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III模块复习法小议

2018-03-25孙璋林

新一代 2017年22期
关键词:案例分析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

孙璋林

摘 要:必修三的核心内容“区域可持续发展”是高考的主旋律,每年高考必考,广东地理试卷就曾经涉及了“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及其对策”、“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区域城市化、工业化与环境问题”、“光化学烟雾”等内容。但由于其涉及的版本不同,案例繁多,而高考的选材又不完全来源于课本,所以必修三的复习是高考复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其复习思想和方法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材无非是例子,通过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我认为这就是必修三教学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分析;可持续发展

一、重视现有教材的案例分析,重点掌握分析方法。在必修3的学习上,应该重点分析课本每一节提到的案例。首先,对于区域背景资料要有所了解,重视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要能够从中提炼有用的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训练分析材料的能力。最后,通过分析课本的案例,提炼出相关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方法。

二、注重地理分析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养。综观“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各条标准,基本都要求“以……为例,分析……”来进行范例教学。在面对各种版本教材和不同案例时,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各种教材中的所有案例拿出来进行教学。应该利用好现有教材中精选的示范性案例,在分析具体案例中注重方法的培养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养,即能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通过一个或一组实例的教学,使学习者在掌握这个或者这一组实例的基本内容基础上,学会学习相同或相似类型知识的基本方法”。

(一)地理分析方法的培养。虽然各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点,但同一类问题又都带有共性。因此,在案例教学中,要能从分析一个典型的实例中,在掌握相关的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提升学习能力。例如:人教版中的“资源的跨區域调配”是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的,而在其他版本出现或与此相关的例子有“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等。在学习过程中只需要精选其中的一个具体案例来分析,并通过分析该案例,最终达到学会总结分析相似类型案例的方法这一目的。

(二)抽取地理原理和规律能力的培养。地理“必修3”的学习,应该是以典型的案例教学为主,而在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时,必须以“必修1”和“必修2”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原理加以支撑论证。因此,在分析具体案例时,要加强正确而有效地抽取相应的地理原理和规律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学会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抽取,才能在应对不同背景的案例时,懂得如何正确地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去分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的“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一节,首先,要分析该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条件;然后,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流域各地理环境要素中,对发展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并根据其发展的有利因素探寻该流域发展的方向,同时根据其制约因素探寻其综合治理的对策;最终,实现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三)配合练习,重点在于巩固原理的掌握和使用。课堂学习后,配合相关练习可以巩固对原理的掌握和使用,通过适量的针对练习,促进分析方法和原理的灵活、熟练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标,如在学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节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案例考查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

阅读下面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之时,“石漠化”的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12分)

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

(1)根据以上资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2)由以上资料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层厚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___,土层厚度、有机质层厚度又直接影响土壤的_________;(3)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在兴建大型工程时应选择_________的地基,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4)分析造成该地区石漠化主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这道题的考查并没有涉及教材中“我国西北地区”的任何内容,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新地区、新案例。虽然在高中阶段并没有专门学习过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内容,但该案例并没有考查区域中记忆性的内容。要较好地解决相关问题,关键是要在提取图像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在前面两个模块中学习的地理原理,并以在学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是新课程改革后才出现的,它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里的一个亮点,在未来几年的高中地理学习和高考里还继续保持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只有对其认真的研究与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才能稳操胜券!

附:参考答案:1、B 2、B 3、D 4、D 5、CD 6、BC 7、(1)A (2)C (3)地表为疏松的黄土 降水集中 夏季多暴雨 (4)黄土高原 生态环境脆弱 人地矛盾突出 8、(1)云南、广西、贵州(2)坡度越大,土层越薄,有机质层越薄;肥力(3)坚实,塌陷(4)自然原因:坡度陡峻,土层较薄,降水丰富,特别是夏季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原因:本区人口稠密,使土地超载,(为了生存,人们砍伐森林,铲除植被,在陡坡上开荒,)严重破坏了坡面植被。

猜你喜欢

案例分析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