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策略

2018-03-25汪名维

新一代 2017年22期
关键词:困惑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汪名维

摘 要:数学教师不仅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而且应立足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解决、改进和完善现行教学模式的困惑和不足之处,从而针对性地构建教学评价标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成效性。文章以“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策略”为题,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困惑;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知识提取运用能力培养的关键,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科学的数学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一、转变严肃、刻板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小学生对数学课堂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仍然沿用陈旧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学生空着脑袋走进教室,教师机械、重复地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对问题的实质缺乏独立思考、分析和探究的能力,导致学生无法进一步掌握和内化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思维方式,对知识点一知半解,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按照定势思维完成教师的作业要求。

鉴于此,数学教师应将学生的学习心理作为切入点,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中“黑板——粉笔”的模式,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和特长,为学生营造多维度、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津津乐道的多媒体资源赏析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理论知识的实践价值和意义,同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将被动的学习心理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跟随教师的课堂教学思维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人民币”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为学生呈现有关“超市购物找零”“多国货币样式”“我国货币演变历史”等趣味性视频片段,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探究“人民币”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提取、运用能力。

二、转变单一、机械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完全成熟,对事物的认知、判断和辨析相对片面、主观;对新鲜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但往往表现为“3分钟热度”;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方面缺乏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愿意接受教师给出的结论,缺乏思考、剖析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虽然优异,但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却相对局限。

鉴于此,数学教师应充分重视和认可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必要性和科学性。按照学生个体差异性表现,将班级学生有机地分成4~5个学习小组,为学生设定科学的探究学习任务和目标,学生在竞争机制的激励下,相互探讨和交流,在各小组之间相互分享学习心得和感受,从而进一加深对知识点的实质性理解和内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4个学习小组,选任综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教师应悉心研读教材内容,在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预设合理的小组学习目标,在明確小组学习探究的方向后,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动态呈现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围绕教师的问题,如:钟面上有多少个个大格?有多少个小格?(2)时针走1个大格是几时?(3)分针走1小格是几分,分针走1大格是几分?分针走1圈是几分?(4)分针走3圈,时针正好走几大格?是几时?(5)时针走1个大格,分针正好走几圈,是几分?等;展开激烈讨论,在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最后,教师应针对性地对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并对课堂教学的重、难知识点,进行深层次阐述和讲解,强化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

三、转变重复、乏味题海战术,充分考虑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部分数学教师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过分注重学生的数学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切实学习感受和体验,注重学生的完成作业的效率和数量,忽视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技巧、要领的掌握。

鉴于此,数学教师应转变以往的教学思维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学生布置适量、针对性、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目,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最佳水平的学习动机。对于优等生而言,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难度较高、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意义的题目,使学生在完成题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独立思考、判断、辨析的能力;对于中等生而言,教师可以为学生预设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使学生在完成题目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和归纳内在的答题技巧和要领,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对于后进生而言,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难度较低的题目,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学生在简单易达的题目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克服畏难、排斥的消极心理。

四、立足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构建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些教师忽视了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调节、激励和导向的重要作用,导致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受到很大程度地影响。数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重视教学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必要性,遵循以下两原则:其一,评价的主体性——教师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但学生也应积极参与评价,将自身的切实感受和体验反馈给教师,促使教师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和计划;评价的综合性——不仅要评价和考核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应注重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能感的培养、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等非量化因素。

综上可知,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和实践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观对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数学教师应不断实践、探究、思考和反思,积极应对和解决教学困惑和难题,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安晓燕.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

[2]施香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2).

猜你喜欢

困惑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