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2018-03-25英玉娟

新一代 2017年22期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审美教育教学效果

英玉娟

摘 要:赏课是在小学课堂上开设的以绘画艺术作品为载体,旨在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课程。教学效果的体现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讲授,更多的在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与艺术的形象、内涵产生碰撞,激发心灵的火花,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性力。潜移默化的锻炼学生的美术欣赏与创作技能,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的兴趣、审美情操。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审美教育;教学效果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一般有专题欣赏与随堂欣赏两种,这两种教学具有其优点和弊端,并且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其弊端也越来越凸现,专题欣赏的优点是能够集中大量的审美信息,扩大学生的审美视野,但每节专题欣赏课教师讲授的时间很多,有的甚至整节讲,教师觉得累,学生没有兴趣,大大影响了欣赏课的教学效果,这就迫切的要求我们找到提高美术欣赏课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提高美术教师自身素质,是提高美术欣赏课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我们欣赏的作品要么是一种绘画,要么是我国或世界各国的美术精品,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美术理论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技法,还应当有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文学、历史、地理、音乐、戏曲等,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就不会在课堂上以自己富有吸引力的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不能很好的描绘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对同一绘画作品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欣赏,就会达到不同的效果。例如:我们欣赏雕塑作品《大卫》时,老师能在学生了解了基本雕塑知识时,讲述大卫的故事,学生自然会把教师精彩的讲解与雕塑真实的形象相结合起来主动的去欣赏美、感受美达到良好的欣赏效果,若教师在欣赏中,只会讲解雕塑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看作品,就激发不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学生在作品中没有获得审美的愉悦,最终没有达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效果,审美教育的功能就不能实现。

二、重视学生心理因素是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是巨大的,古今中外的一些思想家、教育家都对兴趣与教学的问题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客观事物的最主要的倾向,它是課堂教学中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美术欣赏的教学内容上我们要力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审美情绪,在教学形式上要生动活泼,如果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常期的在课堂上被运用,学生就会没有新鲜感,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灵活多变的教学使学生每次对欣赏课都产生兴趣,这样他们就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的去观察、去欣赏美术作品。

美术欣赏没有标准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到欣赏的这一特点。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联想、想象,谈谈他们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因为,“绘画语言”不像“文学语言”那样具有明确的语意性,它是片断的。因此,在情感体验、形象思维等方面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家庭出身、文化素养的不同,在体验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这样会剥夺学生欣赏美术的自由,失去了美术很广泛的表达空间,极大的压缩了艺术的审美能量,这对培养具有一定知识结构的学生,提高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失去了借助美术欣赏育人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著名版画家柯勒惠支的作品《面包》,刻画两个孩子用饥饿和渴求的目光看着母亲,小手抓着母亲的衣角要面包吃,母亲没有只能背转身哭泣的画面,但在欣赏中学生的理解却不同,有的说是母亲有意的在逗孩子不给孩子吃,有的说孩子太贪吃所以母亲不给,对于这种不同理解,教师不应粗暴的否定,而是要告诉学生时代背景,逐步的引导学生理解画面的意思,否则便扼杀的学生的想象力。

在众多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把他们看成被灌输的对象,一切均由老师一人说到底。诸如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作品种类、画面结构、局部处理方法等,一堂美术课下来学生只能被动的听,教师热情高涨,学生却没有极积的参与到绘画欣赏中去,这样的欣赏课是没有好的效果的。

老师应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好参与的特点,让学生用表演和讲故事的形式表现绘画作品,这样会使每一次的欣赏课都有新意,让学生每次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会提高,通过自己对作品的亲自参与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多媒体的误导

多媒体是教学中较好的辅助方法,但多媒体只是一种技术,它无论多先进,评判它在课堂教学中所起作用的标准只有一条,即教师如何合理运用,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师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现象——一个不变的课件是并不适合不同班级的使用,因为学生特点、教学情境是不同的。教师如果忽视具体情况,整堂课其实是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教学活动也就成了为多媒体的存在而存在,偏离了教学目的。 针对误区,要做到因材施材、因需施教,才能有的放矢。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程序或方法,没有哪位教师应该给学生设计一个“公式”,去解决美术欣赏中的这一难题。如果真的这么做,不仅是错误的,还会与美术欣赏的目的背道而驰。正是由于“欣赏无定法”,也给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创造提供了无限空间。

美术欣赏课跟其它教学一样,只要我们在实践中充分考虑学科特点、教材内容,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巧妙的选择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美术欣赏教学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面使学生的美育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肖平.欣赏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现状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01).

猜你喜欢

美术欣赏课审美教育教学效果
网络给欣赏课架上天梯
新课标背景下美术欣赏课教学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美术高年级欣赏课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之研究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