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美术欣赏课教学研究

2016-12-12陈爱华

成才之路 2016年36期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合作角度

陈爱华

摘 要:为了提高美术欣赏课教学效率,教师可通过情境巧创设、生活多融入、感官齐参与、表达多角度、交流重合作五种方式改变教学策略。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情境;生活;角度;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6-0060-01

美术课程标准给美术课增加了“欣赏·评述”这个重要的学习领域,旨在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往往照本宣科,学生要么是“没见过”“看不懂”,要么仅仅是用“真漂亮”“太神奇”“很有趣”等简单空洞的词语来表达感受,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视美术欣赏课为畏途,使审美情趣的形成、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成了空话。尽管“欣赏·评述”在每册教材中占的比例不大,但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意义重大。教师经过认真研究,积极实践,总结出了五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情境巧创设

情境是建构知识的重要条件,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学生与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应巧妙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索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领悟优秀的美术作品。例如,在学习“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一课时,学生看到兵马俑立即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地下会有这么多的兵马俑?”“为什么兵马俑的造型不一样呢?”“为什么兵马俑会穿上厚厚的铠甲?”教师并没有直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讲解,而是播放课件,带领学生走进秦朝,感受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感受身披铠甲的士兵的威武,感受一排排士兵簇拥着皇帝时声势的浩大。情境的创设,从时空上拉近了兵马俑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欣赏兵马俑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二、生活多融入

美术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化反映,因此美术欣赏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课内外、校内外的活动相结合,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如欣赏“现代建筑艺术”时,学生如果只是看看教材中的一些建筑图片,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可把学生带到校园里,让他们观察学校的教学楼。从青灰色的底座、大理石台阶中,学生既感受到与濠河风景区古色古香气息的和谐统一,又体会到一所百年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透过橙色的外墙立面、错落有致的窗台格栅,释放出欢快活泼的气息,预示着学生在这里和谐健康地成长。五幢高大雄伟的教学楼一字排开,洋溢着现代气息,意味着学校正昂首阔步迈向现代化一流学校。大家边走边看,边分析边评价,带着对审美对象的浓厚兴趣欣赏着校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兴味盎然地完成了这节欣赏课。

三、感官齐参与

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中,视觉器官发挥着重要的审美功能,但仅仅从视觉感知经验出发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教师能辅以其他感官,如听觉、触觉等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感知美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审美对象的感知体验,增强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能力。音乐和图像是对现代教学方法的有力补充。图像能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学生产生对美的直观认识,音乐能以和谐美妙的旋律让学生产生美的想象。学生从多种途径去感受作品,从不同角度去感知作品,对美的认识会更全面、更准确。例如,在欣赏“枣园来了秧歌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看着画面想象“闻到了什么气味”“听到了什么声音”,去感受节日热闹喜庆的气氛;在欣赏雕塑“着衣母婴卧像”时,教师通过图像展示母与子欢乐的场景到晚年母亲孤独的背影,并插入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在图像和音乐的刺激下,能让学生内心的情感和作品意境产生共鸣。

四、表达多角度

美术“欣赏”往往与“评述”紧密相连,教师帮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可用多种方式(如口语、文字、表情、动作、描绘、塑造和制作等)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例如,教师在进行蓝印花布艺术欣赏时,课前可布置学生进行充分预习,并且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做到有备而“赏”,他们与欣赏内容的距离就会大大缩短。教学时,教师用几个思考题引导学生,并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感受等方面让他们观察画面。有的学生说“蓝印花布色彩明快”,有的学生说“蓝印花布线条简单粗犷”,有的学生说“蓝印花布给人古朴大方之美”。观察的角度多样,表达的内容就丰富,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就高。

五、交流重合作

美术欣赏课是在教师主导下,通过学生小组研讨、合作交流,实现知识技能互补。如欣赏、评述“民间玩具”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出示学习单:民间玩具塑造了什么形象?民间玩具什么地方引起你的关注?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民间玩具?要求学生在组内发表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小组长将组员的发言汇总,然后进行汇报,并且对共同的问题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提炼总结,并且通过观察民间玩具的图片、录像等资料加深学生的印象。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通过以上五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并且产生情感共鸣,进而练就一双发现美的慧眼,为创造美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郭声健.艺术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美术欣赏课合作角度
神奇的角度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增强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小学美术高年级欣赏课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