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

2018-03-26吴应刚

魅力中国 2018年29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应对措施初中数学

吴应刚

摘要:初中数学的教育中,教师处于独角戏的自我认知中,学生也就自然而然的推动到被动的学习位置上,教师若是加以引导,预留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也就循序的走进了思维发散的主体空间中,目前的素质教育已经明确要求“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度”,避免在轻松的环境中,对学生过于放任自流,同时也要避免教师过多的干预,压制学生的思维迁移,探究式教學只有在这样的模式下,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效果,排除现有的问题,获得全新的教学模式构建。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问题;应对措施

引言:探究式教学将学生推动到求知的舞台上,探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教师应从旁做好辅助,只有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才能够逐渐的脱离教师的帮助,从思维的狭隘空间上拓展到更加广阔的天地,思维就像是一个亦步亦趋的孩童,随着探究的牵引,思维成长出坚实的骨肉,不再需要别人的搀扶,能够带领学生找到问题的化解之发,以多条路径的选择激励学生去创新、创造,找到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中应改变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乐趣,以多元化的形式实现自我的启迪。

一、创设情境,启导探究

数学的知识定理较为繁杂,教学中太过于直接的翻阅书本、口头描述,难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思考,此时教师可灵活构建数学的自主空间,通过情境的构建,引领学生走进轻松的探究氛围中,教师可设定情境目标,从问题的质疑、分析、思考等一系列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情境需从学生熟知的内容着手,最好从先前学习的知识开始导入,已经掌握的内容不会让学生感到陌生与畏惧,同时还能够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在“平方根”一节中,情境的创建就可以依托正方形边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反向思考“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边长谁会?”这样的问题经过反向推理并不困难,学生很快就投入到探究的环节中,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越是看似简单的问题往往在思考的某个环节容易出现认知的障碍,就相当于你走了一路,突然间没有路了,就会自然而然的去找路,学生的思维此时空悬,既觉得能够完成任务,但又有些摸不着头脑,此时教师导入“平方根”的概念,学生如当头棒喝,这样的情境下,想不加深记忆都难,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悬念,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到好奇,当这种浓烈的探究欲望闪现,学生又抓住了熟知的一项知识契机,也就会顺藤摸瓜的不断攀升,采取常规化的问题进行情境搭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吸引学生参与,这样后续的教学内容才更加容易跟进。

二、建立模型,研讨探究

数学的知识是一个系统的内容,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思维的模型,将数学的知识内容都集中的整合起来,使得学生善于提炼出头脑中的数据库,来准确的嵌入数学公式到有关的问题当中,获得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数量关系与规律”等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出示教具,利用计算塑料棒,摆出不同的图形样式,摆四边形需要4根教具,基于原本的四边形上再次填充一个四边形时,就需要加上3根,一共是7根教具,摆正3个四边形时,就需要共10根,以此类推,虽然前端的数字学生可以通过思维模型的构建来完成计算,随着数量的累积,学生的数感无法支撑思考,必然要整合规律公式,学生已经参与了实践互动,可自主的提出规律构思,也就唤起了学生的自主质疑潜能,学生通过问题的不断肯定与否定,逐渐的走出迷雾与困境,获得“拨开云雾见月明”的豁达。

三、综合实践,用中探究

探究仅仅依从理论内容来展开既枯燥又难以找到思路,教师应找寻契机,利用综合时实践的模式,挖掘教材中的启发条件,在问题的整理归纳中,启发学生的探究自主积极性。例如: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采取多媒体拼图的形式验证勾股定理,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图纸完成动手操作,深化领会勾股定理的内涵,教师可发放格子纸张,展示行距、列距都是1的方格网,提出已知的问题,让学生探索边长之间的关系,得到两个矩形的投影,引导思考: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怎样的特殊关系?最后导入 “勾三股四弦五”的定理,并提出课后的疑问“直角三角形中,如果勾为3、股为4、那么弦为?勾为6、股为8、那么弦为?等”循序的参悟“勾股定理”并能够自主的完成印证。再比如:学习“垂径定理”时,教师在课堂上呈现出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等的形态,在学生衍生兴趣后,以合作的模式,让学生进行拱桥的设计与构建计划,学生结合当地的环境与资源条件,为自己的家乡进行拱桥的方案设计,虽然期间很多思路都不够成熟,但在数学的实践中,不仅使得学生对“垂径定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将“垂径定理”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学以致用,同步还激发了学生报效祖国的愿景,达到了数学多层次的教育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的探究契合现阶段的素质教育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启蒙,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结合已知的条件,逐步的发散思维,自主在轻松的空间中,摸索到数学的真理,形成内心的满足,有效的消除对数学的陌生与恐惧心理,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模型构建,还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预留自主思考的时间,使得学生有机会阐述独立的观点,此间学生的错误发生在所难免,教师可依从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并在辅助帮衬下引领学生走出认知的误区,以合作探究或者是自主探究的方式,为学生的创新思考提供契机。

参考文献:

[1]明艳华,梁金健,何伟雄,吴崇光,韦超能.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课题研究总结[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1(13):121-122

[2]安芸然,储祥凤.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教与学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20)

[3]刘莉.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应对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2(17)

[4]叶世祥.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J]. 教育, 2016(12):98-99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应对措施初中数学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