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会柑普茶标准化生产工艺研究

2018-03-26陈梅斯练习中江门市食品检验所

食品安全导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新会陈皮挥发油

□ 陈梅斯 练习中 江门市食品检验所

江门市新会区一直都有种植茶枝柑的传统,作为传统的农作物,茶枝柑皮的药用价值早在明代李时珍所编写的《本草纲目》中就有专门的记载,并有“柑皮纹粗,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广中采者为胜”。明代的“广中”地区即今天的新会,名扬海外的新会陈皮原料即为当地的茶枝柑皮。众多中药文献的研究表明,新会陈皮因含有51[1]种挥发油,尤其是黄酮类成分远高于其他产地的陈皮,因此药用价值突显。

近年来,新会陈皮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推广下,迅猛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衍生出新的产品—新会柑普茶。其实新会的柑普茶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唐代陆羽《茶诗》也有提到以橘皮煮茶,但真正使新会陈皮与云南普洱茶建立联系的是清朝新会进士罗天池,一日他错把妻子煮的陈皮水当开水冲泡从云南带回来的普洱茶,竟发现对于咳嗽多痰等感冒病症有一定的疗效。经过对陈皮和普洱茶结合形式的多次尝试,终于形成用柑皮填茶扎紧,自然晒干或风干的模式,也是目前大多数柑普茶厂所采用的工艺模式原型。

传统的柑普茶生产工艺均以手工制作为主,放在室外自然风干,非常不符合现代化食品企业的卫生要求,而且传统工艺还存在产量低、质量无法标准化控制的明显缺陷,与现代食品行业要求的高度自动化及食品的安全性、质量统一的标准相距甚远。本文结合2019年实施的柑普茶地方标准DBS 44/010-2018《新会柑皮含茶制品》以及GB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以一百多个柑普茶生产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提出对关键工序的改进,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工业化生产的规模。

1 传统工艺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柑普茶制作工艺是以新鲜柑为原料,然后挖肉、填茶、晒干。南方的气候偏潮湿、温暖,这种工艺除了会因为人工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外,还有主要的干燥阶段会由于时间过长、环境无法控制,更加容易被污染。加上现代化城市发展速度快,空气中尘埃等悬浮粒子比较多,加上近年来极端气象情况多发,这种生产模式已经不能保质保量了。

落后的工艺,无法保障的卫生环境,会导致大量的微生物滋生。自然的晾晒过程中柑普茶的干燥程度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如果原料是成熟的大红柑,柑皮含糖量较高,水分大,本来就难以晾干;加上新会柑完全成熟时的天气均以多云为主,空气湿度大概在60%~80%,因此晾晒时间不得不有所延长,同时,塞进柑壳内的普洱茶叶由于被夯实,还不能保证内部会彻底干燥透,产品时间长了容易发霉。

2 工艺改进部分

2.1 挖果肉工序

新会柑在未完全成熟时,果肉与果壳结合较紧,果壳由于水分足,纤维结构松散,显得皮脆易烂。因此人工挖肉存在“轻挖挖不动,用力皮会破”的担忧。在现代食品生产企业规范中,要求生产过程能尽量自动化,避免人工操作带来的污染,同时规范明确接触食品的材质是卫生、不易脱落的。同时,人工挖肉效率低,作业标准不一,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已有企业使用自动化设备同时进行开壳及挖肉工序(如图1所示)。其原理是采用模具(三瓣式)夹住鲜果,用打孔的方式在表皮上开洞,然后采用快速搅拌果肉,致其与果壳分离,然后利用真空吮吸的方式将果肉吸出果壳,完成开孔和挖果肉的全部步骤。

图1 生产工人在使用挖果机

经过实践,对于果皮相对较软的二红柑(半成熟新会柑)以及完全成熟的大红柑,这机械挖肉相对困难,打孔时会因果体变形而打歪,废品次品率比较高。这个时候,采用大包围方式制作的模具会减少柑果在挤压时产生的形变,提高正品率。

挖肉机必须将果实固定在有固定形状及体积的模具上,而天然的果实由于种种原因,其大小、形状均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必须配合柑果筛选设备一同使用,让不同规格的果实能分别批量生产。

筛选机的原理是利用滚筒上的孔径大小不同来挑选体积迥异的柑果,达到分类的作用(如图2所示)。大部分企业会将筛选机与洗果机相连,使生产的流程更加顺畅,经过洗果、筛分之后,原料被直接送进车间进行开果挖肉。

选果挖肉都是柑普茶生产企业中工人数量最多的工序,产品质量的好坏与工人的熟练程度有关,而且产量不高。新鲜新会柑采摘后,两天之内必须进行开果处理,否则果皮会因为失水而导致开果难度大大增加。该工序进行机械化生产后,产量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也有所保障。

图2 筛选机在进行分果

2.2 干燥工序

传统的干燥方式为天然晾晒,果皮中的挥发油在阳光的热力下渗透进普洱茶叶中,被茶叶吸收,这个过程必须有好天气和足够大的场所配合。但柑普茶生产的季节从每年的六月到十一月,这正好是南方台风季节,天气变化大,难以保障在收获季节时原料能及时被生产成成品,因此改进晾晒工序是非常必要的。

近年来,新会柑普茶生产经历了一个由高温烘干向低温烘焙的摸索过程。高温烘干一般为12小时左右,温度为70 ℃左右,产品干燥快,但也由于温度高导致柑皮内的糖分焦化,同时挥发油也会随蒸汽挥发尽,新会陈皮的药用价值尽失,产品泡出来的茶只有焦糖味。因此,目前大多数生产企业都采用低温烘干工艺,温度控制在45~55 ℃左右,干燥48小时左右。虽然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柑普茶保留了柑皮的香味,但挥发油也避免不了损失,柑皮上的油囊也会因温度快速升高而老化、爆裂。

有部分生产企业使用加热抽湿的方法来完成这干燥的工序,温度维持在25~35 ℃,干燥时间长达70小时,这样既保存了油囊的完整,也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挥发油的损失,产品较接近传统方法生产的产品。

由于抽湿烘干法(如图3所示)时间长,生产的连续性差,对陆续收购进来的原料会造成堆积的情况。为改善这种情况,此类烘房均采用连排小间设计,既可以满足不同时间进厂的原料生产需求,又不会因为干燥程度不同,而造成产品的交叉污染。

图3 柑普茶的抽湿烘干法

不管采取上面何种方式干燥,产品的风味与经过传统工艺制作的柑普茶还是有较大的区别,原因是传统工艺中,柑皮中的挥发油会在陈化过程中缓慢地发生化学反应,然后产生少量芳香烃类的物质,于是在口感上有了差别。为了进一步接近传统产品的品质特性,目前有部分企业开始采用半生晒的模式。这种模式分先烘后晒与先晒后烘两种,多数企业采用前者。将已填茶的柑果烘至半干,再挪到封闭式厂房内晾晒一个星期左右,利用阳光和空气对产品进行自然陈化。经过这种操作的柑普茶,香味有明显的提升。

由于晾晒环境得到有效控制,产品避免受到外来的尘埃及异物污染,更好地保障了食品的安全。

3 改进效果

经过一百多个企业的实践证明,上述工艺的改进能大大地提高产量,并改变传统产品质量水平难以维持、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的情况。改进的目的是在保证传统产品应有的优点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并适应现代化食品生产企业的法规要求。目前看来,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在当地工人数目没有增加且收获时间不变的情况下,产量仍呈每年上升的态势。由于减少了大量的工人参与,用工成本也有所下降,虽然设备的投入大幅增加,但与逐年上涨的工资相比,性价比还是很高的,重要是产品的质量不再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

猜你喜欢

新会陈皮挥发油
逐光·葵意时钟
——新会葵艺创新产品设计
卡西米罗·吉塞拉的诗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风暴来了!新会非药品遭严查,明令水产非药品类不得销售、立即停止经营
陈皮很养生 但不宜久服
聊聊陈皮的保质期
蛇胆陈皮制剂中陈皮UPLC指纹图谱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四邑方言新会话的声韵调研究
艾叶挥发油对HBV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