胃癌42例,食管癌38例,肺癌33例,肝癌30例,结肠直肠癌9例,宫颈癌7例。血液病患者155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急性白血病6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44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7例,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16例,骨髓瘤3例,淋巴瘤1例。血小板抗体检查及配型均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

1.2检测设备和试剂 检测设备:TD-3型血型卡离心机(长春博研器械有限公司),恒温水浴箱(天津东康科技有限公司);BC-5000型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深圳迈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述设备均校准合格,可以正常使用。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试剂盒(长春博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试剂盒批检质量鉴定均合格,实验均依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和判读结果。

1.3方法 所有患者采集5 ml空腹静脉血于EDTAK2抗凝管中,离心并分离上清,分别进行以下检测:(1)血小板抗体检测。血小板HLA、HPA抗体筛查采用固相凝集法,具体实验操作为:取3人份均在有效期内“O”型单采血小板等比例混合,生理盐水5倍稀释、混匀制备成血小板混悬液,分别向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样本孔内加入50 μl血小板混悬液,3000 r/min离心5 min,应用清洗液洗涤3遍,各孔内加入低离子溶液100 μl,再分别向对应孔内加入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患者样本各50 μl,37℃恒温水浴箱内孵育30 min,清洗液洗涤5遍,分别向孔内各加入50 μl抗人IgG和指示红细胞,离心、观察结果。(2)血小板交叉配型。取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患者血浆和献血者单采血小板(ABO血型与患者一致)进行交叉配型,具体方法同血小板抗体检测,弱阳性和阳性为交叉配型不合,阴性为交叉配型相合。

1.4输注血小板后疗效评价 患者输注后分别于1 h和24 h复查血常规进行血小板计数,以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来评定输血效果,CCI=(输血后血小板计数-输血前血小板计数)×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数,当输注血小板以后1h CCI>7.5×109/L,或输注血小板以后24h CCI>4.5×109/L,则判定患者输注血小板治疗有效。

2 结 果

2.1血小板抗体检测情况 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370例肿瘤患者中,共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52例(14.05%),有输血史和既往无输血史患者分别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47例(阳性率21.36%)和5例(阳性率3.33%),两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04,P=0.000)。

2.2实体肿瘤与血液病血小板抗体检出情况 在215例实体肿瘤患者中检出血小板抗体19例(8.84%),155例血液病患者检出血小板抗体33例(21.29%),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实体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4,P=0.001)。

2.3不同输血次数血小板抗体检出情况 在220例既往有输血病史的肿瘤病例中,患者输血次数越多其血小板抗体检出阳性率越高,不同输血次数分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98,P=0.000),表1。

表1 输血次数对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的影响

2.4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随机和配合性输注后1h CCI和24h CCI比较 52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给予随机和配合性输注(每组均26例),两种方式输注前血小板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输血后配合性输注患者平均1h CCI和24h CCI显著高于随机输注患者(均P<0.05),表2。

表2 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随机和配合性输注效果比较

3 讨 论

血小板是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分裂产生并参与止血、凝血过程以及维持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一种血液有形成分,血小板尤其是机采血小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血液病及实体肿瘤等所致血小板功能障碍、数量减少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以恢复患者机体正常的止血和凝血功能[3]。但一些研究[4-5]显示,并不是所有输注血小板患者在输血后均能达到预期恢复止血、凝血功能的治疗效果,对于既往有输血史(包括输注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血液制品)或妊娠史的患者易诱发产生HLA、HPA等同种异型抗体,当这些患者再次输注血小板时易引起输注无效,并且,这部分输注无效的患者输血后复查血常规,患者血小板计数常常不升高,甚至会出现血小板计数下降现象。ABO血型同型随机输注是当前我国多数基层医院血小板输血治疗的主要方式,但此种输血方式对于存在血小板抗体的患者来说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并且也加重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5]。

本研究结果显示,370例需要输注血小板治疗的肿瘤患者中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52例,阳性率为14.05%,其中220例既往有输血病史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47例(21.36%),150例既往无输血病史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5例(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随着患者输血次数的增加而升高。罗圆圆等[6]研究显示,反复多次输血患者约有30%~70%的患者可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并且即使输注经过滤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长期输注血小板治疗仍有18.7%的患者可产生HLA抗体。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215例实体肿瘤患者中检出血小板抗体19例(8.84%),155例血液病患者检出血小板抗体33例(21.29%),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实体肿瘤,可能因血液病患者病程较长,常需要反复输血治疗,易引起机体同种免疫反应而产生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7]。

同时,本研究对血小板抗体阳性的26例患者分别给予随机性和配合性输注血小板治疗,结果显示,配合性输注血小板后1h CCI、24h CCI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随机输注组(均P<0.05),这是因为配合性输注患者虽然机体内也存在HPA抗体和/或HLA抗体,但通过交叉配型可为患者选择与之相合的血小板进行输注,从而避免了由血小板抗体、抗原免疫反应所诱发的外源性血小板的破坏,因而这部分患者在输血后复查血常规显示血小板计数较输注前有明显升高[8]。

综上所述,长期、多次输血治疗的肿瘤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血小板抗体阳性,此类患者在输注血小板治疗前进行抗体检查以及阳性者进行交叉配型,可避免因盲目输血而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和加重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曹琰.血小板输注治疗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4):386-388,391.

[2] 周映君,韦喜敢,周建月,等.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病因探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1):1580-1582.

[3] 孙文兵,孔健.血小板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J].医学研究杂志,2016,45(1):1-3.

[4] 李喜莹,赵国华,于晶晶,等.血小板抗体检测在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2015,37(6):584-587.

[5] 张学慧,王晨,康晓宁,等.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4):407-409.

[6] 罗圆圆,陈麟凤,汪德清.132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9):835-838,845.

[7] 胡文静,叶盛,费荣,等.血液病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研究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6,29(1):86-88.

[8] 邵树军,郝宝岚,董晓锋,等.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2):1327-1329.

猜你喜欢

配型血液病计数
古人计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组配型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调整方法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这样“计数”不恼人
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配型结果分析
HLAMatchmaker软件分析Eplets的配型在临床肾移植配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