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2018-03-26孙兴昌

长白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大国时代国家

孙兴昌

(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必须塑造独特的国家形象,以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实现我国的战略目标。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首次系统提出国家形象塑造问题,他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1](P162)。这一论述首次从战略高度阐释了国家形象的内涵,明确回答了中国塑造什么样的国家形象、怎样塑造国家形象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塑造大国形象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一、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基本内蕴及塑造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P10),确立了自己的大国地位,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新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对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国家形象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中,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构成了新时代国家形象塑造的基本内容。

(一)文明大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以“礼仪之邦”“文化底蕴深厚”等良好形象影响着世界。中华民族素以勤劳、勇敢、善良、智慧著称于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在国家形象塑造中要注重展现我国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塑造独特的文明大国形象。

第一,坚定文化自信,展现我国深厚的历史底蕴。一个国家的强盛是以文化繁荣兴盛为支撑的。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文化五千年的文明积淀,塑造国家形象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3],善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我国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文明中国独有的东方智慧。近年来,中华文化不断走出国门,中国歌舞、杂技、曲艺、文学等多种文化形式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贸易的长足进步,对外演出市场的持续繁荣,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一环;多所“中华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的建成,成为展现我国深厚文化底蕴、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第二,坚持“和而不同”,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正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创造了灿烂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在国家形象的塑造过程中,要坚持各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财富,在经济上优势互补,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文化上兼容并蓄,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丰厚滋养;在外围上辐射粘连,为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文化交流提供助力。坚持“和而不同”的思想,让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焕发出强大生命力,这是我国大国形象的重要方面,也是不断书写中华民族新辉煌的重要前提。

第三,坚持包容精神,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国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国家,中国的历史就是多种文化和谐共生的历史。要坚持包容精神,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和谐共生。文化多样性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作为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文明古国,在塑造国家形象时,要着重展示多元文化相互交流、和谐共生的历史,展现文化交流互鉴在推动文明进步中的作用,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二)东方大国: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团结、山河秀美

东方大国形象塑造是新时代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共同努力下形成的,当今,塑造新时代东方大国形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内功:

第一,全面从严治党,旗帜鲜明反对腐败,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加强政治建设,将其放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首位,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思想建设,确保全党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加强作风建设,聚焦“四风”问题,推动党风政风明显好转;把好选人用人关,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加强纪律建设,严格监督管理干部,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党内监督体系,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有效遏制腐败蔓延势头……这一记记重拳给中国政坛吹进阵阵新风,得到了全党、全社会和海外媒体的高度评价,政治清明的东方大国形象初步确立。

第二,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针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反映了新时代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创新文化,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坚持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开放发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坚持共享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正在积累,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光明。

第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离不开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提高。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发力,我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做优做强文化产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塑造优良文化生态。

第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增进人民团结。稳定压倒一切,习近平高度重视社会和谐稳定,要求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努力保障和改善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以和谐促稳定、促发展。同时,强调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提出坚持总体国家观,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可以说,团结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旗帜,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习近平在《之江新语》“打好‘团结牌’”一文中说:“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也出干部。”[4](P21)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上,我们正高举党的“团结统一”这面旗帜,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为实现共同梦想砥砺前行。

第五,建设美丽中国,守住绿水青山。习近平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绿色”融入新发展理念。对内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深化环保督查、严肃监督问责等,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压态势。对外彰显中国担当,主动挑起节能减排的担子,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力量。当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长期困扰我国的严峻局面得到初步扭转,我国正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三)负责任大国: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既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特色,提出了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同时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牢记历史警示,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近代以来,我国遭受列强入侵,民生凋敝,山河破碎,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形势,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了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为国内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战略支撑。中国充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担当精神,在应对气候变化、消除贫困、解决热点问题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世界和平尽责,为人类进步出力。

第二,促进共同发展,增进人类福祉。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创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不仅给沿线各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亚欧大陆共同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前景。中国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中国积极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发达国家提供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了中国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

第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各种全球性威胁和挑战叠加,中国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努力让每个国家都有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让每个国家的人民都能安居乐业。中国坚持世界各国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发展模式多样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2015年,中国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维护二战胜利成果,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四)社会主义大国: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与活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展示中国特色,贡献中国智慧,更好融入世界。因此,塑造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更为紧迫。

第一,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开放型社会主义大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都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必须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习近平多次作出承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5](P276)当前,我国的开放是全面开放、深度开放,从北京雁栖湖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聚首到G20杭州峰会,从共建“一带一路”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投入运转,从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到北京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开放型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呼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中国正以自己的对外开放实践向世人展现一个开放型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第二,创新对外传播方式,打造亲和型社会主义大国。为提高传播效果,要创新对外传播方式,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以小事件透视大时代,以小人物折射大变化,以小故事揭示大趋势,增强对外话语的亲和力、感召力。在讲述中国故事时,要注重选择具有人类共通思维与价值的案例,如真善美、宽容、和平等,努力寻找文化的共性,激发人性的共鸣。习近平主席亲力亲为,在出访和参加国际会议时的署名文章、专访和重要讲话中,总能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表明中国态度,将中国发展经济、改革和反腐的信心传递到海外。习近平在国际舞台上以海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中国故事,为中国代言,不仅拉近了中国领导人同普通民众的距离,也塑造了中国亲和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为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打造活力型社会主义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重大成就,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社会主义中国之所以充满希望与活力,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选择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因为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当前,“五位一体”的发展蓝图已经铺开,各领域发展活力进一步迸发,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正逐步解决。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国“风景这边独好”,令世界瞩目。同时,着眼于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人民普遍关注的大事开展工作,主动回应人民关切,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引下,充满希望与活力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基本特征

新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准确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既展现了中国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回应了时代关切,体现了以下基本特征:

(一)人民性

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注意倾听群众呼声,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新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鲜明地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彰显了人民主体力量。塑造国家形象,就是要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利益,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最终要为人民造福。塑造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离不开人民的辛勤耕耘和艰苦创造,离不开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因此要把人民视为国家形象塑造的依靠力量,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要让广大人民分享国家形象提升所带来的“红利”,增强人民的获得感,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国梦想。

(二)整体性

从“天人合一”到“万物一体”,强调整体性、统一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新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也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国家的无形资产,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共同搭建起了国家形象的理论框架。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在国际新闻传播中所形成的国家形象一般具有片面性,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形象甚至被严重扭曲。新时代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在国家形象上公认的最大公约数,是对中国国家形象在整体性上的最新表达。因此,在未来的国家形象塑造之路上,要按照新时代国家形象塑造的要求,坚持整体性和系统性,降低片面性和“失真”及被扭曲的可能,把我国的国家形象全方位立体地鲜活地真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世界了解一个全面的中国。

(三)开放性

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生生不息、绵延发展,必须坚持开放性,展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和胸怀,善于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这种开放性,植根于中国传统“和”的哲学和“生”的哲学。“和”,要求秉持开放的胸襟,容纳别人、谅解别人,意味着开放与包容。《易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这种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关注民生和社会和谐安定的理念同样展现出了文化的开放与包容。新时代国家形象塑造展现出的开放性特征有力回击了中国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快速发展、勇于承担责任、坚持公道正义的社会主义东方大国形象,这种形象是开放的、文明的、可亲的,易于被世人认同和接受。

三、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时代价值

新时代国家形象塑造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国家形象塑造的实践探索而提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的又一理论创新成果,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形象思想

新时代国家形象塑造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国家形象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形象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期就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并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宏伟蓝图进行描绘,形成了无产阶级的国家形象观。列宁在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社会主义国家形象观。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除旧布新,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对新中国的国际形象进行了清晰的定位。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和平发展、改革开放、安定团结作为国家形象的核心要素。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国家形象问题摆在外交战略的重要位置,指出要加强和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形象的主张。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构建新时期中国国家形象提出了纲领性要求,提出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6](P236)。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形象思想,提出了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这一基本的形象定位。同时又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国家形象不断注入新内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国家形象的新要素,“五大发展理念”为国家形象增添了新内容。这些不仅适应了中国发展进步的要求,也是更好实现国家利益的战略选择。

(二)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顶层设计

国家形象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展示国家整体实力的窗口,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国家形象塑造把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统一起来,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为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形象提供了理论指导,是当前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顶层设计。

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从多方面入手,有步骤、分阶段地塑造我国国家形象。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更有质量、更可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从严治党,对腐败“零容忍”;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创新对外传播方式,增强国际话语权……按照国家形象塑造的顶层设计,我国国家形象建设全面展开,根据《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海外对中国整体形象好感度不断提升,中国对外影响不断扩大,科技创新能力广受认可,大国形象进一步确立。

(三)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

新时代国家形象塑造具有丰富的内涵,为当今世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适应国际形势的新变革新调整,习近平提出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是我国对国际关系新的认识,也是对和平发展战略的丰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照顾他国合理关切,以共同利益、共同命运、共同责任作为纽带,兼顾本国发展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新时代国家形象塑造中的坚持和平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等相关内容也是我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是应对各种全球性威胁和挑战的中国方案,这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必将对国际秩序的调整与变革产生重大影响。习近平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不仅追求中国国家利益的实现,也推动建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新世界,使中国赢得了更多全球共识。

结语

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都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准确地表达自己。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正是在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国家观,它是新时代塑造大国形象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思想的形成,是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展现了习近平在新时代对塑造大国形象的独特思考。

当前,要全面准确理解新时代国家形象塑造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有步骤、分阶段地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努力向世人展示我国良好的大国形象,切实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以国家形象塑造的新成就助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国家形象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塑造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仍然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是我们不懈奋斗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4]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6]胡锦涛.胡锦涛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大国时代国家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把国家“租”出去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