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渤总在渴望“一出好戏”

2018-03-25小芳子璇

记者观察 2018年11期
关键词:黄渤

小芳 子璇

黄渤的人生阅历丰富得难以想象,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歌手、演员、导演身份以外,黄渤在出名以前还干过钢材生意、当过舞蹈教练、北漂卖唱、组乐队全国走穴……什么都干过,还在28岁的年纪考上了北电配音班。

时间将这些阅历融入一个好演员的骨血,用演员王迅的话说就是,“他把这些东西都存在他的表演银行里边,这些东西也不断地自我发酵”。

01

初二那年,黄渤第一次体会到出名的愉悦。

学校元旦晚会过后,黄渤经常会被女生认出来“快看快看,那就是黄渤”,很快,他又被学校选中,作为代表去参加市电视台举办的“龙城杯中学生卡拉OK比赛”。

他在那场比赛里只拿到了三等奖,但父母脸上的欣慰和愉悦让他印象深刻。

这些成就感和欢愉是差生黄渤之前无法体会的。

卡拉OK盛行的上世纪90年代,青岛街头隔不久就会钻出一家新舞厅,那成为中专毕业生黄渤最爱去的地方。

他很快不再满足于老家。在广西,他从当地找到两位跳舞的女孩,组建了乐队“蓝色风沙”。

他们去了除西藏、新疆、甘肃以外的所有省份。演出费用也从最初学校旁边歌舞厅的15元涨到了最低800元。不过,大红大紫还是跟這支乐队没什么关系,常年跟着车和大棚辗转的他们感受最多的是江湖冷暖一一被包场的人欺骗、被地头蛇欺负、全队只剩10元钱的窘迫。

1994年前后,黄渤在南京度过了一个寒冷冬天,离家几年却一事无成,这让他感到心慌:日子一直这样下去,会是哪里?

他决意去广州。

那块毗邻港澳的改革开放之地,是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源地,黄渤对新生活充满了希望。

但命运并不轻易向人展现慷慨的一面。

这段“广漂”很快也无疾而终,随后,黄渤来到了北京。在此之前,北京的“魔岩三杰”跑到香港红磡成功开唱,激励了很多怀揣梦想的年轻音乐人。初到北京虽然只能住在郊区的便宜出租房里,黄渤也觉得“眼前有团亮光”。

黄渤很努力,不过运气实在不怎么好,和他一样在酒吧驻唱的满文军、吴秀波等人先后走红,而他等来的不过是更多一点的演出机会。

模式化的演出让黄渤陷入迷茫,“我在干什么,我要干什么?”他每天问自己。他也努力对抗虚无,“哪怕今天写了一首词,就没白过”。

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黄渤后来还是离开北京,回了青岛。

02

黄渤回到青岛的1996年,下海正热,没多久,他跟一位韩国朋友合伙开了家设备工厂“韩东洋机械厂”。

他并不能真正适应新身份。

他无法识别自己要采购的机器型号,也不太喜欢生意场上的人情世故,时常在推杯换盏间感到幻灭。笑声晏晏之间,他会质疑,“这些人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我在这干吗?”

上天似乎有意嘲弄他的努力——工厂被卷进亚洲金融危机。债主找上了门,黄渤只能躲进办公室,不敢出门,厕所也不敢去。当他以为人群散去时,卷土重来的债主围住了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些窘迫经历,后来被黄渤揉进了自己扮演的小人物里。

对于演员来说,复杂生活是最好的素材硬盘。

黄渤误打误撞成为演员是在2000年,正在酒吧唱歌的他接到发小高虎的电话,后者正在拍管虎的《上车,走吧》,演司机的他推荐黄渤演了售票员。

生活终于向他展现出绚烂的那一面。

黄渤参演的这部电影获得了第21届中国电影最佳电视电影奖。虽然在颁奖仪式现场被管虎嘲笑“应该坐后面观众席上去”,但两人的合作还在继续。拿到电视剧《黑洞》剧本时,主演已定,黄渤从剩下角色里挑了一个每页都会出现的汤文军一一他本以为戏份多就是好事,不料这只是一个龙套角色,最长的台词只有12个字。

《黑洞》火了,黄渤担心的事情也发生了:他在《黑洞》里的演出让人开始怀疑他的实力。《上车,走吧》上映之后,原本有导演已经考虑为他量身打造角色,但此时,质疑包围了这位新人,他此前的出色演出也被认为只是“本色表演”。

“这个行业就是这样,有几个人说你好,没用,得很多人都承认才行。可是有一个人说你不好,你就会丧失一次机会。”

人总要自己成全自己。

黄渤决定好好研究演戏。他去考了北影的进修班,系统学习表演。但这条路也不好走,两年后他才考进北影的高职配音班,那年他28岁。

30岁的焦虑很快袭来。生日那晚,他喊了管虎一起出去喝酒,“30岁了,青春没了”。此前勾画的那些愿景好像都没实现,唱歌和演戏也见不着希望。

转机直到他毕业那年才出现。

那年夏天,他得到两个机会:留校任教,或者去重庆拍一部电影,导演是27岁的宁浩。他选择了后者,在《疯狂的石头》里扮演小人物“黑皮”。

那部电影在2006年夏天上映,宁浩和黄渤都火了。中年黄渤的演艺事业进入快车道,此后,他被称为票房保障,也成为了金马奖影帝。

03

走红之后,黄渤一度在明星的耀眼光芒里失去了方向。

2014年他只休息了一个月,往前看几年,他也只休息了一个月。

很久之前,他像所有刚工作的年轻人一样觉得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现在完全反过来了,“努力活着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这令他觉得沮丧。24岁的他拍摄《上车,走吧》时还觉得好玩,但等到40岁时,这个答案已经不能让他感到满足了。

成名的负担包裹了他。过去烟火气十足的日子也离他远去,辗转于宾馆、专车、剧组的活动路线隔离了黄渤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他尝试过反抗,比如刻意去坐地铁、去菜市场,但被认出后的围堵和最初想要的平常感相差甚远,他最终落荒而逃了。

发生巨变的不只是生活,还有工作环境。

几年前在沂蒙山的小村子里拍《斗牛》时,黄渤最多的一个镜头拍了138遍,费了好几天,鞋子也磨破了四五十双。拍《无人区》前,他跑到新疆待了两个月,为了练出杀手气场,提着刀子在屠宰场里从凌晨站到中午。

但如今,他接到的电话邀约经常是“黄渤你有没有20天的时间,来拍个戏,集中时间拍你,不行的话还可以再商量,再紧紧10天也行”。

整个行业都在变得浮躁。

身在其中,黄渤有时也随波逐流。有一个月,他在同一个影城参加了三场电影发布会,见到记者时都觉得尴尬。

他想逃离,也想突破自己。很多时候,他接到的剧本角色总是在重复,“演了一个茄子,之后找你的角色都是紫色”。

40岁那年,他拍完《寻龙诀》,决定给“演员黄渤”按下暂停键。

04

“当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你还要不要选择现在的生活?”

2018年1月,在中国电影导演中心的一场见面会上,导演黄渤抛出了这个问题。这是他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试图表达的主题。

黄渤想拍这部电影很久了。最初的剧本构思可以追溯到八年前,真正开始筹划则是在拍完《寻龙诀》之后。他放弃了很多跨界导演常见的做法——拍自己熟悉的领域或者经历,而是冒险把故事放在一个荒岛上,讲述人们登上诺亚方舟之后的故事。

为了找到合适拍摄的小岛,他几乎找遍了全世界的岛屿,最终“一年有400场雨”的屋久岛被他选中。

他得以按照自己想要的节奏去打磨电影。最初的剪辑版本长达4小时,被剪辑师告知需要剪掉一半后,他很痛苦,决定一个镜头的取舍往往都要花上一天。

这部电影最终剪了1年多,朋友经常以此调笑黄渤——他的纠结在圈内早已闻名,跟徐峥同游台湾时,他为选购特产而发愁。他也曾经因为选不到合适的床而在床垫上睡了半年。

这一次,纠结和较劲的结果看起来还不错。《一出好戏》上映后票房表现很好,评论最多的一句话是“它拍得够真诚”。

对演员身份游刃有余的黄渤,在导演过程里终于再次体会了那种茫然无知、手足无措的状态,光鲜无聊的中年生活里,终于有了一道新鲜的光芒。

戏里的马进最终选择了善良,收获了爱情。而戏外的导演黄渤,似乎也成功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是一出好戏。

猜你喜欢

黄渤
黄渤:正道的光,来教你说话
黄渤的小动作
黄渤的小动作
黄渤的小动作
黄渤的小动作
黄渤:做一个人见人爱的演员
慢下来,回归生活的真
黄渤,潜入海底软坚持
50亿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