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精神与创新行为培养的研究

2018-03-25赵孝武

新一代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赵孝武

摘 要: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技术全面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小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新生代储备力量,将来的国家人才。在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下,学生普遍缺乏科技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如何顺应时代,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创新意识,主动实践创新行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如何有效的推行科技创新活动,如何在教学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做好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引导者,组织者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培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强”。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新时代的主人。因此,赋予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重要的责任。现如今飞速发展的社会离不开科技创新,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行为势在必行。受传统模式影响下,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普遍思想固定化,教师观保守。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将从当今中小学生的普遍情况出发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培养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行为的具体方法。对于教师与校方如何改变,如何实施做出了详细的研究。

一、当今中小学生的普遍情况

新课改推行之前,传统教育观念只重视教材内容和考试成绩。教师于课堂中单一的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教材之外的知识内容一概不讲。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多媒体设备的辅助,导致课堂氛围低沉,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难以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思维呆板,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行为更是天方夜谭。中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想象力较其他年龄段学生更为丰富。因此,如何利用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可塑性强的特质,充分开发,积极培育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行为是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培养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精神与创新行为的具体方法

(一)课堂内容的延展。教师在正常授课时,可以适当的延展一些相关的知识来引导学生,让其课堂之外多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寻找其感兴趣的内容。例如语文老师在讲授《天上的街市》時,可以适当准备文中提及的织女星和牵牛星的宇宙知识。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课堂教学,播放一些浩瀚宇宙的视频,结合教材内容一同授课。结尾处向学生提问,“牛郎和织女真的会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会吗”来让学生主动思考。再例如学习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的一节课时,让学生认知串联和并联定义的同时,进行物理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构建其理解下的串联和并联。再设定串联并联混合构建的课堂小任务来让学生完成。在理解消化教材知识的同时,来启发学生、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培养其创新精神。适当的课堂延展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其创新行为的实践。

(二)提高教师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和老师,老师是传授学生知识的第一人。学生每天与教师接触的时间最多,教师的个人行为能力和思维方式对其相应亦最大。若想培养中小学生具有科技创新精神,中小学生广大教育者也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受传统教育观念下影响,一些教师教学观念保守,思想僵化,教学手段呆板单一。因此,广大中小学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多接触新知识,勤思考新问题。让教师个体保持在一个积极主动参与、思想新兴活跃、勤于实践的状态下才能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行为。

(三)通过社团活动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社团活动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及相关活动的顺利铺建,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行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环境。例如在科技小发明的社团内,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一些新奇的想法。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交流,共同研究探讨问题,将想法和意见整理交付给社团教师。让社团教师来帮助其提供一些设备和实践环境,师生共同实验,一起研究学生想法的可行性及实现的必备条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思想高度扩展,在为实现自我想法的同时,建立培养科技创新精神,实践创新行为。而现今,很多中小学校内没有社团的建立。少有的一些社团也仅仅是为了参加一些比赛而临时组建,内部整体缺乏有效系统的管理,社团内活动少且内容单一重复。因此,中小学校和教师应重视起社团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行为和创新精神的超强作用。校方应充分给予社团活动的支持,为其提供长期稳定的平台。不仅仅让社团活动在学生心中形成良好印象,更要让其成为中小学校园内常见的科技创新教学活动方式之一。

(四)定期举办科技创新比赛。想象力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精神的主要基础,而中小学生的想象力更是积极丰富,源源不断的。举办一定的科技创新比赛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行为的快速形成。比赛即有名次高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良心竞争。校方早组织科技创新比赛时,应考量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知识储备水平来制定比赛主题和评价标准,以国家新提出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技能、实践创新”为中心思想。例如初中物理中涉及《摩擦力》、《物质的密度》、《电流和电路》及《滑轮》,将以上所学知识,组合搭配构建出一些小发明。也可以通过问卷形式得出学生选择的比赛主题。最后评选最佳作品。让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来思考并付出实践行动。校方和教师在比赛中应多鼓励学生去积极创新,肯定他们的创造行为,尊重他们的想象力,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维护其创新欲望,为其最终的参赛作品的成功保驾护航。进而达到培养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精神与创新行为的最终目的。

培育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行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课堂内容的知识延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创设全新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使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发挥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源头上弘扬创新精神。通过社团活动培养科技创新能力,让社团活动带动引导学生实践科技创新行为,培养其热爱科学,树立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校方定期举办科技创新比赛,拉动校内整体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创新、调动起创新积极性和动手能力。总之,培育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行为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艰巨任务,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脚踏实地迈好每一步。

参考文献:

[1]张亚东.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新校园(中旬),2017(12):69-70.

[2]冯桂连.以社团活动培养科技创新能力[J].新课程(综合版),2017(02):94.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