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语在语文课堂的作用与意义

2018-03-25夏晶

新一代 2017年22期
关键词:导入法导语作用

夏晶

摘 要:导入语设计有助于学生建立认知框架,从学生的认知结构本身入手,复习旧知引出新知,从而有效促使学生的认知行为或认知技能发生改变。好的导语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使其较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渴求,提升师生双边活动的熟练配合程度,为课堂教学做好彼此情愿的愉悦的心理准备,就必须要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习目标去设计与所授内容有内在联系的并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兴趣爱好的导入方式。

关键词:导语;作用;导入法;兴趣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常规的中心环节。只有上好课才能使备课时的种种设想得到落实,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导语则是上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导语就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言语。精彩的导语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导语的设计对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在教学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一、解题设疑导入法

疑是提出问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兴趣。这个“疑”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老师提出的。

如在学习《丝绸之路》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读题质疑,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围绕丝绸之路发生了哪些故事?”然后教师就可以顺势导入。又如在学习《永生的眼睛》时老师可以设置这些问题“永生是什么意思?”“人的生命和器官能永生吗?”“作者为什么说永生的眼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永生的是什么?”这种导入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创设出了探求知识的情境。

二、图片感观导入法

这是一种利用教学挂图、自制图片、简笔画或网络图片,借助投影或其他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围绕图片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的导入法。这样的导入方法一般适用于写景及说明类的文章,因为生动直观图片能给学生感官上的冲击,引起阅读兴趣,可以把苍白无力的想象课堂变得生动形象。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因为很多同学都没去过桂林景区,对那里的环境不是很了解,于是我课前搜集了大量的桂林山水风景图,在课堂一开始就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然后问问他们通过观察发现桂林山水有哪些特点?桂林山水美不美?美在哪里?再顺势导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认识桂林山水的积极性,又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参照物,加深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美好印象。适用于这种导入方式的文章还有很多,如《客家民居》《傣族竹楼》《威尼斯的小艇》……

三、置身情境导入法

开堂把让同学置身于课文类似的情境之中,让课堂主体先有一番内心经历,继而自主转移到课堂更有利于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如在上《斑羚飞渡》时,我让同学置身于这样的情境:“假日到了,有个男人带着一家人――他的母亲,温柔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去划船游玩。不料船翻了,全家落入水中。这家人中只有这个男人会游泳,而他的能力只能救一个人。请问:“他该救谁?为什么?”就这样,一锤定音,众说纷纭的“斑羚飞渡”以一个“该先救谁”二难故事定格为一个“人类面临灾难时的选择”的人类寓言,使得整个课堂从一开始,就直接进入到探寻作者与读者背后的“集体无意识”的高度。而在教授《中彩那天》时,一位老师给同学设置这样的情境:一次你去商店买学习用具,走出商店之后你发现店老板无意中多找了钱给你。请问:“你到底要不要给还他?”就这样简单的情境,一下进入到道德选择的课文主题

四、温故知新导入法

在讲授新课前,利用文与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温故之时,激起知新之趣。

如教《林海》可以这样开场的:“同学们,以前你们学过《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课文先概括地写小兴安岭树木成林,几百里连成一片的壮美景致,然后分述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中小兴安岭的不同特点,而且对春天的绿叶、河水,夏天的晨雾、野花,秋天森林中的物产,冬天的风雪、动物,作了具体的描写。?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林海》一课,也基本上是这样写的,但它比《美丽的小兴安岭》写得更具体细致,更生动形象,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注意加以比较,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这则导语既有对旧课知识的复习,又有新课教学目的之明确要求。语言精炼,毫无闲言杂语;层次分明,给人以明确信息;条理清晰,给人以深刻印象。有一位高中老师讲《故都的秋》时,由同学们熟悉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入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作者将游子的思乡之情寓于萧瑟的景物描写之中。从而帮助学生领悟到《故都的秋》一文其显著特色就在于“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同时,由于这首小令的运用,使一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就限定在了“以情驭景,以景显情”这一写作特色上,从而有效分解了语文学习任务,确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起点行为。

五、欲擒故纵故事法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前,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童话大师安徒生有一次被邀参加宫廷舞会,一位小姐久闻他的大名,于是大献殷勤,不住地问:“您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颜色好吗?式样好吗?质料好吗?您喜欢吗?”安徒生冷冷地说:“都一样,谈不上喜欢。”小姐说:“您觉得我穿什么颜色、什么式样、什么质料的好?”安徒生的回答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引得周围的大笑不止。我们可以提问:“皇帝的新装是什么样儿呢?为什么安徒生的回答会使人大笑不止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写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总之,课前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运用一种方式导入新课,也可以几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同时,课前导入的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經验的教师登上讲台,往往不是匆匆开讲,而是用亲切的目光,关切的询问架设一座信任理解的桥梁,给这堂课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乐中求知。

猜你喜欢

导入法导语作用
导语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浅析导入法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课的导入法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