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8-03-26杨倩
杨倩
摘要:离退休管理工作随着离退休职工群体应运而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19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剥离省属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2016]46号)精神,开展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采取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分离,人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管理服务。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
一、实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目的及意义
实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既按照文件要求,顺利完成退休人员信息登记、失联人员查找,以及档案、人员、资产、组织关系移交和派驻社区人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这是进一步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属地管理,可以使退休人员得到的更好的服务,就近参加社区文体活动,退休党员就近参加党组织活动。其次,这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此外,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部分退休职工退休后或随儿女移居他地或回到原籍生活,还有不少退休人员的子女不能在身边照料,也迫切希望社区组织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为了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二、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是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推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有序移交。
根据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相关文件的要求,依次完成退休人员信息登记、失联人员查找,以及档案、人员、资产、组织关系移交和派驻社区人员等工作。
在信息登记阶段,设置退休人员信息采集登记组;为便于省内异地及外省退休人员进行信息登记,专门开辟了免排队绿色通道;同时为住院和行动不便退休人员成立机动登记组,上门服务;并在信息采集期间,抽调人员组成手写采集、信息上机两个组,联合办公。
查找失联人员阶段,在前期的信息登记中,由于一些老同志电话号码改變,联系不上,或体弱多病不能到矿等原因,为此需抽调人员成立工作小组,奔赴不同地区,通过联系其亲朋好友和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等多种方式,依次与这些人员取得了联系。
在与社区对接方面,做到主动对接,移交到位。根据退休人员居住区域,成立了对接组和分区移交工作组,负责与当地政府、社区、街道联系沟通移交工作相关事宜。便于退休人员移交之后更好与当地社区、街道实现服务对接。
在派驻社区人员方面,根据相关文件要求以及集团退管中心的相关工作安排,派驻人员均按时到位,并服从社区管理,并配合社区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二是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基本信息实行社会化管理。
企业退休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后,采取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分离,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基本信息移交属地管理。人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管理服务,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进一步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是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
企业退休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后,为每一位退休职工办理一张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详细注明移交之后,退休人员所属社区、街道,以及街道主要领导、办公场所联系方式。
四是为企业退休人员中的党员接转组织关系,组织他们参加街道(乡镇)、社区党组织活动。
纳入社区管理的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将其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社区所在的街道党组织,易地安置的,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安置地党组织。异地居住、受聘到新的单位工作或外出务工经商的,应当根据时间长短及工作单位等具体情况转移正式组织关系或临时组织关系。
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
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重要措施,可以更有效地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也是企业改革,企业减负中的重要举措,例如企业在组织退休职工的各项问题活动,节假日慰问困难退休职工,退休职工的临时性救助方面的消耗的费用。
此外还促进了资源的优化整合、改善了职工的公共服务、营造了浓厚的改革氛围。例如,高龄老、空巢老人和特困老人,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中,切实的就近的及时的得到帮助,解决好这部分退休人员的后顾之忧,使这部分人群真正享受到优质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有特长的退休人员可以就近参与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去,使这部分退休人员在社区举办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中发挥作用,丰富企业退休人员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