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粉蒸肉
2018-03-26梁劲松王孝纯
梁劲松 王孝纯
粉蒸肉,当今餐桌上再普通不过的一道菜肴。每当看见粉蒸肉,我心头总会涌起别样的情怀,总会想起我高中的黄老师。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离家较远的一所普通高中读书,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拿些生活费和“罐头瓶”装的咸菜。周六的晚上,父亲常会悄悄出门去,握着手电筒,佝偻着腰去村里手头宽裕的人家借个三十元、五十元的。这点“借之不易”的钱,要满足一个月的开支,只能从吃饭上省,菜只有挑最便宜的素菜买。
高中阶段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肚内油水少,课堂听课,常常难耐那种空荡荡的、让人无所适从的饥饿感。但在上語文课时,这种感觉似乎有所减轻。
黄老师教我们语文。他个子高高瘦瘦的,眼睛大大的,厚厚的嘴唇,脸色黧黑,常年穿一件灰色的旧夹克,夹克拉链一直拉到顶。一直是这样,并不知道为什么。冬天他也穿着这么一件旧夹克,背着我们板书时,毛衣从夹克里耷拉下来,伴随着手臂的动作,下垂的毛衣也一动一动的。
他讲课声音大且干脆,但语音带有方言,例如,把“贡”读成“棍”。听多了,便习以为常了。他常会根据学生的提示纠正读音,但往往事与愿违,发音还是不准确,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他也常常像个孩子似的羞赧和自嘲,没有一丝老师的架子。上课讲到得意处,他会停住走动的脚步,弯腰,脖子探出向前,嘴唇撮起,大大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直视于你,神情略显惊异状,同学们并不紧张,知道转瞬间而来的是他孩子般纯真而持久的笑容。夸张的肢体动作,丰富的神情,跌宕起伏的课堂节奏,独特的方言,总让课堂充满情趣,自然让我忘记腹内的饥饿。
一天上午的第二节课,黄老师捧着书本来到班上,他放下课本,搓着双手,黧黑的脸上笑容满面,扫视全班,略显兴奋地对同学们说:“我刚才路过食堂,闻到粉蒸肉的味道,好香呐!”同学们昨天听老师讲“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句子,今天忽然来一句“肉好香”,大家一起笑起来。黄老师也跟着笑,笑完,似乎若有所思,不语。下课后,他立即大踏步走了。
中午的食堂弥漫着粉蒸肉的诱人香味,班上很多同学边笑边买了一份粉蒸肉。我还像往常一样,一份米饭一样素菜,正准备离开窗口,打菜的大师傅端出一小碗粉蒸肉,对我说:“你是二班的小梁吧?这份肉是你的,黄老师已经买过了。”一小碗粉蒸肉捧在手上,沉甸甸的,高兴之余,一种难以言说的滋味涌上心头。
那天,黄老师给班上五名家境特别困难的学生每人买了一份粉蒸肉。黄老师说的没错,粉蒸肉很香,这香味融入记忆深处,至今无法忘怀。
几十年过去了,今天的我也成了一名教师。每当看到餐桌上被大家漠视的粉蒸肉,往事如昨,忽然历历在目:简陋的教室,衣着寒酸的黄老师,惊喜的神情,下课后急匆匆奔向食堂的背影。
每次,我总是满含深情地把这个故事说给我的同事听,然后说出我的感悟:“一个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偶有瑕疵,但不可以在师德上有瑕疵。师德高尚,才会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
我每年都要去看一次黄老师,见到黄老师,我都会像学生一样认真站好,向老师深深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